张嘉堃 陈宇婷 单亚萍
摘 要:大课间操是中学各个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实现教育部部署的体育目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中学大课间操的真实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中学大课间操的真实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课间操;体育活动;研究方法
大课间操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基本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时长在20~30分钟的体育活动。它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增強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大课间操的基本目标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文化课持续时间较长,必然会造成大脑的疲惫,大课间操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消除静坐时的局部疲劳,做到“积极性学习”。
大课间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充分进行中度体育锻炼。它将音乐融入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使学生有律动地进行身体拉伸、跳跃等活动。同时,大课间操是一种校园文化,在中小学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它是独有的且必要的缓冲活动。如果它得到正确的运用与倡导,将促使学生在充满活力的体育活动中完善自我,使体育精神成为学校学生素质的有力承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电脑搜索和查阅中学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从2002年到2017年与大课间操相关的文献有56篇,通过相关度筛选后约有25篇具有参考价值。根据文献资料法反映出,它的问题大面积出现在:①学校重视力度不够,导致大课间操的实际实行质量堪忧。缺少专有人员组织,缺少场地设备。②大课间操内容简单,套路单调,音乐老旧。
2.问卷调查法
为了验证文献资料的结论并更加切实地调查杭州市的实际情况,笔者以杭州市拱墅区启航中学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采取问卷法进行调查,其中向中学生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4份,有效问卷120份。提取问卷中的几个问题所体现的学生意愿倾向如下表。
3.访谈法
通过与在校教师进行访谈后获悉教师层面对大课间操的看法。大部分老师是支持大课间操这项活动的,也对它的作用有所期待。但实际更多的是受现实情况所迫,如果真的遇到下雨等不理想的天气,他们都回答表示更愿意将学生留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但这种情况是建立在大课间操的内容是广播操的基础之上的,大部分教师不认可广播操的锻炼效果,但在我询问如若大课间操的形式改变,成为真正对学生健康有益的锻炼时,他们都十分肯定地表示支持。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目前,所有中小学都在开展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的“量”基本可以保证,可是因为在举办这项体育锻炼活动中存在很多因素的交叉影响,所以很多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质”还有待提高。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大课间操活动认识不充分,在实施上只考虑完成这个任务而不重视活动的效果和意义。更突出的问题是,小部分的一二线城市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学还在以多年前的广播操作为大课间操的内容。毫无发展和更新,导致学生完全没有进行锻炼的兴趣。并且,对于人数较多,场地条件有限的学校而言,完成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操很有难度。不仅形式得不到更新,其相应的文化也得不到充实,基本的锻炼目的也无法达到。
总而言之,从研究结果来看,中学大课间操的改革迫在眉睫,要想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操的积极性与热情,学校方面还应加注更多心思在内容上加以研究,改善如今场地缺乏,学生参与性低,教师不重视的现状。让学生从内容上对大课间操有所接受,并使其成为一种与同学交流的形式。
参考文献:
[1]黄艳萍,袁宏刚,赵 惠.中小学课间操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
[2]郭忠云.石家庄市区中学课间操开展现状及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