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模型构建

2018-09-10 03:51张辉
高教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张辉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一个内部与外部的耦合过程,也是一个主体、群体、环境的互动体系。针对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整合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似度和互补性,从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理论、能力、过程、层次、机制五个方面进行模型构建,旨在发挥个体、组织和环境的整体效能。为实现一个完善的、系统的、规范化的专业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质量保障;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2-0161-03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s not only a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upling process, but also an interactive system of subject, group and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similarity and complementarity of model construction from fiv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 system theory, ability, process, mechanism, level, to play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individual,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a complete,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ystem.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quality assurance; model

前言

一般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塑造、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推动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的战略任务[2-3],但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和设计,长期面临个体认识不足、资源整合度不高以及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向深层次发展的瓶颈[4-7]。因此,构建契合一般地方高校实际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模型,对教学质量保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三位一体”能力模型构建

结合一般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基础的组成,以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基础发展能力、专业协调发展能力和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为模型要素的三个维度[9-10]。将专业发展能力构成简化为16个能力因子。在SPSS软件中进行因子分析,对16个因子进行降维,归纳出内隐因子、外显因子二个部分。内隐因子包含专业、思维、情感四个因子群;外显因子包含群体合作。结合相关传播学理论,提出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的“三位一体”专业发展能力模型(如图1所示),实现专业发展系统中各能力的结构化整合,促进专业的一体化发展。

该模型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需要教师能力的外显因子和内隐因子; 二是利用信息网络提升教师能力的手段;三是定期评价机制。在此模型中,内隐的四个因子群是起决定作用的部分,而外显因子的一个因子群则属于显现于外的可观察到的部分。

二、“分段式”过程模型构建

要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教學实践中的能力,必须在付诸于实践[11]。为了将能力模型中的各要素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应由浅入深的构建发展过程模型。

(一)知识构建阶段

知识构建阶段分成进入正确心态、专业知识获获取、专业知识探究、启动能量、专业展示、反省所知六个步骤,包括对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心情、教育科技及学生引导等各个层面。进入岗位之后,以分析能力为中心,这个部份与知识管理环环相扣。课程设计包括故事设计、情境设计、练习设计和分享设计,使教学环节丰富而不枯燥,保障教学质量。然后,从教学的经验、理解、内化、整合、建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产生自我评测(明确教学内容)、监督控管(根据学生状况进行因材施教)、系统敏感(及时吸纳新知识)三种功能。所构建的知识构建阶段模型如图2所示。

(二)现场实践阶段

进到教育现场后,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并开始自行发展出独特的教学方法。该阶段以内容为导向,分为内容横向连结、发现纵向关系、产生脉络、分析规律、转化内容、形成经验六个步骤。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知识构建阶段,可以发现经验在实践现场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有经验以后便开始理解、内化、整合、建构、系统,最后便是发挥功能。

有意义的连结有三种模式:第一种为总结成熟的经验。在教学现场,有很多前辈教师,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成熟的知识结构;第二种是最新知识,经过融会贯通后产生的第一手知识;第三种是领先思考,产出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目前,一般地方高校以工程教育为本位的培养方案,基本是依照连结、发现、发明、推广四阶段模式。透过这四个阶段再去做系统的创新,在功能方面能够使主体价值度更高、知识稳定度好、方法更可行。所构建的现场实践阶段模型如图3所示。

(三)卓越引领阶段

经过现场实践阶段,已经具备扎实稳固的基础,就会产生向上提升的动力。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够非常显著地促进教师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会在专家、导师、同伴的协助和鼓励下进入新阶段[12]。该阶段提供更多支持,以目标为导向,包括有凭有据、依照程序、合理逻辑、找到创意、推理发现、结论建议六个步骤。由逐步积累到推陈出新,其核心知识分成计划、执行、评估、服务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的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所构建的卓越引领阶段模型如图4所示。

三、“二维三层四主体”机制模型构建

早期的匹配模型只涉及价值观匹配,文献[13]提出了工作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匹配,有关文献提出了个人与群体匹配的整合模型。有关文献将匹配模型构建为一种三维模式的结构,即一致性匹配、需要-能力匹配和需求-供给匹配。相比与其他模型,三维模式的结构体系能更好地体现匹配理论的内涵和结构,有利于从个体、群体、环境三个层面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

基于“个体-群体-环境”匹配模型(P-G-E)是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要素的相似度和互补性,最大限度地形成教师发展的个体、组织和环境的整体效能。科学地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内外因素,如个体与群体(P-G)、个体与环境(P-E)、群体与环境(G-E)等内部匹配关系,以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价值观、要求-能力、需求与供给三大要素。

专业发展需要个体自主、群体合作、学校促进、环境支持等多方协同,才能形成一个多元匹配的良性体系。P-G-E匹配模型既是一个促进专业发展制度设计的理论框架,同时还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成效的评估机制模型。具体地说,可以有效地应用在专业发展的策略层面,依据实际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地挖掘专业发展路径。所构建的“二维三层四主体”机制模型如图5所示。

“二维”即内部与外部两个维度,内部的因素是专业发展因素,如过去的经历、个性、自身发展的意识和规划、学科的相关知识儲备、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工作态度等。外部的因素主要是组织因素,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教育研究机构、学校的支持和帮助等。外部的支持主要是营造支持的环境、氛围和条件,起引导、推动和激励的作用。

“三层”即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从社会结构的大系统出发,依据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速度进行全局性的研究,确立总体目标、基本的方针和政策、主要的内容和措施。中观层面是从学校入手,强化校本支持,探索多样化的支持手段,因地制宜,实行个性的支持方案。微观层面分为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两个部分,教师个体需要发挥教师自身在专业提升、知识建构、网络研究等主动性作用。教师群体可以是学校内部的教师团体,也可以是同类学校合作的专业共同体。当然,两个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交叉或者联系。

“四主体”指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高校。政府是制订专业发展支持政策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是管理、协调的主体;教师教育机构是专业支持实施的主体;高校是教师入职支持的保障主体。四个主体相互联系,职权明确,目标一致。

四、结束语

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是一般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责[13]。因此,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思考、积累,不断进行工程实践训练,提高专业内涵的终身学习过程。实践证明,以理论、能力、过程、层次、机制五个方面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模型,对于有效增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提升胜任力与职业认同感,从而保障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松丽.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J].学术探索,2016(2):127-128.

[2]陆道坤.斯坦福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3):48-49.

[3]周国华.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5(6):85-86.

[4]侯玺超,张秀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6(6):104-106.

[5]张淑娟.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探索,2012(6)110-111.

[6]苏雄武,杨玉浩.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6(4):101-102.

[7]高元龙.应用型高校教育文化效率提高方略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29-30.

[8]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6):81-89.

[9]王丽珍.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模型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2):36-40.

[10]王益宇.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评论,2014(6):50-52.

[11]FEIMAN-NEMSERS. Helping novices learn to teach:lessons from an exemplary support teacher[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1,52(1):17-30.

[12]Duyar,I.,Gumus,S.,& Bellibas,M.S. Multilevelanalysisof teacher work attitudes:the influence of principle leadership and teacher collabo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rment,2013,27(7):700-719.

[13]陈婷.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08(4):72-74.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