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飞(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意境和中国文化的共同源头指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没有镜子的远古时代大自然是人类的一面镜子,大自然繁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类,人们热爱自然,顺应并改变着周围的自然环境。于是,大自然成为人生与自然的合影,具有了双重的性格。大自然不仅是生存的环境和舞台,也是人类情感象征和寄托心灵的家园。在这个互相作用过程里,人类成为自然的灵魂和主人,这是意境产生的广阔文化背景。
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有差异,艺术作品呈现的意境也不同。在中国,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是艺术创作体现的较高艺术境界。从“意境”的概念起源来说,我国先秦理论就有体现,诸多在古代典籍中也能看到。《易经》中出现过“言不尽意”、“立像以尽意”等说法,蕴含着意境。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哲学思想也包含着意境。后来出现的“情景交融”、“物我与共”等艺术理论,也有意境美学思想的映照。
文学作品中首次出现“意境”这个词语,是在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诗格》中,诗中指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景,三曰意境。绘画也体现出意境,自然之中山水有形,但由画家在画纸上表现出来,呈现在人们的眼中就产生了与真实形象不同的意境。宋代画家马远和夏圭作山水画时只在画面一角作画,其余部分用空白来表现,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自明清以来,意境更是得到极大认可,中国画中意境表现如何,成为衡量一幅画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近现代艺术创作中,意境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意境在越来越多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
海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有商业的、非商业的区分等等,制作水平也良莠不齐。海报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是随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海报走入网络世界,信息传递更便捷性、迅速。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高深理论,是主观思想感情在艺术作品中的融入,能反映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精神追求。传统绘画艺术、园林艺术都很好的地展现了意境的美学理论。不同艺术家组织点、线、光、色、形象、声音或文字等成为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呈现意境。
海报的意境,指作品表现出的一种韵味、内涵、思想哲理等,是设计者的主观思想与设计对象交融产生的艺术的、美的、情理的、神形兼备的交融,观者身临其境受到感染、熏陶,产生情感的共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没有耐心阅读文字,有人说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通过图形传递信息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表现意境的有效方式,插图和摄影图片,写实或非写实都能传递不同的意境;通过色彩营造意境是另外一种常用的意境营造方式,人们对于色彩是敏感的,色彩艳丽的事物可以冲击眼球,色彩灰暗的场景可以让人感到压抑透不过气。色彩是海报视觉效果呈现的关键,色彩可以通过视觉刺激勾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丰富联想,进而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通过色彩的协调、对抗、交错及融合,表达出不同的意境形式;通过文字营造意境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中国文字是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作为思想交流工具承载着情绪、思想及许多其他的信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海报设计中,黑体庄重醒目,楷书端庄秀丽,隶书严谨秀美,行草书婉转飞扬......不同文字赋予海报画面无尽的想象,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海报设计中艺术氛围“境”的意境就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等的统一呈现,李哲厚在《意境·杂谈》一文中指出,意境是意与情、理与境、形与神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这里的意境指作者通过形象描绘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形象。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条主要原则,老子在《老子四十章》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强调“无”是天地之始。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手法,将虚实结合的空灵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不着笔墨的空白空间衬托渲染笔墨之处,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限境界。国画大师齐白石画虾,虾周围一片空白没有小石、小草、小树,反而将墨虾的水灵生动表现得畅快淋漓,这是画家独具匠心之处,给观者无限意境品味。实体与隐形的虚实之间也能表现意境,日本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的作品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化,在虚实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设计美学。
情景交融不限制于画面存在的实际形象,可以超越画面内容。情景交融是意境的重要美学特征,在创作中艺术家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表现客观事物,创造出富有感染力、意境美的艺术作品,使观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海报设计把握好情景交融原则的运用,能使海报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让作品与观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海报设计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海报均烙刻上了年代和文化的印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意境说法由来已久,海报作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一支,如果能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将使海报作品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层面,促进海报与观者之间的艺术交流。随着世界交流变得频繁,海报将成为传播一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