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爽(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化”有变化和改变之意,是造化,即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生成万物。中国五代时,道家的谭峭著有《化书》,但是并无“化学”一词。“化学”(chemeia)一词最早出自生活于11世纪希腊作家苏达斯。在他编著的词典中有关于“化学”的注释:“化学就是金和银的制备技艺。戴克里先考虑到埃及人反对他的那些新的图谋,于是搜出了关于化学的书籍并将这些书焚毁。当戴克里先搜出并焚毁这些古代人写的关于金和银的化学书籍时,他对待这些书的手段毫不留情。戴克里先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埃及人会因为掌握了这门技艺的知识而变得富有,并因为财产的富足而变得大胆,一直反抗罗马人”。从以上话语可以看出,早在古希腊就有关于化学的概念了。而中文的“化学”一词于1856年见之于书刊。在1857年上海的刊物《六合丛谈》的小引中,由英国人伟烈亚力对化学学科作了定义:“今略举其纲:一为化学,言物各有质,自有变化,精诚之上,条分缕析,知有六十四元,此物未成之志也”。后由中国学者李善兰等人讨论为研究物质变化的学科取名为“化学”,此名一出立刻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在1862年的京师设立的同文馆,就教授过数学、天文学、化学等学科。后来“化学”一词又传入日本,并为中西方所通用,极大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从钻木取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新型材料的现代社会,人类无不品尝着化学带给我们的成果和便利。人类的生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五光十色的现代离不开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总体来看,化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远古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金、制陶、染色、酿酒等工艺,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化学学科的萌芽,人们心中还没有关于化学知识的概念产生,只是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来完成这些工艺。
在封建社会人们为了长生不老,最求荣华富贵,开始了历史上最早的化学实验。由于中国古时有“成仙”的说法,所以炼丹术最先在中国诞生。炼丹家认为,人的肉体可以借助于某种神奇的药物而获得永生。“丹”原来指丹砂(即硫化汞),后来泛指被认为是“长生药”或“点金药”的各种药物。在炼丹术产生的500年后,古老的西方出现了与其极为相似的神秘的炼金术。成为近代化学的雏形。西方的炼金术大约产生于公元300年左右,与我国的炼金术不同,他们炼金是为了制备“哲人石”,在著名的炼金著作《炼金术博物馆》中记载:“人们讲点石金称为哲人石,它是最古老,最神秘或是最不为人知的……是所有财富总最为珍贵的宝物,是整个大自然最重要的财产。”“它意指炼金术士努力的完美体现,也是神灵的物质化。”在这一时期人类积累了许多关于化学的知识,为后来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素材,这是化学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化学最大的进展体现在人们对于燃烧这一最为基本的化学变化的认识上。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艺和实验室经验及积累,“燃素说”应运而生,这种学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时因为它含有“燃素”,而燃烧的过程就是“燃素”释放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化为灰烬。这种说法在当时盛行一时,被当做真理看待。直到近代化学之父拉瓦器的氧化学说的出现,推翻了燃素说,开启了定量化学的新纪元,这一时期产生了不少的基本定律,例如元素周期律,有机化学结构基础。这为现代化学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量子理论的提出又为化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路,解决了之前近代化学理论不能解释的化学结构问题。与此同时,化学与其他科学的交集也越来越多。
炼丹术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道教产生之前,炼丹术便已经兴起。而后一直延续近两千年,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至秦汉.早期的长生药多为天然品.后来,炼丹术转向人工方法炼制仙丹。秦始皇派徐福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药”是炼丹术的萌芽。汉武帝时代,炼丹术有了发展。汉武帝刘彻热心于神仙、求长生不老之术——炼丹术的兴起。刘彻听信炼丹家李少君的话,命人把丹砂(硫化汞)和别种药剂来试做黄金。但当时制成的黄金不是直接吃下,而是做成用来饮食器具,以达到长生不老的企图。到了东汉,方士们的神仙思想发展成为道教,炼丹的风气便深入民间。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的理论著作,书中提到当时的炼丹家有《火记》600篇,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性知识。晋代炼丹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的记载和总结。后来的历代封建君主也是极力推崇炼金术,在唐朝和北宋时期达到了顶峰,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唐朝炼金术达到鼎盛时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唐朝皇室姓李,为了提高其门第,神话其统治,遂附托老子李聃为其先祖。自命为道教祖师老子的后裔,因而李唐王朝的历代皇帝几乎都以道教为国教,热衷于道教的金丹术。因此,炼金术在唐朝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中国古代炼金术作为道教的一种重要方术,与道家的哲学理念密切相关。 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关于道论、天人观、宇宙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实体,一般可以理解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的创始者;“道”是世界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或法则”。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可变化。”
西方炼金术是在希腊化时期发展起来的,它还融汇了希腊哲学、东方神秘主义和埃及工艺学的内容。西方炼金术的理论基础是古希腊自然哲学思想,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都十分注重元素的概念,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生成;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由气生成;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由火生成。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说,四元即水、空气、土和火等四种东西。他认为万物由四元产生,四元不生不灭,并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万物。四元素间由于受引力和斥力作用引起了万物的变化。随后,柏拉图提出“元素”一词,他认为事物都是由无形式的原始物质取得“形式”而后产生。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前辈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四元说,提出了四元素说。虽然他也把水、空气、土和火四种东西作为元素,但其意义是不同的,所以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根本有别于四元说。他认为四种元素并非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很难说万物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四种基本性质是万物各种性质的基础,它们依照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就构成了具有各种不同性质的万物。这四种特性即冷、热、干、湿等四种性质。水是冷而湿的,土是干而冷的,火是热而干的,气是湿而热的。依此四种元素可以相互转变,如用火作用于水,火中的热胜过了水中的冷,从而把水加热,并使热遇到了水中的湿而生成了湿热的空气。另外,他还认为如果要使这四种元素可以如此相互转化,还应当有一种能贯穿这四种元素并能承担其性质的某种物质,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第五种元素”,认为它赋予了上述四种基本性质而形成了万物。这是炼金术的最初思想基础。
传统的炼金术迷恋于金属的嬗变,试图在实验室里将普通金属转变为黄金。因为炼金术士们相信,普通金属是不完善的,它们必须在炼金药(哲人石)的“治疗”下才能变得象黄金一样尽善尽美。大自然的这一完善过程是在地下深处进行的,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而炼金术士们认为,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炼金炉里完全重现自然界这一过程,从而用人工方法制备出纯净的黄金。炼金术的另一个传统就是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由于后期希腊哲学中的新柏拉图主义、赫尔墨斯主义以及基督教传统蕴含着对自然界统一性的信仰,这种统一性把上帝和天使以及人和地面世界包括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紧密相连的整体,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大宇宙与小宇宙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受到这种大小宇宙相类比关系的影响,炼金术士们相信,既然炼金药能医治“患病”的金属, 那么同样地也能治疗患病的人体,使人祛病延年,健康长寿。这种信念使一些医生接受了炼金术理论,并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因而在当时许多医生同时又是炼金术士。古代到中世纪,西方炼金术主要是沿着制造黄金和祛病延年这两条路线向前发展的。从表面上看,这两条路线虽有所不同,但实质上,它们却都蕴含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的信仰之中。
虽然炼金术与炼丹术的最终目标不尽相同,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那就是“万物可变”。道教的学说便是以“万物可变”为核心观念,这与柏拉图的“物质性质本身是外在的,可以变化的。”是完全一致的。人服食金丹后能否变成神仙,普通金属能否变为贵金属,都涉及到变化是否有极限等认识论问题。对此,葛洪认为:“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做乎?……夫变化之术,何所不为……水火在天,而取之以诸燧。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而为铅。云雨霜雪,皆天地之气也,而以药作之,与真无异也。”这种绝对的变化正是炼丹术士们相信少炼丹沙可得仙丹,可作黄金的基础理论。而古希腊的哲学家也为炼金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按照柏拉图的思想,物质性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可能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廉价金属总有一种向贵金属转化的趋势。即使没有任何人干预,这种转化也是会自然发生的。
其次,对黄金狂热的执著。黄金自古至今都是财富的象征,是世界性流通的硬货币,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自古至今得到都是人们追逐的目标,金丹术师们也并不例外,“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一直是炼丹家们的指导思想。
最后,与皇室紧密地关系,东西方的金丹术师们大都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为了提炼长生不老的丹药还是寻得点石成金的“哲人石”,皇室豢养着大量的金丹术师,他们为王室服务,他们的思想迎合了皇室永无止境的贪婪的欲望。而王室则供养支持他们的研究。荒诞离奇的目的,千奇百怪的实验,却得到了一个共同的成果,开辟了科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化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吴国盛教授说过“炼金术有两个来源。第一是工匠来源,第二是哲学家来源。”工匠来源实际指的是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哲学家来源实际指的是炼金术的理论基础或根据。无论是中国的炼丹术还是西方的炼金术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产物。
古代西方炼金术的发展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中国是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而西方大多数是为了个人的爱好,对炼金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医学、天文学化学等学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发展模式,成就了一大批手工业者,他们把一些在实验室里发现的新成就运用在工业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科技成就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西方社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铺平了道路。然而,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炼金术客观上刺激了西方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炼金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后来的事实证明,一些炼金术的技术运用到军事上,造成了军事上从冷兵器时代终结。也造成了西方进行大肆的殖民掠夺创造了条件。火药运用于军事,给人类的和平、进步、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中国古代有着灿烂的化学成就,造纸、火药、瓷器是主要的代表。古代文明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就是从炼金术开始发现的。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炼金术的历史演进中,炼金术士掌握了许多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制造了许多、各种类型的实验设备和器具,积累了很多的化学事实材料和经验知识, 有过很多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袁翰青先生认为:“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它所用的实验器具和药物则成为化学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物质准备。”但是,炼金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有其消极影响。炼金术士把炼制丹药作为追求肉体长生、羽化成仙的重要方术。而且,这种思想为拥有绝对统治权利的君主所推崇,封建君主为了长生不老,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寻找不死药。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偏离了主题,阻碍了当前社会科技的发展。正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和人们思维方式的保守性,习惯于单一的文化氛围和区域的文化氛围,排斥外来科学文化的撞击,再加上人们研究方法的不科学性,使得中国古代化学长期以固有的模式缓慢地发展,没有形成现代化学学科。
西方炼金术一直采用透明的玻璃器皿,能清楚地观察到容器内物质变化的情形,做出有效的判断分析,从而得出较准确的结论。西方炼金术既重视升华法也重视蒸馏法,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提纯分离。西方炼金术最优越的地方在于其精密的定量分析方法。在使用精密的衡量器械同时,进行严密的数学推论,故能深入认识物质内部结构和物质变化的质量守恒定律。炼金术不是近 现代科学的一门学科,因此也不能称之为科学,但近代化学却脱胎于它,人类许多的化学知识都来自于炼金术,尤其是炼金术的炼金过程直接导致了近代化学实验方法的产生。也许我们可以把炼金术称为“前科学”或“准科学”。炼金术士寻找黄金的苦心毅力,使后人获得许多有用的发明和有益的实验,并且间接促使化学走上光明的大路。正因为如此,恩格斯说:“化学刚刚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把炼金术称之为化学的原始形式。
从根本上说,中国的炼丹术和西方的炼金术都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能因为它们目的的荒诞而否定它们的全部,否定它们的贡献,毕竟它们也只是化学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片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