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深挖乡村旅游潜能

2018-09-10 09:13杨理显袁航
当代贵州 2018年31期
关键词:黎平县侗寨技艺

文_杨理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航

黎平县肇兴景区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盘活各类资源和调整产业结构,让当地群众在入股分红的同时,可以自主选择通过办民宿、出租房屋及门面、参加民族文化表演、在景区工作等方式脱贫致富。

7月13日,黎平县肇兴镇五联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举行股权分红大会,肇兴侗寨1400余户村民共分得红利255万元。肇兴侗寨越来越完善的旅游体制机制和为百姓着想的发展理念,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村民陆秀环家住在肇兴侗寨景区外围,房子租不出去,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参与旅游经营,但她成了景区的一名保洁员,每月工资1500元。

“有了稳定的工作,每年还能分红,能不高兴吗?”陆秀环说。

随着黎平“全域旅游”持续推进,肇兴景区组建了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盘活各类资源和调整产业结构,让当地群众在入股分红的同时,自主选择通过办民宿、出租房屋及门面、参加民族文化表演、在景区工作等方式脱贫致富。

盘活资源共享旅游红利

2017年,村民陆凤姣从肇兴景区分到1120元的旅游红利。

“陆凤姣所得的分红主要来源于景区的门票等经营性收入。景区每年都会拿出经营收入的20%-23%,作为肇兴侗寨群众以房屋、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景区的分红。”黎平县肇兴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服务部副部长陆建强告诉记者,人人有股份是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的重点。

房屋和劳动力资源入股,是肇兴旅游改革后景区新的合作方式。

2013年,黎平县肇兴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为平衡景区群众利益,对景区内村民的耕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和鼓楼、花桥、戏台等公共文化资源及群众自有民居、掌握的文化传承技艺等个人资源逐一进行核查清理,建立管理台账,以此作为资源入股,建立了村民人人拥有景区股份、参与景区经营、与景区收益挂钩合作模式,建立并完善了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管理、分配利益联接机制,让村民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人口多就多分一点,人口少就少分一点,这次我家分到4000元。”肇兴五联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社员陆环英说。

贫困户陆海德2017年在景区做起餐饮服务,年收入达7万多元,当年便脱了贫。

村民陆艳东与人合伙,承接了肇兴至堂安的客运路线,从事旅游运输服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车次也从最初每天2班次增加到现在的4班次。

在景区内五座鼓楼的戏台上,69岁的陆振才带领停业了7年之久的肇兴侗寨表演队重操旧业。如今,他们有了固定的收入。

“以前寨子里80%以上的劳力都外出打工,现在全寨外出务工的不超过20人,其余的都在景区创业就业。”陆建强说。

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红利不断释放,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尝到甜头。肇兴侗寨全寨5000余人中,直接从事旅游发展的就有1500余人。2017年,肇兴景区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2亿元,人均收入超9700元,带动当地贫困人口464人实现脱贫。

用活民间技艺带富村民

时下正值暑假,前来肇兴侗品源织染香绣体验基地进行蜡画体验的游客特别多,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又临时增加几名社员来染、洗和晾晒游客体验的作品,有时甚至要忙到半夜。

“放暑假后,前来体验蜡画的学生特别多,还有亲子体验旅游团队,有时候一天要接两三个团,多的团队有100多人,这段时间我们都是早出晚归。”负责指导蜡画和靛染的绣娘赢后花说。

作为一家集文化传承、生活体验和技艺培训为一体的体验中心,侗品源织染香绣体验基地主要承载传承织、染、绣等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供游客体验植物染、锤布、刺绣香包、学侗歌、说侗话、芦笙吹奏等,深受游客喜爱。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黎平县根据市场需求,深挖民族文化资源,在肇兴景区培育从事旅游商品加工、生产和销售的合作社及企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推动民族旅游商品多样化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形成“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的“文创三带”发展模式,示范带动500多名贫困妇女就业创业。

以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名下共有绣娘213名、染娘186名、织娘87名,随着旅游市场逐步打开,社员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以前我只会一些针线活,通过几年学习,学会了刺绣、蜡画、靛染等多项手工技艺,现在在合作社里上班,每月工资3500元左右。”赢后花说。

近年来,黎平县积极开展民间技艺人才培训,汇聚乡土人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市场转换,开发设计出200余款具有黎平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民族工艺品,涌现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富力的优秀文创企业,产品远销北上广和江浙等地。

多元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有的乡亲在山上散养土鸡、土鸭,不用拿到市场去卖,每天都有人来收购,供不应求。”陆建强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种养的“土货”卖不出去,随着肇兴旅游的兴起,这些以前大家看不上眼的农产品,现在成了游客餐桌上的“香饽饽”。

为满足游客对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肇兴侗寨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以及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联接企业和农户的利益,以旅游为龙头,通过“旅游+”带动带活多元业态的融合发展,让景区群众尽享旅游福利。

2015年,村民陆海滨贷款10万元搞起了养殖,几年下来不但还清了贷款,还存栏山羊80多只,鸡400多只,日子蒸蒸日上。

黎平县侗品源织染香绣体验基地主要负责传承织、染、绣等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供游客体验植物染、锤布、刺绣香包、学侗歌、说侗话、芦笙吹奏等,深受游客喜爱。图为来自贵阳的学生在体验蜡染画蜡技艺。(黎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每只羊卖1000多元,去年养羊收入4万多元,今年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旅游发展让陆海滨养的山羊、土鸡卖了好价钱,他开始盘算拓宽致富路子。

“依托肇兴旅游景区,今年我村流转300亩土地种植蔬菜,白瓜、丝瓜、西红柿、苦瓜上市后供不应求,带动了包括19户贫困户在内的26户村民增收致富。”肇兴镇皮林村村支书吴万良说。

随着肇兴景区旅游“井喷”式发展,黎平的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通过网络走俏市场,“网货下乡”和“黎货出山”步入发展快车道。

肇兴景区通过政策倾斜、降低准入门槛等方式,丰富服务业态,直接带动了酒店、民宿、餐饮、运输物流等服务业发展,畅通了创业渠道、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肇兴龙头景区的带动下,黎平县共有21个乡镇的31个行政村开展旅游接待活动。2017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直接带动3660人实现脱贫。

猜你喜欢
黎平县侗寨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1991—2020年黎平县降水变化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侗乡端午粽飘香
传授技艺
黎平:“十条规范”匡正党员干部行为规范
黎平县林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黎平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特征研究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