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苑
摘 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担任着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所以在幼儿园加强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内容上应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培养观察力,以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为切入点;活动过程的组织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注重随机教育;还应加强实践,不断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关键词:环境;教育内容;兴趣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是幼儿最初接受外界较为系统的科学教育的一个阶段,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需要重视和注意的问题。
一、创设适宜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良好环境
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幼儿喜欢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大胆猜测、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
1.创设适宜幼儿进行探索的物质环境。适宜的物质环境刺激,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探索欲望。教师根据班级和园内的实际情况,布置活动室、植物角、动物角、操作区室等可供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环境。在活动室内布置科学墙,墙饰内容根据主题不同及时更换,增减。
2.营造平等、接受、宽容的交流氛围。平等、接受、宽容的交流氛围是儿童大胆自由表达的基础。教师是营造这种互动氛围的主角。教师在儿童交流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儿童传递温暖、支持、教育的信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引导儿童自由表达。
3.利用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环境布置、自然规律,如春天树叶发芽,秋天秋风扫落叶等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通过社区、家庭与幼儿园的协调努力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
幼儿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科学思维的方式就是运用眼、耳、鼻、嘴等多种感官器官进行观察,利用感官观察事物,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观念,开阔视野、阅历。日常生活中有生命特征、无生命特征的事物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观察动植物开始,到幼儿发现一系列的惊奇现象,再到自主探索解决疑问的过程,会表现出以下特征:①观察注意力集中;②发现问题自言自语;③与同伴分享交流频繁;④向教师、爸妈发出求助。例如:科学教育户外课堂中,当一位幼儿发现了草地上的七星瓢虫,仔细观察并自言自语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幼儿的自言自语行为吸引了更多幼儿的注意力,大家互相讨论着对七星瓢虫的认识,七星瓢虫为什么会有七颗点点呢?七星瓢虫吃什么呢?七星瓢虫会不会飞?……当幼儿遇到大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呢,就会向教师请教,幼儿获得了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观察事物带有目的性。以幼儿的观察兴趣为出发点,帮助幼儿形成稳定的观察注意力,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过程中及时捕捉,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自信心。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无论是教育的哪个阶段,兴趣是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因素,另外,幼儿的性格特征、思想发展上已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加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生活环境等因素因材施教,创建愉悦、活跃的教学氛围,吸引幼儿的兴趣,当幼儿对一件事产生濃厚的兴趣时,才会积极、自主的投入到这个过程中去。教师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学,游戏有释放幼儿的真实情感的作用,幼儿也可以没有束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给幼儿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幼儿教师可以将游戏教育的理念应用到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这样,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每天学习的知识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升整个活动的教学效率。例如: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一同制作水火箭的玩具,看哪个家庭的水火箭发射的射程最远,水火箭与火箭的发射原理相似,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认知原理。自制玩教具的制作一般是由教师、幼儿、家长三者完成,在帮助幼儿制作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更多的扮演引导者、陪伴者的角色,有利于加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增强亲子间情感交流。自制玩教具不僅仅是教学活动的工具,在制作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师幼关系、亲子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培养幼儿积极情感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
1.积极情感态度的核心
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探索心理,对科学精神有初步的了解并拥有良好的态度;以上这两点就是积极情感态度的核心所在。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在他们的语言行为、肢体行为上都表现的比较明显。面对新鲜事物幼儿有一种积极探索、尝试的心理,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身体对新事物的接触,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了解物质,脑海中构建认知意识,慢慢认识世界。
2.科学方法的核心
在自我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策略的感性认识即是科学方法的核心。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幼儿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多运用比较与观察的方式帮助幼儿发现答案,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滚筒进山洞”的实践过程中,在多次尝试过程中,幼儿会发现如果滚筒两边大小一致,从滑梯上滚下就能直行并顺利的滚进小山洞;如果滚筒两端右边大、左边小或则左边大、右边小,在滚下的过程中都会向小的那边拐弯,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有什么办法能使两端大小不一样的滚筒顺利直行滚入小山洞呢?教师活动前将准备的一次性纸杯、胶布、棉布等工具让幼儿动脑并动手。有的幼儿将棉布绑在端口小的一边,让两个滚筒端口大小保持一致;有的幼儿用剪刀将滚筒剪开,两边对折后将多余的边缘剪掉,以此保持端口一致。幼儿的实践方法五花八门,但通过反复尝试、动脑思考,最后滚筒达到了顺利进入小山洞的目的,帮助幼儿感受到探究式学习的快乐及成功感。
总之,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长期的过程,所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耐心引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