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10 08:33周泽辉王得义
高教学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工匠精神

周泽辉 王得义

摘 要:残疾名人曾依靠“工匠精神”缔造过传奇。新时代背景下,听障高职生仍然需要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凭借“一技之长”立足社会,服务社会,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工匠精神;听障高职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7-0148-03

Adstract: Disabled celebrities once created legends supported by "craftsman spir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deaf students' ability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enhanced through "craftsman spirit" so as to make them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value of life by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Keywords: craftsman spirit; dea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工匠精神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精神文化的精髓,对行业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是当前“工匠精神”的共同特征,也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所要具备的核心品质。

残疾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身心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残疾人的成功更需要精神鼓舞和典型激励。有些残疾人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身体上的残疾,可以通过拥有强大精神而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说,“成功的工匠”——爱迪生,他开启了美国当代“工匠精神”。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多时候让人们忘记他是一位聋人。

本文以听障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为切入点,着重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培养听障大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这一核心品质,进而来提升听障高职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听障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一)工匠精神与残疾人的自强不息精神一脉相通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注,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是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它历经千年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我国古代的鲁班,李春等能工巧匠,用他们无与伦比的超高技艺,早已向世人彰顯工匠精神的魅力。瑞士钟表匠人在“汝拉山区”世外桃园般的隔离环境中,潜心钻研制表技术,他们对每一块手表都用心雕琢、精心打磨,这种经年不变的习惯最终升华为一种精神——“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让瑞士高端钟表品牌长盛不衰,成就钟表界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德国西门子、奔驰、博世等企业工人严把每一件产品、每一道流程的质量关,对工匠精神的最直接的诠释。工匠精神是“匠人”们的优秀精神,也是人类共有的高贵精神,工匠精神承载着技艺的传奇、不朽的灵魂。[1]

残疾人的自强不息是一种生命本源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芳菲的精神家园。盲聋哑文学巨匠海伦·凯勒(Helen Keller),小时候靠手触摸学手语,靠摸别人嘴唇学说话,靠摸点字卡读书学习,是这样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让她最终完成大学学业,之后,海伦·凯勒一直坚持自己热爱的写作,共撰写出十多部文学巨著,是这样一种“热爱和坚持”的态度,让其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她还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争取妇女权益,争取种族平等社会运动。史学巨匠司马迁,青春年少时因触犯汉武帝龙颜,入牢狱,被施宫刑,受尽屈辱,虽然身有残疾,但并没有因此厌世、消沉,相反,他秉承家庭责任,凭借顽强毅力,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情怀,写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巨著《史记》。张海迪,还是在5岁时候,因患脊髓病,导致身体胸以下瘫痪。她没有进学校学习,但童年时就开始就以顽强的毅力进行自学。15岁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艰苦的生活同样没有使她惧怕,在那里,她乐观向上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将自学的知识给村里孩子们教书,此外,她还克服种种困难学医,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1983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并曾经翻译过一本10万多字的外语小说。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他(她)们是可以通过拥有顽强精神而改变命运的。残疾名人能付出比常人多千百倍的努力而实现人生价值,动力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人的一种责任。

工匠精神和残疾人的自强不息品质是一脉相通的,是那份热爱、那种责任感在激励着我们残疾人群。精神的不朽,让生命之花绽放无限光彩,让事业不断传承、持续发展。

听障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应激发出听障生高职生自身潜在的那种对生活,对社会的无限热爱之情,并让其学会承担起对身边人、对职业的那份责任。“工匠精神”会是听障高职生成为职业达人的内在精神动力。

(二)听障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有利于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促进残疾人就业,提高其就业质量,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就业难是其中的一个首要问题。以听障高职生为例,因企业、用人单位偏见等原因,听障毕业生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从而就业稳定性不高。另一方面,听障高职生认为自己有身体上残疾,应受国家、社会的帮扶,于是,在知识学习上钻研精神不够,技能训练中持之以恒的韧劲也不足,从而也造成知识结构较单一,就业创业的发展后劲不足。与此同时,“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背景对听障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要求从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拓展。听障高职生要实现稳定的就业、成功的创业,需要具备一种对知识和技术专心、热爱,能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积极融入团队、主动作为,并勇于创新创业的品质和能力。

“工匠精神”凝聚的正是人们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执着追求、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对品质的精益求精。新时代背景下,对听障高职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能让听障高职生感受到工匠们坚守岗位、刻苦钻研的不易,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魅力与价值,工匠精神的培育必将大大提升听障生高职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听障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与途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听障高职生“工匠精神” 的培育,应重点着眼于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即:基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听障高职生从而具有了一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潜心钻研,对职业热爱、敬畏,能专心投入工作并积极融入团队、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的品质和能力,使其实现稳定就业,并敢于创业。本文作者基于多年听障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关研究,探索出听障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一些可供借鉴方法和途径。

(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师徒”关系为纽带传承“工匠精神”

传统的师徒制是指师傅与学徒通过结对指导的方式,在师傅的口传心授下,习得技术本领和情景智慧的培训方式,传统的“师徒”方式使工匠精神获得传承和发展[2]。到了近现代,西方国家实行的新学徒则是一种把工作实践与教育培训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具代表性的澳大利亚为例,其学徒制前期沿袭了英国传统学徒模式,后来在发展和改革中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其新学徒培训突破了传统的工艺技术行业,同时残疾人也纳入到新学徒培训中,由于残疾人受培训的成功,其工作稳定性得到了提升,工资水平也逐步提高,新学徒制让残疾人“自立、自强”,赢得社会一席之地。

传统师徒方式和西方新学徒制为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提供借鉴思路。听障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为听障高职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实践锻炼机会,同时,聘请的企业“师傅”会让听障生近距离地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及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当然,基于国内当前条件,听障高职生与普通人沟通的无障碍通道还不很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听障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热情,但学校应通过争取政府支持等途径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特别应该重视“产教融合”,这能激励专业教师与行业技师进行很好团队合作,积极创新,其创新成果能惠及企业,这样企业对听障职业教育、对听障生的认可度大大提高,同时,专业教师与行业技师开拓创新的品质也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引导听障生。通过企业技师与听障高职生建立的“师徒”关系,听障高职生最直接的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也在耳濡目染中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的潜在精神追求。[3]

(二)着力技能培养,在专业教育中积淀“工匠精神”

听障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目标是要培养听障高职生“一技之长”,这“一技之长”要能让听障高职生获得一份就业机会,同时还要能使其持续稳定的工作,专业教育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听障高职教育中的专业教育需要与企业、与市场人才需求对接,因而,其专业的定位,课程的开发应有企业的深度参与,要切实体现企业职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听障高职生可以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企业定制”,作为候选工匠培养。虽然,基于听障高职生身心特点,企业因与听障生沟通障碍等因素,还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听障高职生。但听障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听障高职专业教育需要增强融合性、开放度,这需要听障专业教师立足差异化教学,多途径实践“融合教育”,提倡残健融合、协作学习,培养听障高职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4]。听障高职专业教育應把专业实践摆在重要位置,学校应和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并多向听障高职生提供社会锻炼机会,提高听障高职生在职业场域及广大社会场域的可见度,从而提升听障高职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以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下属的国立聋人技术学院(NTID)为例,其通过校内外合作教育计划,吸引大批企业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或工作机会[5]。通过这种的培养方式,聋人学生能直接体验到企业工作环境及岗位技能要求,锻炼其团队协作及工作交往能力。听障高职院校积极对接企业、市场需求开展专业教学,其知识内容更新快,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上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培养了听障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同时也激发了听障高职生对专业技术的用心、执着和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在听障高职生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得到积淀、加深。

(三)落实“立德树人”,在校园文化与政治思想教育中传播“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主要通过课外文化活动及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实施教育,听障高职院校因自身发展的独特历史,会沉淀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中心环节,对听障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培育听障高职生平和理性的健康心态,增强责任意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和政治思想教育,激励听障生奋进,陶冶听障生情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6]

听障校园文化建设应大力开展“工匠精神”专题活动,通过展板、墙报,校园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宣传报道“工匠”事迹,使听障生感悟现代企业文化,体验工匠精神。政治思想教育是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对政治思想教育进行顶层设计时,应将工匠精神培育摆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通过自身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来引导和带动听障高职生增强规矩意识,培养工匠品质。

(四)鼓励听障生参与各类比赛和社会活动,激励自信心,践行“工匠精神”

我们的社会是开放和包容的,但听障高职生往往因为自我身心特点,以及与社会沟通的不便,对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因而,在听障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需要将鼓励听障生参与各类比赛和社会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内容。[6]如,让听障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能很好践行专注、执着、精亦求精的工匠品质。使听障生积极参加运动会,能让其真实体验顽强拼搏,敢于挑战自我身体极限的勇气。听障生在文艺会演上尽情释放自我,大力绽放生活光彩,会使其心态更开放,对生活也更热爱。不同的比赛和活动内涵会不同,但都能充分展示和激发听障高职生生命本源中潜在的那种自强和积极向上。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会让听障生感受到社会的融合与开放,养成自尊、自信及开放的心态,同时,也增强了他(她)们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一种精神价值追求。

三、结束语

“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中国制造2025”等新时代背景,让听障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工匠精神”的培育关系到听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成败,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教育”“校园文化与政治思想教育”“鼓励听障生参与各类比赛和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听障高职生切实感受工匠精神的价值与魅力,并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张宏,涂玮,石莉,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7(34):27-31.

[3]李科,计文飞,姜丽丽.特校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6(1):27-28.

[4]张莉.“工匠精神”语境下特教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特教美术专业听障学生为例[J].人文天下,2017(8):71-73.

[5]韩梅,鹿彩玲,美大学聋人大学生就业服务支持体系对比研究[J].教育探索,2010(11).

[6]庄丽珠.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研究[J].职业,2017(28).

[7]王道春.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探讨[J].高教学刊,2016(22):30-31.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工匠精神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