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华
摘 要:冰雹灾害是南平市烤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多发生在3月至5月烤烟大田生产期间。烟株受冰雹袭击后,轻者叶片形成孔洞,重者主茎折断,叶片砸落,且产生伤口容易感病,烟株倒伏,影响烟叶的产量、质量,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根据烤烟生产遭受冰雹灾害的发生时期、为害程度,采取针对性有效的分类补救措施,提出降低或减轻烟农因冰雹灾害带来损失的对策,更好地服务于松溪县的烤烟生产。
关键词:烤烟;冰雹灾害;生产;为害程度
烤烟是一种叶用经济作物,受外界环境影响巨大,特别是冰雹灾害对烟叶质量和效益的影响很大。每年的3月至5月是南平市冰雹的高发期,松溪县曾在1995年、2001年、2002年、2013年和2016年遭受局部较大冰雹灾害影响,使相当一部分烟株轻者叶片穿孔破损、叶片击断,重者主茎折断,烟株倒伏,叶片击碎,损失惨重。对于烟农而言,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造成烤烟减产、减收,甚至是绝收。为将冰雹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稳定烟农种烟的信心,指导烟农进行生产自救,科学救灾成为弥补烟农损失的重要一环。
本文拟从烤烟多次遭受冰雹灾害的情况、冰雹灾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科学救灾措施和引发大田管理的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把冰雹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1 松溪县烤烟历年遭受冰雹灾害的情况
冰雹灾害是松溪县烟叶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呈现出突发性强、范围广、强度大、灾情重等四大特征。松溪县曾在1995年、2001年、2002年、2013年和2016年遭受局部较大冰雹灾害影响,受灾严重的年份年损失烟叶150~200 t。2001年和2002年冰雹主要是走西南路径,从建阳区、政和县入境,沿松溪县茶平准盆地東北偏东行或沿河谷东北行,松溪县郑墩镇和茶平乡近300 hm2烟田受灾;2013年和2016年冰雹灾害主要是走西北路径,从浦城县入境,沿松溪县渭田河谷或花桥河谷东南下,造成祖墩乡、花桥乡、旧县乡和渭田镇近450 hm2的烟田受灾。
特别是2016年受地面倒槽发展和切变南侧西南急流影响,也就是常说的飑线入侵影响,来势汹汹的雹灾席卷了松溪县,尤其是渭田镇、祖墩乡境内遭受大范围冰雹、雷雨和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由于冰雹来得晚、来势猛,大多烟株已进入旺长期前后,给救灾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但在省、市烟草公司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烟草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救灾各项技术能够准确、及时落实到位,严重受灾的烟田每667 m2产量70~80 kg,产值在2000元左右,使烟农受灾损失减少到较低程度。
2 冰雹灾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程度
冰雹降落时的机械破坏作用使烟叶的叶片、茎秆遭受损伤,其为害程度与冰雹大小、数量、密度和降雹持续时间有关,还取决于烤烟的品种和生育期。其中雹块大小直接决定灾情的轻重。不同生育期内发生冰雹危害的影响程度,以烤烟大田生长旺长期到成熟期之间损失最为严重。根据烤烟大田生产生育期不同可分为开盘期、团棵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的冰雹灾害[1]。根据损失程度,烟叶生产统计上一般分为4种受灾水平:轻度、中度、重度和绝收4种类型。根据烟片受损程度与残伤面积、叶片折断率和烟株倒伏情况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烟叶生产上一般把损失在20%以下的统计为轻度雹灾,损失在20%(含)~50%的统计为中度雹灾,损失在50%(含)~80%的统计为重度雹灾,损失在80%(含)以上的统计为绝收。
烤烟生产大田管理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轻度雹灾,雹粒如豌豆大小,降雹时大多数冰雹随降随融,极少会覆盖地面,叶片有可见雹点,烟株轻微倾斜,生长点正常,仅对烟株正常生长有些影响;成熟期受灾,部分成灾的烟田将无采烤价值的断叶、断株清出烟田,具烘烤价值的受灾烟叶及时进行采收烘烤,减少损失。
3 烤烟受冰雹打击后的技术处理
3.1 清理烟田
冰雹灾害发生后,烟田都有不同程度的残茎断叶,因此要及时把烟株断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叶片破损而主脉完好的叶片不必摘除,以利于烟株光合作用,被吹反的叶片应及时扶正,风掀开的地膜重新盖好。同时清理出的残叶不能随意丢在烟田,防止病菌传染。
3.2 及时用药
受冰雹打击后的烟叶伤口多,易受病菌的感染,在天气转晴时及时使用一些广谱农药(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等)进行喷雾预防,对青枯病、黑胫病、根黑腐病及时防治,提高烟株抗倒伏能力[2]。
3.3 视受灾程度分类处理
由于遭受飓风、冰雹袭击,受灾面广,受灾程度不一。因此,在处理上依据烟株受灾程度分为重度和中度2种类型(轻度自然恢复生长即可,绝收的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对烟株进行分类处理:重度的烟株恢复生长后,砍掉留底部烟芽培养二代烟,或采取砍茎重新留芽,在茎秆20 cm左右侧砍,留取最好的烟芽,通过施肥、重新培土让其恢复生长。中度的有6~8片叶片的烟株,正常打顶留倒3芽培养二代烟。2013年和2016年的冰雹特别大且量多,使烟株土表层侧根冻坏冻死,指导烟农进行清除垄体杂草并加以培土,促进烟株再长新根,培育烟株根系,提高烟株抗倒伏能力;或者还余有4~6片烟叶的烟株先让其恢复生长,喷施农药消毒,促进其受灾伤口愈合,施肥不宜过多,以满足烟株正常生长为宜,施用过多会导致光滑叶、下低等烟叶比例增加,影响烟叶的内在质量。待烟株生长正常后进行合理追肥2~3次,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每667 m2用硝酸钾1.5~2.5 kg,补足烟株生长所需的养分,再次培土,促进根系伸长,在此基础上留取二代烟叶,视其生长情况,合理留取叶片5~6片,清理残叶及受损的无效叶片,培育株形,最后进行优化。同时要考虑下茬作物播种时间,尽量不施用硝酸铵、碳酸氢铵等速效氮肥。
3.4 适当调整烘烤条件
针对受灾后烟叶生长呈后发烟的特点,在烘烤过程中,精心指导烟农按后发烟的烘烤方案进行烟叶烘烤。注意“水、火、风、时”四大要素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指导烟农要耐心等待烟叶的成熟才能采收,且只采收有烘烤价值的烟叶,通过鲜烟分类和绑烟,剔除无用烟叶,进行上烤后严格控制烤房密封性,正确把握好转火时机,并根据烟叶变化及外界环境因素灵活地调整烘烤干湿球温度和技术措施,强化烘烤工艺适应能力,提高烘烤工艺的针对性与执行力,无论烘烤过程中出现任何变故,都能及时应对,降低烘烤风险,确保烘烤成功,使两者能始终协调发展,同步进行。
对于受灾较轻且未留二代烟的烟叶采收与烘烤按常规模式。对于受灾较重且留烟杈的,杈烟叶片较主茎烟叶片的成熟时间快,顶杈烟为30~40 d,底杈烟50~60 d即可收获。相对于正常烟株,开烤期与终烤期都会推迟,采收烟叶应当在成熟后采收。由于杈烟生育期短,干物质积累少,叶片偏薄,含水量相对较高,属于不耐烤烟叶。因此,在烘烤下部叶时应适当提高变黄温度,边变黄边排湿,提前定色,缩短变黄时间,延长45~46℃与52~53℃烘烤时间;烘烤中上部叶与正常烟叶烘烤中上部叶模式差别不大,但变黄期过短会导致光滑叶增多,杈烟烘烤时间会比正常烟叶烘烤时间短24 h左右。
4 采取科学的救灾策略
4.1 稳定烟农情绪
烟农严重受灾后生活和生产受到创伤,身心疲惫,信心动摇,因此稳定烟农情绪尤为重要,只有做好这一步才能保证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灾后广大烟技员应及时深入到田头,各责任区的烟技员要深入灾区,耐心地做好烟农的思想工作,安抚好各受害烟农的心情,倾听基层对救灾的诉求,及时制止烟农不理智行为。通过理论上、技术上的分析与往年救灾的成功事例,及时召开培训班,以提高烟农的自信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及时、准确地把各项技术落实到生产中去,同时排除一切的杂念、顾虑,全身心的投身到救灾中去,才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2 分门别类指导救灾
冰雹灾害发生后,烟技员做好灾情的勘查与分类统计,结合烟株受灾情况,分门别类指导救灾。在技术处理上应当灵活变通,根据不同受灾程度确定不同的处理方案,并进行分类处理、分类指导,处理时间上以宜早不宜迟为原则。同时,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和关注天气变化,总结救灾经验,做好长期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对灾害的防范能力。
5 结语
冰雹是一种严重自然灾害,目前虽有人工消雹措施,但往往受技术条件、空中管制等原因尚无法完全避免雹灾的为害,防灾减灾事关烟农生计,一方面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尽可能避开冰雹多发区域;另一方面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效利用气象科技服务,结合烟叶生产的各个时期,建立灾害性天气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消雹作业体系,科学开展人工消雹的作业,化解气象灾害风险,增强烟叶生产防灾减灾的能力,让气象科技服务为加快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宇,郭云栋,江凯,等.冰雹对烤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26-27.
[2]李蒙,朱勇,吉文娟.基于GIS的云南烟区冰雹灾害风险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12,33(1):129-133.
[3]高庆华,马宗晋,张业成,等.自然灾害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4]刘君,肖秀珠,张维.福建西部近10年冰雹雷达资料统计分析[J].气象科技,2013(2):339-342.
[5]朱艷萍,刘爱鸣,李白良.福建春季冰雹天气物理量诊断分析[J].气象科技,2006(1):73-77.
(责任编辑:柯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