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9-10 19:50范丽萍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对策

范丽萍

摘 要:发展家庭农场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宁化县212个家庭农场进行问卷和抽样实地调查,总结全县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农场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方面提出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關键词: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况;对策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1],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相对于传统农户,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克服了传统农户“小而全”的弊端,是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2],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通过对宁化县212个家庭农场的经营类型、成员素质、注册资金、农场规模等基本情况进行问卷(问卷发放212份,收回有效205份)和抽样实地调查,对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家庭农场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提出建议,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3]、标准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宁化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宁化县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举措,出台了家庭农场发展指导意见,启动家庭农场认定登记、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创建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等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县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截至2017年底,宁化县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212家,获评各级示范场62家,其中省级示范场13家、市级示范场17家、县级示范场32家。

1.1 家庭农场经营类型

从表1数据可知,宁化县家庭农场发展呈现以种植业为主体,畜牧业、渔业及种养结合类共同发展的格局。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正在不断发展。

1.2 家庭农场主年龄分布

从表2可见,宁化县家庭农场主以中青年为主,41~50岁的占54.3%,31~40岁的占25.9%,30岁以下占5.2%。年龄最大的为65岁,最年轻的为22岁。其中31~50岁占80.2%。表明宁化县家庭农场主以中青年为主。

1.3 家庭农场主文化水平

从表3可见,农场主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占6.1%,大专占25.5%,高中占43.9%,初中占19.8%,小学以下占4.7%,其中高中文化水平以上人数占75.5%,表明宁化县家庭农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1.4 家庭农场注册资金

从表4可知,宁化县家庭农场注册资金悬殊较大,最少的仅有1万元,如宁化县佳沃家庭农场;最多的达500万元,如宁化启杰生态农场、三明宁化百翠园种植农场等6个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注册资金以10万~50万元的为主,占60%左右。

1.5 家庭农场规模

从种植养殖规模看,单个家庭农场种植养殖面积6.67 hm2及以下的有177家,占83.5%;6.67~13.3 hm2的有26家,占12.3%;13.3 hm2以上的有9家,占4.2%。宁化县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条件下适宜发展3.33~6.67 hm2的家庭农场,有利于运用中小型农业机械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1.6 家庭农场用工

宁化县家庭农场自有劳动力一般2~3人,常年雇工1~5人,平均工资每人每天118元,临时性用工5~8人,平均工资为每人每天126元。从用工情况看,85.5%的家庭农场主表示 “用工方面存在困难”,主要表现为季节性用工难,工资增速过快,尤其技术人才难留。

2 宁化县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家庭农场普遍表现出强烈的扩张冲动,种植业家庭农场希望增加土地流转面积实现数量规模扩张,养殖业家庭农场在计划简单规模扩张的同时,希望通过上下延伸产业链(自配饲料、自建屠宰车间、增开直营店)实现一体化经营扩张。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导致流动资金紧张、技术水平不足、管理跟不上,经营风险加剧。

2.2 筹资融资困难

家庭农场流转土地、购置农机用具、购买生产资料、支付雇工工资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和亲朋好友借款,资金缺口很大。家庭农场缺乏抵押物,尚未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普遍存在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杂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放款积极性不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4]。

2.3 创新意识不强

宁化县家庭农场大部分是由当地种养大户发展而来,沿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普遍实力不强、机械化水平低、缺乏统筹规划、品牌建设滞后,只停留在简单生产、初级产品包装及销售层面上,很少能通过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宁化县26个从事河龙贡米种植、12个从事薏米种植和9个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家庭农场都停留于直接烘干出售农产品;5个从事生猪养殖的家庭农场仅仅是把猪卖到屠宰场,没有进行精深加工,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2.4 人才技术紧缺

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比较效益差别明显,农村青壮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很难吸引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家庭农场主大多数未接受过农业技术院校教育和系统的农业技术培训,农场成员思维落后、知识僵化。

2.5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多数农场沟、渠、路、电、水、网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河道淤积导致灌溉防洪排涝能力减弱。农业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家庭农场发展不相适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家庭农场的发展需求。只有获评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的会补助3万~10万的资金,相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来说远远不够。

2.6 专业服务滞后

具有政府公益性服务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慢,整体素质偏低[5],很难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信息、市场等服务,造成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如宁化县农场主种植百香果、莴苣、茶树菇等高产栽培技术均是从外省或外县引进。

3 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3.1 强化内部建设,为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3.1.1 提高自身素质 农场主应根据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参加农业政策、现代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生鲜电商营销策略与包装设计等培训,参加培训时应静下心、勤思考、多交流、拓思维、重实践,从而提高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投资决策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提升家庭农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1.2 健全管理制度 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化生产制度等,有利于家庭农场规范管理,有序经营,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用工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有利于家庭农场凝聚内部向心力,员工按规章制度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生产纪录档案、品牌创建制度等,有利于提升整体竞争力。

3.1.3 引进技术人才 家庭农场与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部门合作,通过技术入股、技术转让与技术指导等方式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撑,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在农场得到广泛应用。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家庭农场就业创业,弥补其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3.1.4 提升产品品质 加强绿色健康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培育,积极推动形成优质优价机制,打造一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定期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自检,同时主动申请、自觉接受农业监管部门检查。

3.2 改善外部环境,为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2.1 完善农业保险和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加大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和拓宽农业保险领域,如烟叶保险、水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降低农产品生产风险。完善农业担保体系,支持开展农业信用担保,可以设立担保基金为农信社发放信贷提供保障,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3.2.2 加强政府对家庭农场扶持力度 针对家庭农场资金缺乏、用工困难、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建立健全财政、金融、用地、用工等扶持措施,强化对家庭农场专项扶持和政策倾斜。目前各级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支持,主要是针对发展较好的家庭农场,对新建立的家庭农场也应加强指导,给予针对性的扶持[6]。

3.2.3 构建良好的软件环境 通过网络、电视、广播以及12316等农业信息平台,提高家庭农场获得市场信息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引导家庭农场及时妥善应对市场风险,提高家庭农场适应市场行情变动调整种养结构的能力。认真总结示范性家庭农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引导和扶持农民企业家、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等群体创办家庭农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3.2.4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须尽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扩大农民直接补贴的规模和范围,既可以考虑不与产量挂钩的直接收入补贴,也可以与产量挂钩的直接收入补贴,还可以考虑选择某些对增效增收作用明显的生产环节进行补贴,如机耕机收补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檢验检疫补贴等,结合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情况,建立对化肥、农药、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政策性补贴政策。在完善国家财政对农业直接投资的同时,加强运用财政贴息、税收、担保等经济杠杆工具,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农业。

3.2.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政府各部门在租地、大棚及配套设施应给予支持,帮助解决项目扶持和生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资金,在土地整理、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等方面设立针对家庭农场的财政专项。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实施标准农田建设,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完备的硬件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7):11-17,110.

[2]薛亮,杨永坤.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及其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2):4-8,110.

[3]裴育希,赵君君,姜岩.天津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9):21-22.

[4]朱生财.家庭农场金融支持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5.

[5]任艳琴.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与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浅述[J].农业与技术,2015,35(13):158-160.

[6]兰勇,周孟亮,易朝辉.我国家庭农场金融支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6):48-56.

(责任编辑:林玲娜)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