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燕
摘 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并且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介绍了春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环境选择、抗性优良品种选择、适时精耕播种、地膜覆盖栽培、及时破膜引苗、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花生;栽培技术;高产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8.12.006
花生是长乐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多年来因粗放种植一般每667 m2荚果产量在200 kg左右,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增加农民种植收益,2015年以来与镇村农民技术员、农业科技示范户密切配合,根据当地土壤与气候条件,开展多点春花生高产优质栽培示范[1-2]。2018年测产,8个试验示范田每667 m2荚果产量256.8 kg,比对照平均增产46.4 kg,增产率为22.05%。现将春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总结如下。
1 土壤环境选择
花生虽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除盐碱地外的土壤都能种植,但以耕作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的土壤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易获得高产稳产[3-6]。一般要求选择有一定抗旱能力,地势较高,排水能力强的潮砂土、乌砂土、灰砂土、黄砂土、润砂土、红泥砂土和砂壤质地水稻土等土壤种(属)的地块。3月上中旬选择雨后晴天进行田园清杂,每667 m2撒施生石灰或壳灰75~100 kg、腐熟有机肥1000~1500 kg,然后用旋耕机翻耕,旋耕深度30 cm左右,但不要超过耕作层厚度3~5 cm,以免造成大量生土上翻,影响当年产量。
2 选择抗性优良品种
根据2014年闽东南沿海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和当地2015年示范种植表现,选择泉花7号品种作为高产栽培主栽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松散,抗旱性强,生长势强,抗锈病、青枯病;主茎高45.6 cm,单株结果数15.9个,饱果率77.36%,百果重205.3 g,百仁重81 g,4月上旬播種,全生育期123 d左右。
3 适时精耕播种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为春花生播种适期,当地一般掌握在“清明”前后播种。选用健康的荚果作为种子,播种前7~10 d晒种10 h左右,剥皮选取饱满色泽鲜艳的果仁,剔除病虫粒和劣小瘪粒。每667 m2播约2万粒种子,约需要荚果20 kg。一般每667 m2基施复合肥(17-5-18)或复合肥(16-16-16)45~50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 kg,全园撒施后翻耕起垄或翻耕后撒施起垄。垄畦规格:垄畦宽(带沟)120 cm左右,畦面宽约70 cm,垄畦高25~30 cm。然后用行距30 cm、穴距15 cm挖穴器挖穴,穴深4 cm。播种前将种仁用代森锰锌1000倍液浸种20~30 min,然后捞出清水冲洗沥干,用钼酸铵拌种待播。每穴播2粒种,播种时随手将细土盖实种子,每667 m2用商品有机肥500 kg盖种。
4 地膜覆盖栽培
播种后3~5 d垄畦表面土壤沉实,最好播后有小雨淋实表土。每667 m2用除草剂金都尔乳油45 mL加杀虫剂毒死蜱乳油45 mL兑水45 kg全园喷洒,然后覆盖白色地膜。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暴雨冲刷,保持土层疏松状态,具有较好的增产作用。盖膜也可以在播种前,但要求提高整畦质量,保证畦面土壤沉实均一,微拱形平整一致,用地膜盖紧拉压坚实,挖穴器直接在膜上挖穴,然后播种。一定要将膜面压实,防止地膜松动移位。
5 及时破膜引苗
当大部分真叶出土时用竹尖或铁尖在幼苗周边将地膜挖破洞口使幼苗出膜,破膜引苗要及时以防高温灼伤幼苗。同时要随手把幼苗基部高出畦面的土壤松开。出现缺苗采用浸种催芽补种或提前育苗补栽,确保全苗。
6 加强田间管理
6.1 出苗期
出苗期田间管理以清沟排积防涝为主,土壤干燥影响出苗可适当灌水。沟灌以半沟为好,让水分随土壤毛细管上升至种子位置时即可排干,切忌漫过畦面而造成烂种。
6.2 幼苗期
保持田间土壤持水量60%为宜,一般不需要灌水。现蕾开花时用0.2%硼砂溶液喷施叶面1~2次,间隔7 d喷施。
6.3 开花下针期
要求土壤持水量60%~70%,如天气干旱必须灌溉。果针入土前如果表土紧实、板结,可用钉锄在株茎基部周围轻微松土,并将破膜引苗洞口扩开,促进果针入土。
6.4 结荚期
结荚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并进阶段,水分和养分供应要充足,但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通气不良而影响荚果的发育。如植株长势弱可用叶面肥喷施。
6.5 饱果成熟期
成熟期茎叶生长逐渐缓慢、衰退,营养生长逐渐停止,栽培管理为了保持花生较大叶面积和较高生理机能,可用磷酸二氢钾0.2%溶液叶面喷施1~2次。
7 病虫害综合防治
闽东南沿海春花生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青枯病与锈病,主要虫害有蟋蟀、蛴螬、斜纹叶蛾等。采取清理田园卫生,土壤、种子消毒,拌毒饵,喷施药剂,隔年轮作与水旱轮作等综合防治措施。在前茬花生或同科前茬作物收获后,把茎蔓枯枝落叶清除出田,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越冬病菌虫源。春后翻耕时用甲基托布津或且代森锰锌全园喷洒消毒土壤。幼苗期后,根据病虫发生发展情况,以预防为主,采取针对性综合施药防治。
8 适时收获
由于花生有连续开花结果特性,荚果成熟不一致,生产上根据茎叶和大部分荚果成熟来确定成熟期。一般认为中、下部叶色转黄并逐步脱落,大部分荚果壳硬、脉纹清晰,种子颗粒饱满有光泽时,就要抓紧采收、脱果、晒干收贮。如果延迟采收可能出现种子在土壤中萌芽,降低荚果品质。
参考文献:
[1]凌菱生.作物栽培学(花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2]福建省农业厅粮油处.花生栽培技术问鉴[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3]贺山峰,周纪绍,李瑞铭.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7(30):46-47.
[4]陈金发.春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技术,2018(23):40-41.
[5]谢爱娟.龙岩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9(5):35-36.
[6]代娟.花生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6(3):11.
(责任编辑:刘新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