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东良
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倒逼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寻找更为有效地方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中常规训练的合理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常规训练难以进行的原因做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常规训练 数学核心素养 开展思路
引言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学设计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学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各类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教学常规训练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者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也是本文探索的重点话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常规训练难以进行的原因
1.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感,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材料。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部分学生往往由于某种能力不强,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就会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能力很强但是基础比较差,课上听不懂,课下题目不会做,自己想学而学不好,时间长了就没有了兴趣,就会厌倦对数学的学习;还有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在碰到难度较高的数学内容时,也会产生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不高,勉勉强强地学,自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常规训练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就达不到效果。
2.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不强
在教育心理学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启蒙阶段,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和别人进行交流探讨;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期,是人生阅历严重不足的时期,他们比较容易冲动,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和他人进行交流合作;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时期,他们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观点,在常规训练中意识不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遇到问题时只知道靠自己去解决,很少想到去找别人帮忙,这样很容易一叶障目。
3.学生容易好高骛远,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基础。进入高中后,部分学生由于初中数学学得很好,往往就自认为感觉不错,盲目自大,从而容易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与应用,对教师日常开展的教学常规训练也不放在心上,一味地去追求一些高难度的东西,时间长了,难的知识点搞不好,容易的题目不愿意去做,养成了眼高手低的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高中数学教学常规训练的方法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搞清楚自己的教学认知误区,要加强高中数学常规训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好常规训练,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常规训练中,才有可能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平时开展常规训练时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常规训练内容,比如,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等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训练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常规训练中,从而更好地达到数学常规训练的效果。比如,在教学随机抽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出随机抽样的定义,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想法、观点,系统引出随机抽样的内容。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就感。
2.设计好高中数学教学常规练习
在常规训练中要设计好“六题”,即课前测试题、例题、模仿练习题、变式练习题、目标检测题和作业题。课前测试题要来源于生活,例题要具有代表性,要设计好模仿练习题、变式练习题、目标检测题和作业题。在例题讲解后如果感觉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模仿练习;如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好了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检查学生灵活应用能力。目标检测题和作业题要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对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的掌握。
3.常規训练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掌握解题思路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俗话说“会了不难,难了不会”,这种会与难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数学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理解,所以教会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在这一方面要多加强训练。学生拿到题目以后首先要读懂题,给我什么条件,要我去解决什么问题,我怎么用学过的知识点解决问题,整理出一个解题步骤即可。在训练时教师对关键的地方要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对解题步骤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学会了分析,掌握了解题思路,自然而然就会解题了。
4.常规训练注重合作探究
数学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数学常规训练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主动去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例如,讲解每个个体从总体中被抽到的概率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生活中抽奖中奖与抽奖先后顺序有没有关系,每个组成员积极探讨交流后把最终结果说出来,教师再次讲解,这样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合作探究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交流等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小组之间的均衡,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五个左右,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里面,让他在小组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这样每个小组的活动才能开展下去。如果人数过多,学生的参与度就不大,就调动不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训练要做好“六题”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分析掌握解题的能力,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郑毓信.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三[J].小学数学教师,2016,03:8 11+74.
[2]华志远.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05:41 44.
[3]郑毓信.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6,03:1 5.
[4]杨静.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规学法的指导[J].内蒙古教育,2015,10:19 22.
[5]夏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1,03.
[6]刘祖希.我国数学核心素养研究进展——从数学素养到数学核心词再到数学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7:35 40.
[7]朱立明.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76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