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楠
2013年9、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其主旨是“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因为“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近平语)从此,“一带一路”渐由倡议快速推进为全球共同响应的行动,由思路转化为覆盖百余国家的宏大实践。
“一带一路”开展四年来,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00多个国家在基础建设、经济政策、贸易活动、金融流通、文化交流等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与合作国共同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赢得了相关国家的高度赞赏与认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公共关系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与拓展,也为彼此构建了稳定、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这样的国家公共关系值得回眸总结。
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共关系意义
公共关系是上个世纪初年诞生于美国的先进管理理念,其核心宗旨是主动开放、平等沟通、双向对称交流、公开透明、注重社会公益、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塑造组织声誉。公共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传入中国后,快速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纳应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公共关系从各类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中脱颖而出,呈现出精彩智慧的气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国家公共关系成为组织公共关系的主力军,引领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走上国内外社会公众关注的前台。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公共关系开始具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气派,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实践,体现了鲜明的公共关系意义。
(一)以倡议体现作用,提振全球经济、凝聚世界进步力量
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与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长期处于疲软的世界经济和动荡不安的全球政局开出了一剂复兴与稳定的良方,令世界各国眼前一亮。四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等。因而“一带一路”的实施,参与国家深受其益,世界经济气象为之一新。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倡议,将为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有远见、具有全球意义的伟大倡议,将有助于推进互联互通、促进贸易投资合作。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更评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契合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确实体现了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体现了中国所具有的大国担当、大国责任和大国作用。
(二)以行动展示诚意,促进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战略构想,更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实计划。“‘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与原有的该地区、各区域的组织或联盟实现着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习近平语)“一带一路”实行四年来,有近百个国家参与了这项宏大的计划,我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与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为有关国家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些行动成为最有力度的口碑,展示了中国的和平诚意、发展目的、合作力量。现代公共关系理论,追求的是一个“通”字,即平等的沟通、信息的畅通、行动的联通、理念的融通。而“一带一路”恰恰实现了这一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四年时间证明,“一带一路”免于空谈,执于实践,以行动带来了最好的公共关系效益,即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三)以合作实现了解,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感知
从古至今,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隔阂在于沟通的缺乏,源于误解的加深。当主动走出去、走上去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沟通时,原来的隔阂自然会消解,误解也会化解。“一带一路”的理念智慧地创造了一个桥梁或纽带,把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联系在了一起,国与国之间由此在共建美好家园、富强国家的基础上搭建起了利益共同体,彼此为同一目标走到了一起,在双边、多边的国家关系方面形成了深度的了解与合作。正如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所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贷款和先进技术,在此过程中中国表现得非常友好,不会将自己的利益强加于别国或者进行贸易扩张,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构建起了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的发展为沿线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实惠,通过大量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的广泛合作,世界各国对中国也有了深度的了解,亲善友好的中国形象,真切地走进到相关国家人民的身边。
(四)以交流促认同,传递中国“世界大同”的形象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续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既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历史,也有着近代深重苦难的屈辱记忆,长期以来,在西方主导世界话语权的背景下,中国的每一个进步与发展都曾经被妖魔化或污名化。而“一带一路”的实践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因为“一带一路”是要构建以合作共贏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目标是“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习近平语)。这样的出发点为沿线国家形成了非常宽松适宜的合作氛围,也传递了中国的和平宗旨、和谐理念、合作诚意与大国本色,中国在“一带一路”实践中开展的大量公益项目,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气度,逐渐认同与接纳了与中国共建世界大同的宏大理想。
二、“一带一路”,中国气质的国家公共关系
中国在“一带一路”实践中体现出了十分精彩的公共关系策划智慧。
(一)思路清晰、主动引领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开始谋划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作用、新形象。2013年“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策划既有2000年前古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延续,又有陆上连接欧亚大陆新丝綢之路和海上涉及亚太及非洲沿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创新,这样的一东一西、一南一北战略谋划,极大地扩展和巩固了中国的“朋友圈”,也是中国前所未有地、主动成为牵头国引领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开展交流、实现共建联动的全新举措,从此中国站在了领导世界风潮的前列。
(二)主题鲜明、文化相随
“一带一路”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有着清晰的主题思想,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所指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一主题既是对历史的继承,也是对当今丝绸之路精神的弘扬,同时更是对该项目国家公共关系的高度概括。在这样鲜明而包容性的主题之下,“一带一路”实践还包含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即“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一反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构建共荣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三)沿路沿线、包容共通
“一带一路”从创意到实施,一直贯穿着两个字“通”和“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方面,不止开展着政策方面的沟通、设施方面的联通、贸易方面的贯通、资金方面的融通以及民心方面的相通,而且更有“一带一路”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由此不断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尊重、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共享成果。这样的内容与原则,贯穿了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理念——平等沟通,信息共享。长期以来,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令世界惊讶,也令世界着迷,“一带一路”短短四年的发展,已经让沿路沿线的各国人民获得了实惠,分享了中国发展的红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坦诚合作,深度融合了中国与各参与国之间的关系,使“一带一路”朝着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和创新之路发展。
(四)公开透明、坦诚相见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印度尼西亚和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发起成立,这些影响世界发展的重大举措均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全世界发布。中国的倡议激起了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响应,在“一带一路”实践的四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参与合作。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参加会议代表人数达到1500人,其中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还有70多个国际组织,而亚投行的成立也吸纳了86个国家参加,这些工作的开展与运行被国际社会评价为规范而透明,开放而坦诚,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推进以及发起成立亚投行,收获了更大的友谊、增进了更多的了解,赢得了更高的国际社会赞誉,这样的国家公共关系既是务实的,更是智慧的。
(五)持续公益、中国形象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清单上可以看到,“一带一路”的推进绝非仅仅是经济政策、金融、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方面的交流,“一带一路”的推进始终伴随着中国一贯奉行的实实在在的公益项目,具体包括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设立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将向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用于发起中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合作倡议;支持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共同推动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向沿线国家提供100个食品、帐篷、活动板房等难民援助项目;设立难民奖学金,为500名青少年难民提供受教育机会,资助100名难民运动员参加国际和区域赛事活动等等。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公益事业是最为彰显公共关系力量的内容。中国通过长期而雪中送炭式的公益项目,无疑在“一带一路”沿路沿线国家树立起了和平、友好、真诚、合作的中国形象,这样的公共关系不是体现在媒体的宣传上,而是惠及到各国公众的身边、走进了各国公众的心里。那些对中国的怀疑、揣测、攻击甚至诽谤自然不攻自破。
三、“一带一路”带来的公共关系价值
“一带一路”实施四年来,充分体现出国家公共关系的骄人效果,交出了一份十分精彩的成绩单。
(一)以开放消除偏见
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评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阿根廷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创造了更多机会。没有互联互通,就没有发展。当然,“一带一路”的实施不仅为阿根廷等所有参与的国家带来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开放,更把中国进一步推到了世界发展的前列。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打开大门接纳了欧风美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了国门,去领略世界最美的风景,而“一带一路”则把整个中国推进到周边各个国家,开放更加具有了宽度、达到了高度、实现了深度。习近平主席指出,“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通过“一带一路”,中国扩大了朋友圈,拉近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深化了与世界更多国家的联系,分享了中国发展的成果,也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关中国的一些谣言或偏见在逐渐消解,中国和平、合作、发展的大国姿态不言而傲立于世。
(二)以合作增进互信
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对“一带一路”计划实施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中国在2017年最重要的国家公共关系。通过会议的总结可以看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先后与近7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彼此开展了更大范围、更深领域的合作,增进了彼此之间更多的信任。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巨大潜力,它的重点在亚欧非,但能够惠及整个世界。” 他认为习近平的演讲表明中国明确致力于公平的全球化,公平的自由贸易和多边治理,应对如今面临的全球挑战(接受央视记者的独家专访)。国际社会认为“一带一路”开创了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已成为现代历史上最具价值的合作倡议。距离产生美,但距离更能产生疏远与隔阂,通过拉近距离,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真实距离进一步缩短,彼此的了解与信任自然会不断增强。
(三)以交流达成共识
“一带一路”致力于开展国与国之间广泛而深入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更多地实现了民心相通,势必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公共关系。据报道,在埃塞俄比亚,从越来越多的汽车以及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建设赢得了民众的掌声与欢呼。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大量当地的民众获得了就业机会、得到了专业培训、企业赢得了商机,当地民众的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类似埃塞俄比亚的情况屡见不鲜。中国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广泛合作,促进了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各国民众相知相亲。如今我国已经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个中国文化中心、新建了一批孔子学院,与沿线国家共同举办了大量公共关系的活动,如文化年、旅游年、藝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进一步加强了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在科技领域也开展了一定深度的合作与共享,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了解更深、共识更多。
四年的“一带一路”建设,仅仅是开始,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带一路”的国家公共关系已经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亚投行正在成为“一带一路”这条巨轮的重要支撑,推动全球经济向好、向快方向发展。新时代已经来临,路自然是远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