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雄
当下,人们已经习惯于在每年电商企业购物节期间剁手购物,或许是多年的惯性思维,不少人以为互联网电商的大局已定,阿里、京东、苏宁、唯品会这些电商圈里的大佬将把持着电商行业的人流、物流和现金流,和定期上演的购物节大促,即便是行业内的专家,也想不到会有新的玩家,能够改变电商行业的格局,或者掀起大的风浪。
拼多多为电商业上了一节课
上个月,成了不满三年的拼多多,还是给行业上了一节课:
根据拼多多招股说明书,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而三个月之前该数字为2.45亿,拼多多单季用户增长5000万,增长律率超过20%;
2017年4月拼多多上线广告系统之后,单季营收从2017年3月的3700万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同期的13.85亿元人民币,增长37倍。
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全年平台手机平台总下单数为43亿单,年度成交总额达到为1,412亿元。仅千人规模的企业,人均支撑370万个订单和1.2亿成交额,人均服务20万消费者。
用户和收入的高速增长、远超同行的超高效率,或许是这份招股说明书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商行业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奇迹,只是你的想象力远远不及那些新锐电商企业的创造力而已。
拼多多突围的密码
古人总结了成就事业三要素:天时、地利和人和,似乎验证了国内当下几个电商巨头的成长路径。
显然,阿里得天时。阿里巴巴国内最早涉足B2B电子商务的企业,然后又涉水C2C的淘宝,以及支付工具支付宝,十余年的积累,才成就了阿里系电商今天的地位。
京东和苏宁得地利。苏宁的地利来自线下,一线城市里单个城市苏宁的线下店有上百个之多,而全国则达到了千家;京东的地利来自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京东最早3C起家,和当当买书起家一样,都是在细分领域做出了品牌,成为一方诸侯。
拼多多从电商林立中,快速突围的密码,则是“人和”,借助社交网络和拼人气的模式。
传统电商的模式,是人找商品,而拼多多则是商品找人。在拼多多的拼单模式中,当买家向朋友、家人和其他人分享购物体验和产品信息的过程,也是帮助商品在社交平台上找到更多销售渠道。
商品找人的模式,带来了商品供应商和拼多多平台的双重增长:
一方面为平台商拼多多带来了低成本的内生流量,推动了买家数量的快速增长,提高了社交互动的活跃度,而有趣的分享和推荐体验,会带动更多人群的加入,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低价,并不是盘剥商家获得的低价,而是在社交传播营销价值增值。对于供应商,虽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商品,但在拼团过程中,每一次传播都为产品带来了新的营销价值。在传统电商平台上名不见经传的的新品,借助拼多多的社交营销,却能一炮而红。
当下,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已经相当充分,平台商品种类之间的差别也许不到1%。传统电商堆叠商品信息,最多是增加一个线上的销售入口,根本形不成竞争差异点,更难以给企业带来额外价值。
社交平台上的拼单过程,同时完成了企业传播和销售新品,和用户传播和购买低价商品的需求。一个看似简单的拼单过程,却同时戳中了用户和企业的痛点,不但打通了企业营销、销售的闭环,让销售流程去中心化融入社交网络中,还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播和营销节点和受惠节点。而拼多多正是凭此创新,在众多电商群雄中脱颖而出。
当拼多多遭遇公关潜规则
“人红是非多”,就在拼多多紧锣密鼓上市的关口,最近多家媒体同时质疑拼多多的低价商品。观点无非两方面,一个是,低价一定是低质商品,认为拼多多是假冒商品的集中地;另一个是,低于成本的价格,是对供应商的盘剥。
如果不是对拼多多的模式缺乏做深入的分析和调研,那只能说,拼多多是遭遇了公关潜规则。
用低价创造轰动效应用于营销,本就是商界的通行玩法。双十一和618购物节,电商平台是借助大范围的打折,来吸引用户集中采购;线下店里免费品尝和免费试用以及折扣券和优惠卡,也是通行的促销手段。曲别针换别墅的营销传奇,听上去不可思议,但事件本身所获得的营销价值,或许已经超过一栋别墅。
低价不等于低质,在商品品类的竞争已经趋于同质化的当下,拼多多的商品与其他电商平台的商品99%都是重合的。不同的只是展示逻辑,淘宝京东是搜索展示逻辑,销量大、广告主被优先展示,但新品却往往被深埋在浩瀚的搜索结果中。拼多多是新款爆款露出逻辑,吸引是那些喜欢打折商品的三四线用户。
低价商品在拼多多平台更为常见,是因为更容易拼单成功,而与产品质量无关。对于商品供应商,他们也不需要承担过多的拼单成本,就能让产品迅速推向市场。所有拼多多上能够找到的商品,或许同样出现在其他电商平台上,区别只是展示的位置不同。
至于拼多多为什么会在上市前遭遇公关潜规则,原因很简单:
1.拼多多的“拼单”模式迅速的爆发和崛起,迅速收割千亿元的订单,难免会影响到圈内的同行。动了别人的奶酪,难免会遭到报复。只是正面战场打不过或者不方面露面,就通过公关等侧翼骚扰,以减缓上市的步伐,达到干扰的目的。
2.此外,所有公司上市前,都有一段不短的静默期,在这段时间内,即便有负面新闻也要默默忍受,不能公开辩解。竞争对手在此时的公关潜规则,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所以,在静默期打公关战,也被很多企业用于阻击竞争对手。
结束语
电商行业这几年,除了几家大电商网站的造节运动,实在难以找出什么新的看点。在商品同质化极其严重的当下,拼多多不满足于提供简单的商品维度信息,而是用营销和社交维度切入,拼多多招股说明书的亮眼数据,无疑为拼单模式做了最好的注解。
帮企业卖商品,和帮助企业营销是两种不同的服务。后者在企业新品上市时,更为迫切。同样,用户单纯的网上下单购物,和在群里传播拼多多拼单新品时,用户的角色也不只是购买者,更是是商品的传播者。而低价只是拼多多模式优势的外在体现。
新的电商格局中,各家特色已经非常鲜明:淘宝东西多,京东送得快,拼多多拼得便宜。现在,拼多多不只拥有传统电商的商品维度的数据,更凭借社交网络,在人和社交的维度上开拓了自己独有的空间。
模式创新和用户下沉,激发出强大的势能,加之登陆资本市场后,资本助力的拼多多将更上一层楼,或许成为中国电商圈子里的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