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欢欢
摘 要: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省内各市的相关数据,并采取熵值法对山西省2016年的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评价。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城乡发展三个角度选取了9个相关指建立了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Excel根据熵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差异较大的结论,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发展质量 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b)-141-02
城镇化是指一种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社会现象,是衡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能够推动许多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与资本,促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区管理,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高速提升。据统计,2016年山西省城镇常住人口为2069.63万人,农村常住人口为1612.01万人,城镇化率为56.21%,与2015年相比上升了1.18%,但与2016年全国的城镇化率57.35%相比仍然具有差距,即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仍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构建了一个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为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对山西省各城市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分析评价;二级指标是分析问题的角度,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整理,选择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城乡差异三个角度;三级指标是在二级指标基础上所确定的具体评价指标,选择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不包含农户)、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支出、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常住人口密度、城乡人居可支配收入之比以及城乡人均消费之比9个指标,如表1所示。
2 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过程
2.1 分析方法
本文选择了熵值法对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熵值法是根据所提供信息及数据进行观测并对各指标赋予权重的客观赋权法,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得出各级指标对总指标决策的影响程度的强弱,从而为总体评价提供依据。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得出指标的离散程度,根据离散程度的大小确定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熵值法的一般步骤包括数据处理、熵值和差异系数计算、赋权以及综合评分,本次评价主要基于此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5 评价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山西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其综合得分及排名将这11个地区划分为四类。
一类地区为太原市,其综合城镇化质量的氛围0.7690,排名第一。太原市在经济发展非常快,位于全省第一,其得分为0.4431,为经济发展最慢的吕梁市的25倍,此外在社会发展方面太原市业位于第一的位置,说明太原市城镇化质量很高。但是在城乡差异上得分排名第六,说明了太原市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即太原市城镇发展并没有很好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反而加大了城乡差距。
二类地区为大同市、晋城市和长治市,其综合得分排名分别为第二、三、四名,其城镇化水平处于全省中上游水平。其中大同市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城乡发展方面的得分排名依次为7、3、1,即大同市尽管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并不突出但其社会基础建设较好,此外其城乡发展差距很大,处于全省最高水平。晋城市和长治市在三个方面的发展均比较平均,均处于全省中上游的水平上。
三類地区为阳泉市和朔州市,其综合排名为第五和第六,处于全省中游水平。阳泉市在社会发展角度的得分排名第二,且在城乡发展差异处于上处于全省最低水平,说明阳泉市在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主要的努力方向是加快经济发展。朔州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处于全省第二的水准,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城乡差距的缩小及基础建设的完善。
四类地区为晋中市、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和忻州市,处于全省下游水平。其中忻州市和吕梁市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方面都属于全省最低水平,而且这两个地区的城乡发展差异很差,城乡差距很大,即这两个地区在各个角度的发展都处于全省最低水准。在经济发展方面,晋中市的发展水平最高,排名第五,仅处于省中游水平,在社会发展方面发展最好的是临汾市,为全省中下游水准,说明这五个地区的社会基础建设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及质量。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山西省的城镇化质量差异还是很大的,其中城镇化质量最高的为太原市,发展质量最低的是忻州市,得分的极差达到0.5966。要想加快山西省整体的城镇化进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应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推动城镇发展。在之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在城镇化质量评价中占据很大比重,要加快城镇化发展经济是首先要加快经济发展。政府可以根据各地差异,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并加大资金支持,推动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次,政府要增加对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的发展使得许多劳动力在向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转移,导致农村地区缺乏劳动力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及先进地区人口过多,交通、住房及医疗等方面问题增加,从而限制了城市及先进地区的一步发展。
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以及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和落后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同时改善因基础设施落后对地区发展的制约影响,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并推动全省城镇化和经济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洪霞,吴宝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 2018,46(6).
[2] 王鹏.宁夏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18,17(1).
[3] 余江,叶林.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2).
[4] 卓德雄,曾献君.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及测度——基于Topsis改进的因子分析模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