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消费文化建设

2018-09-10 08:34李雨燕张琼月
关键词:消费文化五大发展理念引领

李雨燕 张琼月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消费文化的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要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建设充满活力的消费文化;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建设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的消费文化;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消费文化;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建设兼容并包的消费文化;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建设和谐共享的消费文化。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消费文化;引领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

广义的消费文化是指人们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以及所处的消费环境的总和。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中西方消费文化、传统与现代消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愈演愈烈,消费文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制约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顶层设计,为消费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一、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建设充满活力的消费文化

创新作为人特有的实践活动,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我们解决既有问题、开创新局面的核心手段。马克思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1]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建设新型消费文化,使消费文化更具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消费理念是消费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消费文化对人们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消费理念又是消费文化重中之重。建设新型消费文化必须从创新消费理念做起。首先,从“物质至上”到“关注人的本质”的转变。沉浸于物质消费中的人所能得到的满足是短暂的,瞬息即逝的,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空虚。物质至上的消费理念造成人的异化,而关注人的本质发展的消费理念则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从“占有”到“使用”的转变。以占有物质的多寡区分社会地位高低的观念是消费社会的一种病态,“我们的目的是有价值的存在,而不是占有价值。”[2]因此,必须通过消费理念的创新,关注物质的使用而不是占有,还原物品真实意义。再次,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的转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口爆炸性的增长造成了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有限的地球资源迫切需要消费理念向保护生态自然转变。

(二)创新消费方式是消费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受消费主义以消费对象是否稀有及消费的多少来判定消费者地位高低的影响,人们已经形成了竞争型的消费方式,这不仅阻碍人与人之间平等享有社会财富的实现,而且正是由于追逐大量消费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代际不公。为此,创新消费方式从而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迫在眉睫。一是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形成共享消费方式,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从竞争自利向协作互利转变。二是形成科学生态消费方式,引导消费行为从满足自我物欲向关注全人类福祉转变。

(三)创新消费大环境是消费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在创造人。消费环境作为消费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消费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加以重视。要培育的良好消费环境绝不是人人贫穷,而是通过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社会现实相结合,重塑健康的社会认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科学消费氛围,使正确消费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建成新型消费文化。打破消费主义构筑的所谓消费等价于幸福的虚假泡沫,使人们通过自由地创造找到消费之外真正热爱的东西,找到真正的幸福。

二、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建设物质、精神协同发展的消费文化

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分為两大类,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即物质需要。二是区别于纯粹物质需要,是人之所以为人,与其他生命体相区别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即精神需要。只有两类需要都得到满足,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随着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出现较大改变,生产出比过去更丰富的物品,同时却也被自己生产的物质所奴役。消费领域出现严重的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现象,人们在物质享受中渐渐丧失精神追求,成为物质丰富而精神匮乏的物化人。这种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的物质追求,是对人的本质的背离,是对消费文化的亵渎,迫切需要社会的关注。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要求协调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使人们的生存需要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又能获得享受和发展资料,成为物质丰裕、精神富有的人。

(一)摆脱商品对人的奴役,促进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协调发展

消费主义沉醉于物欲的追求,片面且无节制,把消费当做人生的目标和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这与马克思把物质生产实践看做生成人的类本质的说法是相背离的。虽然马克思从不否认消费的重要性,但其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而绝不是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实现有赖于创造性的劳动生产,绝非依托物欲消费。因此,我们应当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通过劳动创造出“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3],摆脱商品对人的奴役,走出消费主义的泥潭,立足于人的真实的需要,确立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平衡发展的消费观,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二)提高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消费的客体即消费品从生产中来,而倘若脱离消费品,消费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产出消费。[4]可见,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性质。把握好生产环节中产品的质量,是协调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有力前提条件。鼓励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在物质产品中加入健康有益的文化成分,更加注重消费产品的质量而不是数量,避免纯粹物质化生产。通过产业生产的优化升级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使人们从过去的重视消费数量向重视消费质量转变。这必将在较高程度上促进人的素质的提升,从而达到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5]的精神自由。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消费文化

马克思早就做出判断,工人们一旦离开自然界和感性的外部世界,那他们就什么也创造不了。[6]由此可见,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然而,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人们在消费时陷入消费主义怪圈,与传统中国文化里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渐行渐远,为追求自身的享乐而肆意地消耗物质资源。一次性产品以及汽车、空调等有生态危害产品的使用,对我们生存其中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艾伦·杜宁提到,对于地球遭遇的生态不幸,消费者应当承担巨大责任。只有消费者减少物质欲望、改变技术及确保人口数量稳定,才能够拯救地球。[7]因此,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消费文化。

(一)发挥教育宣传功能,让绿色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选择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对象绿色环保;消费过程重视回收利用废弃物;消费观念符合健康、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消费,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消费方式。教育是根本,当前要使大众认可,让绿色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选择,就要积极发挥教育宣传功能。一方面,通过教育手段培育绿色消费理念。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都要全方面开展消费理念引导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因此要以身作则,在家庭范围内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同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入绿色消费理念教育的内容,以活跃多变的教学形式帮助培育低碳、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利用教育功能将正确绿色消费观念传输给大众,让绿色消费成为本能;另一方面,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发挥社会舆论正面宣传作用,以公益广告等形式向大众宣传绿色消费对消费者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消费者消费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消费者作出绿色消费选择。

(二)用规章制度与道德规范促使人们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使制度的权威性内化于心,用道德的力量感化人们,逐渐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性的绿色消费习惯。《资本论》指出,因为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不断且疯狂地进行过量生产,浪费自然资源,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8]在我国,自然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国家和政府应通过制定有关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让环境保护关涉价值利益的获得,为实现绿色消费提供他律性保障。在技术环节中,严格把关,引导既满足人类生存需求又顺应生态学规律的适用技术应用,避免因技术过度使用而危害生态环境。[9]在生产环节中,对于在生产中破坏自然环境的企业加强惩处,对低碳、环保生产企业加以鼓励,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据此引导企业生产行为,为大众提供绿色消费品。[10]在消费环节中,针对特定的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消费行为进行管制,征收消费税;另一方面,使道德规范发挥自律性功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养成,有赖规章制度的约束,但关键还在于每个人以道德规范为尺度进行自我约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和重新选择,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在法律杠杆和道德杠杆同时起作用下,在有益于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理性适度的消费、绿色环保的消费,从而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

四、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建设兼容并包的消费文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经打破了地域的界限联结成一个整体,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固步自封就意味着自取灭亡。消费文化必然也无法孤立地实现发展,因此,以开放发展的理念推动消费文化的发展,既要寻根传统文化,又要借鉴外来文化。

(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姿态吸收国外优秀消费文化

不同地域形成不同文化,各地区文化在不断交流、摩擦及融合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发展,从而产生优秀文化。消费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也是在与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中完善的。比如,超前消费是在消费者现有消费能力之上对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尽管超前消费极易演变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过度消费,也给社会诚信带来挑战,但不可否认适度的超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消费领域得到扩大,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又如,绿色消费因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在21世纪成为各国的消费选择。因此,我们要理性应对外来消费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开放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吸收外来消费文化中积极向上、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使消费文化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二)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情怀弘扬传统优秀消费文化

从时间上来看,文化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洗礼和人民实践的检验,是不可多得的财富。“黜奢崇俭”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极力倡导的消费观念,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已然成为优秀消费文化。孔子欣赏“颜回之乐”,墨子提倡“节用”,《左传》中也写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毛主席一生倡导节俭,抗战时期吃粗糙的小米饭,住破陋窑洞,反对铺张奢侈,这种精神力量被美国记者斯诺称为“东方魔力”。当然,传统消费文化是与传统的农业社会中物质相对匮乏这一状况相适应的。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物质资料的生产相对丰富,这一新的发展形势,在消费上表现的变化就是人们对生存资料需要的迫切性日趋下降,而寻求享受、发展的需要则日益增强。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这是合理的转向。从这一点说,合理弘扬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是要以开放的姿态容纳现代消费文化在推进审美民主和人性解放方面的积极成果,以超距审视的眼光和积极的批判精神最大限度地消解其负面效应。弘扬传统消费文化不是为了压制人们的消费,而是旨在发掘传统消费文化精神尤其是其现实价值,使人们在物质消费基本得到满足的同时,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五、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建设和谐共享的消费文化 《共产党宣言》中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即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财富全民共享,每一个人都可以全面自由发展。[11]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过改革开放后近40年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收入差距導致消费能力不一,以至于中国的消费呈现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相交织的景象,只有让全体公民共同分享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弱化甚至消除社会不平等,才能促进国家进步,使社会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一)樹立共享理念,推动和谐共享消费文化建设

在一些人看来,消费是个人的行为,花自己的钱,跟别人无关。殊不知,消费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每个人的消费不仅消耗资源,而且影响环境,这必然影响他人生存、发展和享受等需要的满足。此外,当代人对资源的过度浪费和破坏环境还会影响下一代人,产生代际不公;另一方面,在消费社会,消费变成一种符号,社会身份就在消费产品的奢侈与否中被定位,因消费而产生社会分层,使刚过上自认为富足生活的人们又陷入“相对贫困”之中,消费分层将社会的不平等凸显出来。因而,共享的理念旨在突出人人都有改善生活条件、尤其是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的权利!奢侈消费应该让渡基本的生存消费!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消费,达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在这样的消费理念下,每个人都能奉行合理消费的价值原则,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不以牺牲他人的消费权利为前提,代内消费公平和代际消费公平才能得到实现。

(二)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为和谐共享奠定经济基础

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培育公平正义消费观的同时也要提升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共同享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在消费领域实现公平正义。首先,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要通过政策扶助以农业为主的弱势产业,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增加处于农村等落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收入;其次,针对城乡、区域、行业间收入差距大的现状,需要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再次,合理利用政府财政支出,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鼓励人才流向欠发达地区,带动当地发展。

六、结语

当前中国刚处于由物质匮乏时代向富庶时代转变的过渡或转型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建构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消费文化。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国消费文化的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2]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朱蓉贞,林和生,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9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929.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

[7][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毕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37-38.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685.

[9]林慧岳,曾志远.技术的生态边界即临界防控的哲学理路[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1.

[10]尹世杰.提高生态消费力弘扬生态文明[J].湖南社会科学,2012(2):12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12]陈加飞.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7.

[13]李清波,刘秀萍.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结构性转型与体制变革[J].牡丹江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014.

[14]曾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J].牡丹江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4.

[责任编辑]王立国

Five Development Philosophy Leads to Consumer Culture Construction

LI Yuyan,ZHANG Qiongyue

(School of Maxism,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04,China)

Abstract:Eighteen of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put forward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consumer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provides the top level design. With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cept lead construction dynamic consump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led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sumption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lead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onsumption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development concept lead compatible and consumer cultur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leading the harmonious sharing of consumer culture.

Keywords:The five development philosophy;Consumer culture;lead

猜你喜欢
消费文化五大发展理念引领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