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书奎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这是解决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工作不落实问题的关键。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抓落实是责任,也是天职,更是工作常态,无须特殊强调,更不应成为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落实却成为少数领导干部工作中的“顽症”。追根溯源,不落实的“顽症”与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有直接关系,领导力一旦出了问题,再好的政策都变成了“水中花、镜中月”,没有了意义。
领导力的内涵
有些人认为,领导力就是权威,就是说一不二,能够“镇得住”。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权威,领导工作确实难以开展。但凡事不能走极端,领导干部如果为了树立权威,整天黑着一副脸,对群众颐指气使,这就误解了领导力的真实含义。领导力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领导方法等影响具体领导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总和。可以说,领导力是领导素质的核心。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在领导能力、领导方法、领导艺术、领导任务等一系列基本素质方面形成以领导力为核心内容的领导素质结构,才能成为真正适应时代与现实要求的领导干部。
不落实的症状及原因
不落实是影响领导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的不落实会导致领导执政生命力的终结,也意味着领导事业的停滞不前。不落实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作风漂浮。长期以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一直是影响工作落实的“顽症”,有的领导干部不会虚功实做,反倒学会了实功虚做,搞形式、摆花架子,热衷于在统计数字和汇报材料上制造政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贯彻上级精神,常常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不敢碰硬。抓落实必须直面发展的重点、改革的难点,需要破解棘手的矛盾和问题。但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不敢打破旧体制的利益格局,不愿触及一些人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常常是遇到难题绕着走,得过且过推着干。
能力不足。有的領导干部长期忽视学习和调研,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导致思路不宽、创新不够、头脑僵化、能力不强、胆识不够,缺乏抓落实的能力和魄力。
不思进取。有的领导干部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精神懈怠、养尊处优,当清闲自在官,在工作中满足于一般化,没有开拓进取的锐气。
落实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落实能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落实能力的核心就是“干”,一个班子的落实能力就是领导力、战斗力,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提高落实能力要强化执行的驱动力。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局部放在全局之中,做一个积极主动的执行者,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者,甚至是盲从者。没有那么一种激情,没有一股子锐气,凡事畏首畏尾,按部就班,就只能坐失发展机遇。真正的激情不是豪言壮语、不是蛮干乱干,主要看积极性、主动性高不高,事业心、责任心足不足,克服困难、攻坚克难的能力强不强,一往无前的韧劲和执着精神牢不牢。
提高落实能力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权力和责任不明确是影响落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落实能力,就要着力解决责任心差、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营造鼓励探索、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让那些敢于碰硬的领导干部壮起胆子、挑起担子、迈开步子。
提高落实能力根本是立场和态度问题。领导干部是把工作作为与远大目标相联系的一项事业,还是当作干活拿工资的职业甚至是为生存不得不干的差事,其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工作成效大相径庭。作为领导干部,就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如此,干劲就会更足,激情就会更多,落实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必须以领导力为参照系来锻炼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领导力作为一种个体素质与工作环境结合产生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锻炼而得到提高。新时期对于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过去那种单一的干部培训与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够,而应该通过各种综合途径,逐步在实践中去锻炼提高领导力,在领导力提升方法与途径上向科学化、综合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领导力提升的根本途径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任何一项能力都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再通过实际运用而不断得到巩固与提高的。要提升领导力就必须不间断地、有目标地学习。在学习的具体内容上,可以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式,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学习还应以实际运用为目的,以实践作为提高的手段,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
领导力提升的有效方法是教育与制度的结合。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除了自身主动学习外,还必须有制度化的教育和培训,只有推行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在培训方式上,应注重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特别应注重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操作,形成定期教育培训化、培训方式多样化、教育培训考核化、培训内容现实化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从接受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增强能力。
领导力的考核应以绩效为基点,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于领导力的考核,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实施。一般而言,对领导干部能力的考核往往注重从思想、组织、作风等层面,并结合工作实绩,这种考核便于定性化,但难以以确切的数字标准进行考量。应该说,对领导力的考核,既要有严格的能力、成绩定性,又要具体结合不同领导干部的个性、领导方法、工作实绩制定出严格可行的量化标准。例如,对于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考核,应与干部平时工作的创新成果、对领导事业的实际效果以及个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的改进紧密结合,制定出可行的数量考核标准。总之,领导力考核必须与工作绩效联系起来,结合不同岗位职责创造出一整套绩效考核的标准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