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堂语言培养创新思维

2018-09-10 16:02苏燕平
大东方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堂语言学习氛围创新教育

摘 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我们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的合理的组织和运用可以营造起活跃的学习氛围,引发思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的品质。

关键词:课堂语言;学习氛围;创新思维;创新教育

我们已经步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教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思想政治课作为我们传输主流价值观及良好道德规范的课程,对我们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好课堂语言对我们实施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多用交谈性的语言,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能充分展示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总是教师“独占”讲台、不绝滔滔,学生们规规矩矩、波澜不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无法凸显。老师与学生之间多进行一些平等的交谈,多安排一些问题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人们想到思想政治课总是和枯燥、呆板、说教相联系,这种印象的形成除了社会历史的原因之外,也和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过于呆板而严肃的语境相关,与教材和现实反差大相关。教学内容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兴趣,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对学生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思政课教师更要在教学中运用组织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语境,以此引发学生的关注与兴趣。思想政治课的一个优势在于其课程与现实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与教材内容相联系时事热点问题,把理论与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结合进行讲解,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引发学生自觉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语言的表达与思维能力紧密相连,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锻造密不可分。科学实验表明,大脑思维是依据其简化的内部语言进行的,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就此提出了争论是思想最好的触媒的观点。同学们在平等、自由、欢快的教学讨论中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特别是在和那些观点相悖的同学交流中可以引发观点碰撞,催发自己从新的视角思考问题,锻造我们的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教学活动就有了互动性和创新性。

二、善用引导性的语言,去拓展开阔的思维空间

英国逻辑学大师罗素把教学语言的组织运用看成是一剂兴奋剂,可以激发人之思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是《孟子·告子上》记錄的孟子名言,它告诉我们学生一旦对老师讲述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开启思维的机器,所以人们常说学习的润滑剂是兴趣。欲思、勤思才能思有所获。教师给学生授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班级状况和学习程度,设置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语言的铺垫要收放有度,充分运用好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围绕着教师预设的“问题”走。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们预留足够的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的思维渐次充分的开启。学生步入思考学习阶段,教师还应该教之以思考的方法,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向去思索去探求问题之钥。深入的思考会使思维更富逻辑性,新颖的角度会让答案更具创新性。《学记》有言:“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1]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应该循循善诱而不是生拉硬牵,严加管理但不能压抑天性,开启思维却不要急于解答,教师宜善用引导的语言,层层推进,引领学生把思路展开、延伸,让观点结论源自学生而非教师。大家常常提到的如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扩散思维等方式方法都是旨在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传统教育比较看重的是结论性的东西,是唯一正确的要记住的答案,而创新教育更看重的是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角度和方法。

三、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去锻造独特的创新品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既受到其智力因素条件的影响,也要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条件的影响。人类个体的智力差异并不太大,人的成长成才、创新创造更多的受制于非智力因素。如果说智力因素是我们创造活动的基础条件,非智力因素则是我们创新的驱动力。纵观历史,那些卓有成就的创新创造人才多是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意识、敏锐深刻的观察能力和独特超前的创新思维。他们那种独特的个性、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唯书不唯上的良好品质,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大相径庭,常常会被我们视为“问题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鼓励。他们的优良创新品质很容易在世俗的讥笑中磨灭殆尽。每个班级几乎都会有一个或几个“问题”多多的学生,他们或对某个学科情有独钟,或对经济及社会问题兴趣浓厚,或对历史政治有广泛阅读,常常是追随着老师问个不停,有些问题早已超出教材甚或超出了老师的想象力。老师们的感觉也许半是欣喜半是烦。教师自身只有自身具备了创新的思维,拥有创新教育的底蕴,才有可能去关注那些“另类”的学生,才会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教师精心的呵护、不断的鼓励是学生们树立自信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有时就是一个眼神,有时就是一句话,但对这些学生也许就是莫大的鞭策。有时老师的一个默默的点头称赞,一句轻轻的激励语言,却可能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们还须在教学语言上给学生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引导;教师对学生独特的个性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创新人才的成长成才需要这么一种宽松温暖环境的滋养。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苏燕平,男,山东省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课堂语言学习氛围创新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