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艳
8月初,遇见小面推出了24小时营业的门店C24;8月底,巴奴宣布停止24小时营业模式。随着消费升级、外卖崛起、新零售火爆,如今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在“全时段”上做文章,想更高效地利用已经支付的房租成本,产生更长时间的效益。但有的人却说:“全时段是伪命题”,不然也不会大部分餐厅都不是全时段营业。全时段到底靠谱不靠谱?下面我们来看看正反方的观点。
正方观点:全时段经营好处多
正方认为,全时段经营有以下几个好处:
1.增加营收和利润
海底捞早在2012年就开始尝试24小时模式,2017年发力后几乎全部门店都实现了24小时营业,也是目前中餐里24小时做得最好的品牌。“加大时间覆盖,增加坪效和人效,同时增加顾客群对品牌新的认知。”羽生咨询合伙人、海底捞前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边江说,海底捞做24小时经历了多年的培养,前期针对特定人群做了精细的市场调研,同时做大力推广,也给(守夜)员工很大的激励。种种举措,使得海底捞24小时店渐渐深入人心。
但前不久,海底捞悄然更改了营业时长,从24小时改为22小时,早上7点-9点不营业。知情人士说,这也是从营收上考虑的结果,这个时段几乎没有顾客,继续营业浪费人工。
除了海底捞,麦当劳对“全天候”服务也情有独钟。从2003年起,麦当劳就计划实现早餐的全天供应,以及在三餐之间和深夜提供各种小吃和点心。麦当劳全球90%以上的连锁店都延长了营业时间,更有近40%的连锁店为全天24小时营业。在许多营业点,麦当劳的早餐供应长达7个小时,大大突破了常规的限制,同时利润额也随之不断上涨。
2.有高人流量就能做全时段
在北京有不少“深夜食堂”的成功范本。比如,深夜上座率还能达到8成的金鼎轩地坛店;地处三里屯,凌晨还出现排队现象的海底捞白家庄店;位于后海附近鼓楼大街的“王胖子驴肉火烧”,常常在深夜满足酒吧消费者填饱肚子的需求。
这些店面的共同特点,就是夜间人流量比较大,要么紧邻KTV等夜店,要么地处酒吧聚集地。也就是说,夜间有一定人流量的位置,通宵餐厅就能生存。像肯德基、麦当劳等24小时门店,一般都分布于汽车站、火车站、地铁口、旅游区、社区等夜间人流量大、活跃时间长的地区。
3.品牌力的试金石
从中式餐饮的商业化和品牌化程度上看,很少有品牌能实现全时段经营,但也不是不能实现,需要品牌不断去思考,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以符合这个时段的消费需求。同时还要旷日持久不断地跟消费者说(教育市场),最终让消费者形成一个印象,看见你这个logo,就知道任何时候都可以进去,都有什么能吃的东西。
反方观点:全时段是伪命题
反方认为,餐厅24小时不间断经营也有以下几种坏处:
1.夜间顾客体验不好
巴奴内部人士透露:24小时餐厅运营的3个月中,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夜间的服务质量还是很难和白天相比,而且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有疲劳感,所以从重视顾客体验、关爱员工、塑造口碑的角度,决定取消24小时经营模式。
2.没有餐厅能满足
全时段顾客的场景需求
海底捞在广州、深圳市场推出的早茶,之所以失败就是场景不匹配。西贝副总裁楚学友和云味馆创始人迟焕涛一致认为,做全时段餐厅最重要的就是场景。“即便我在一家环境特别好的餐厅吃饭,下午要和别人谈事,也还是会去旁边的星巴克。因为场景不同,决定是否有消费意愿。”迟焕涛说,比如夜宵的场景,可能是吃小龙虾、撸串,在马路边儿、大排档那种热闹环境;但喝下午茶,消费者可能更愿意去喜茶或者奈雪的茶。“所以,我们很难看到一个餐厅能既做下午茶又做宵夜。全时段是个伪命题,除非能够把各方面场景、品牌属性、消费心智打通,但这也仅是理论成型。”
楚学友同样认为,早餐多是外带以及速吃速走的场景,宵夜一般是聚会的场景,很难有餐厅(空间设计和产品线)能同时满足消费者几种不同场景的需求。
3.消费者无认知,全时段是自嗨
郑州本土知名早餐品牌方中山胡辣汤,曾多次尝试全时段经营,中午增加饺子、拉面,晚上做夜市,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就是卖胡辣汤的,胡辣汤就是早上吃的。
芙蓉巷创始人吴少辉坦言,也曾尝试做全时段经营,因为本身就是做小吃的,他就精选了几种适合下午茶的产品,还专门研发了一款酸梅汤,在下午2点半到5点半进行半价销售,想以此吸引消费者,结果一下午只有一两桌客人。“顾客对你的认知就是一家饭店,喝下午茶就应该去星巴克那种地方。”吴少辉说,他曾做过一个快餐品牌,晚上生意不好,就把芙蓉巷的爆品担担面原封不动拿到快餐店卖,“但晚上照样没人吃,因为消费者对你的担担面根本没认知。”
消费者对一个餐饮品牌的认知很重要,当他认定你的专长是什么后,这种认知很难被改变。消费者心智中没有,品牌做再多都是自嗨。
亲爱的郭相关负责人也坦露类似的困惑:目前市场上很多餐饮品牌,无论是品类定位还是产品定位都比较明确,而他们全时段经营包含“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给顾客感知的定位比较模糊。
4.成本大于收益,干得越多赔得越多
在吴少辉看来,无论是增加下午茶还是宵夜,只要营业,就会增加人工和水电的成本。“芙蓉巷现在不说下午茶,只说下午也营业,反正下午后厨也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各种小吃出餐也比较快,万一有顾客上门也能满足需求。但如果为了做下午茶而做下午茶,那就得不偿失了。
日本的Gusto、Jonathan's等大型连锁餐厅的运营方Skylark公司,停止旗下310家店铺深夜营业的原因就是成本太高。夜间营业也需要产生空调、照明、设备运转所需的水电成本,同时安排三班倒所付出的人力成本也不容小觑。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成本上看,如果所产生的经营、管理成本超过了营收利润,全时段经营的模式就站不住脚。除了考虑成本与收益两方面外,餐厅的统筹能力也特别重要,在备料、排班、布场、保洁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挑战。
总之,像夜宵、下午茶等特殊时段的特殊餐饮需求,现在还算不上主流。只能消费人群在哪里,餐厅就去哪里。
从以上正反双方的观点中可以看出,餐厅做全时段经营,不是简单地延长营业时间、增加产品种类,而是从产品、客群、场景、人工等各個方面,对品牌的全方位考验。笔者认为:全时段经营是时间战场,拼的就是谁能做到最大限度的黏人——理论上24小时是行得通的,但现实中是非常难的,这要求品牌力要强、运营力要强、顾客体验要好、成本投入要够,餐饮企业得有相信未来的耐心,更得有死磕现在的实力。所以,能不能做到24小时,是对综合实力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