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多民族傩信仰的社会性

2018-09-10 07:11吴电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社会性

吴电雷

摘 要:贵州较有特色的地理地貌和历史人文环境孕育了多样化的傩信仰形式。傩信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且根深的社会性质,对域内外多民族的家庭社会、村寨社会、公众社会甚至国家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傩信仰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内质及其社会规约性,对感化提升民众的精神品格、整合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维系多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服务新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黔地傩信仰;社会性;民族和谐;新价值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2-0020-06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2.004

“生活化的信仰,信仰化的生活。”[1]傩信仰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他们祈福驱邪、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土地神、崇拜人格神,用最朴素的方式和最原始的创造力实现身体与灵魂的融会,成为依附于主流传统文化之下的“小传统”。“小传统”自有它形成的人文历史环境,也必然对当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傩事活动操办者和参与者的角度切入,分析傩信仰的家庭社会性、村寨社会性、公众社会性及其国家社会性四个方面。

一、傩信仰与家庭社会

家庭操办的傩信仰活动有土家族、仡佬族、苗族、侗族的傩堂戏和喇叭苗族、穿青人、布依族的庆坛,以及汉族的阳戏。从举行仪式的目的和宗旨来看,傩坛的行傩活动是为满足个人家庭的需要。傩堂班受家庭邀请演出主要有还愿、颁职、送葬等活动。

傩堂戏过关还愿仪式,一般是个体家庭为儿子过关煞,因幼儿生大病、哭闹不止等事因,医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父母许愿病好后,请先生过关煞。以贵州省德江县游家坡村一游氏族家庭举办的傩堂还愿戏为例。①2013年4月份,游氏小儿大病一场,住院医治期间,游氏称孩子病好后杀猪祀神、请傩坛班为儿子度关。神明在天,出口许愿,许期在2013年10月1日还愿,恰逢国庆长假。半坛傩堂戏,共有十二出法事戏,时间一般为两天一夜。

傩坛传承所形成的种种关系属于傩信仰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掌坛师年事已高或者弟子能熟练操作傩祭、傩技、傩仪等基本技能以后,掌坛师就要给其举行颁职仪式,取法号,传内密,让其出师,之后独立行坛。这类颁职仪式要等到弟子成家以后,在弟子家中举办,邀请到坛上所有法师及其亲戚朋友到场,或作为过职的见证人,或帮忙实施法事。

庆坛之坛神即为愿主家的家庭保护神,坛神罐置顶于堂屋的正堂之上。田野调查资料。时间:2016年4月3日;地点:长顺县威远镇张家院村张玉兴家;调查事项:长顺县五显坛信仰;采访对象:张玉兴掌坛师。坛罐里面装盐、茶、五谷,外面用麻绳捆扎,五色线吊起,罐颈部插一支愿标、数根鸡毛。庆坛常做的法事有两种:一种是镇宅、安神谢土、超度亡灵庆坛祀神;一种是娃娃不乖、老人延寿、成人生病庆坛还愿。正常情况是上半年许愿,下半年还愿,也有即时许愿即时还愿的情况,如生了急病时许愿,病愈后就要立即还愿。庆坛法事的时间一般是两天两夜,即当天下午、第二天白天夜间一整天,再加上第三天上午,俗称“三进三出”。演出的主要仪式程式有《请圣》《发功曹》《请五显神》《下马赞》《华光赞》《杀猪》《改位》《回熟》《跳兵》《放兵》《出五郎》《造桥》《大郎科》《装身换体》《迎五圣》《监牲七郎》《画猪》《退身》《二郎科》《净灶》《甜酒开封》《传献》《解愿》《勾愿》《养生科》《迎千岁老人上坛》《辞圣扎坛》等。庆坛作法展示的具象空间是私人家宅,意象空间即家庭、家族、村寨以及里亲外戚的社会关系系统。

仪式性阳戏如同傩堂戏,旨在为家庭成员祛病逐疫、还愿祈福。行傩的主要场所是事主家的堂屋院坝,在正堂神龛处设置神坛祀神,主要祀奉川主、土主、药王“三圣”,保佑家庭清吉平安、家人无病无灾。

傩堂戏、庆坛、仪式性阳戏以及布依族还愿仪式“肥套”的组织性质皆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操办的。举行仪式的场域仅限于事主家及其亲属的家宅庭院,法师行傩时要到近亲属的住室和牲畜栏棚去扫瘟逐疫。只有“施孤”“扫荡”这两出仪式不在堂屋院坝内,前者发生在村外田边荒野,后者发生在村外的水边路口。“施孤”意即施舍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掃荡”意即扫除给家庭带来瘟疫凶煞的鬼祟,一是安慰游魂野鬼不要入室作乱,一是遣送作祟的鬼煞远离事主的家园。总之,发生在外部环境的法事仪式是为内部家宅庭院这个核心场域展开的。

祀神还愿的每个环节皆围绕事主的家庭关系展开。犒赏傩坛法师的红花利市不仅是事主的事情,也是其近亲属的事情,他们的名字和利市数目要列入账单上。当然,在还愿的契约单上除写事主名字外,亦包括其近亲属的名字。

二、傩信仰与村寨社会

在黔地,具有村寨集体性质的傩信仰活动有彝族的撮泰吉和黔中屯堡汉族的地戏。“撮泰吉”在彝族“扫火星”民俗活动中演出,时间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活动宗旨是为全寨除祟祈福,所以活动自始至终体现出集体性质。

整个活动的筹备由寨主负责,筹集费用、安排人事、组织分工皆由村寨上的主事人负责。表演内容有先祖迁徙、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劳动和交媾哺乳寓意种族繁衍,这些行为意象皆为了全村寨百姓。表演结束后的“扫火星”活动更体现出“撮泰吉”的村寨集体性质。扫火星活动中,头领热嘎阿布领着其他撮泰老人到寨中挨家挨户送祝福。[2]离开时,还要从寨民家的草房上扯数根茅草,数个鸡蛋。走到村外,撮泰老人把其中的三个鸡蛋埋在土里,剩余的放在木架上用茅草做燃料烧烤。鸡蛋烧熟后,由撮泰老人和观众分食,并齐声高呼:“火星走了!火星走了!”为整个寨子能够得到彻底的清平安宁而欢呼。等到第二年,撮泰老人把埋在土里的鸡蛋挖出来进行占卜。如果鸡蛋完好,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全寨人畜平安;鸡蛋如果腐烂,则为年景不祥的预兆。

在表演生产劳动场面之后,由热嘎阿布念诵驱邪、祝福的祝词:一切天灾人祸,邪恶灾难随着老人去,一切吉利留下来,六畜兴旺,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儿孙满堂。[3]“撮泰吉”演出完毕,撮泰老人们摘下面具,统一放在寨边的人家或寨子后面的山洞里。日常看护、管理面具也是全寨的集体性事务。

演出地戏亦是全屯堡村民参与的集体活动。地戏的准备阶段由其组织者“神头”召集演出人员,检点刀枪靶子、服饰翎子、唱书戏谱的准备情况,还要安排“跳神”者在一起编排演练。

“跳神”演地戏是全屯堡民众的节日。地戏演出前,將存放面具的“神柜”从神庙或“神头”家里抬到庭院中,举行开箱仪式,请面具出箱。开箱时,烧纸钱,点香烛,“神头”双手托抱着开市公鸡,鞠躬三次参拜“神柜”。然后,跪在“神柜”前,掐破鸡冠,把鸡冠血滴在“神柜”盖与神柜体的合缝处,称作“开光”。神头打开“神柜”,端出“脸子”,颜色庄重地给演员一一戴上象征英雄神祇的面具。

戴上面具后,“跳神”队伍要去神庙“参庙”。有的参观音庙、如来神庙,有的参路边的土地神庙,还有的参汪华汪公庙,但是在安顺市刘官乡傅家寨参拜调北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衣冠冢和他的“军饷洞”。不论参哪一尊神,都是为了整个屯堡寨子的“平安丰收,幸福吉祥”。

村寨的集体性是由众多家庭的个体性质构成的,为村寨祈福禳灾的集体性傩信仰活动是由个体性驱傩祈福活动组成的。地戏演出完成“开箱”“参庙”的集体性活动以后,演出队伍要回到村寨里“开财门”。演出人员戴上面具到每家每户门前念诵吉祥临门的祝福语,然后主人家打开房门,象征招财进宝、迎祥纳福,同时送上瓜果钱物作为利市,地戏队再转到下一户“开财门”。

地戏“扫收场”蕴含着丰富的傩文化内涵。地戏演出最后一天,举行“扫场”仪式。“扫场”又称“扫收场”,旨在扫除各种邪魔鬼怪,保佑屯堡村寨平安。扫场演出的主角是和尚和道士,其他演出人员戴面具穿战衣执刀枪把子围成一圈,与道士、和尚一起唱扫场词。按东、西、南、北、中五方的顺序将各种精灵鬼怪、瘟疫恶煞扫出去,将金银财宝、福禄吉祥扫进来。扫场结束,偃锣息鼓,刀枪把子收起,用黄表纸包好面具装入“神柜”,即所谓的“封箱”。最后举行全村参“神柜”的活动。

参“神柜”不仅跳演地戏的人员参加,村寨上五年内出生的小孩家都要来祭祀,他们自带香烛纸钱,每家或大人提或小孩抱着一只雄鸡来参拜。参“神柜”开始,先把“神柜”锁好,放置于场地中央的祭祀桌上,“神头”鞠躬施礼感恩神祇保佑。随后,前来参神的村民就争先恐后地在“神柜”前点香燃烛烧纸钱,杀鸡祀神,拔下一撮鸡毛沾着鸡血粘贴到上面,祈求神灵保佑孩子无病无疾无关无煞,健康成长。祭祀“神柜”之后,全村人围坐一圈共进“全鸡宴”,总结跳演地戏费用的收支情况。

除“撮泰吉”、地戏“跳神”外,黔地具有集体性质傩信仰形式还有普遍流行的打清醮。打清醮旨在或求雨、或祈晴、或驱瘟,往往由几个寨子联合举办,场所设在一个大的公共空间中。打清醮仪式的最后要举行扫寨送瘟活动,以期一方清吉平安。

另外,傩信仰活动的操办者是集体性质还是个体性质是相对的。有些以家庭为单位操办的,在特定范围内也有集体行为。同样,在集体操办的傩信仰活动中也存在为家庭祈福禳灾、清吉镇宅的个体意向。

因操办主体的性质不同,傩信仰的内涵亦有较大区别。首先,从傩事活动的时空维度来看,组织主体希冀通过傩事活动实现的目的各异,相应举办傩事活动的时间空间亦不相同。组织性质为集体时,整个村寨的人寿年丰和居民的生命健康是傩事活动的主旨,演出时间是以岁时节令为契机,演出的地点是街头巷尾、旷野广场、寺庙舞台等空间宽阔的地方。以家庭为单位主办的傩事活动,经常是因家庭遭到某种不幸而求神驱逐作祟鬼疫、保佑愿主家人畜平安。傩事活动时间的选择自由度大,由主人与巫师商定。傩戏演剧活动的空间主要发生在主人家的堂屋庭院。

其次,从服务的对象来看,村寨集体主办的傩事活动要为全村寨服务,即使涉及到单独指向某个家庭也要服务于为全寨民众行傩祈福的旨意。如“撮泰吉”举行“扫火星”仪式,把鸡蛋埋在土里、用茅草烧鸡蛋来为整个村寨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寨民福寿康宁,即便用的鸡蛋、茅草、麻是从个体家庭讨来的。跳演地戏到土地庙祭祀土地神、扫收场扫出瘟疫灾病、扫进金银财宝也是为屯堡村民,不指向个体。至于跳演地戏前的“开财门”挨家挨户送祝福,则是突出村寨整体“欢乐祥和”的新春气象。

再次,不同的傩文化的演剧形态与傩之驱鬼逐疫、祈福禳灾、求神还愿的内涵体现亲疏鲜明的层次关系,家庭个体性质的傩事活动其信仰内涵比村寨集体性质的浓厚得多。“撮泰吉”和地戏表演的剧目内容与驱鬼逐疫的傩文化内涵联系不大,只是在相关一些仪式中有祈福纳祥的内容,傩的内涵不典型。傩堂戏、仪式性阳戏和庆坛行傩的函义具有典型性。在傩堂戏的传承区域一直用“傩”这个字,傩坛上崇拜的最高神灵称为“傩公”“傩母”。阳戏坛上崇奉川主、土主、药王“三圣”。庆坛的神祇形象一般不具象,而是用大米、玉米、黄豆充实的坛枪或装满泥土的斗状纸框。举办此类傩事活动,缘于某一家庭遭受灾难或家人身患疾病,在当地民众看来是邪魔鬼怪作祟而导致种种不顺,所以就请巫师来行做法除祟仪式。

三、傩信仰与公众社会

当历史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黔地多样化的傩信仰开始以不同方式与国内外的公众社会产生了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贵州地戏、傩堂戏、傩技等文化样式常常应邀到国外表演。

安顺地戏自1986年始先后到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演出, 1986年10月,蔡官地戏队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第十五届秋季表演艺术节;1986年11月,蔡官地戏队应邀参加西班牙马德里第二届秋季表演艺术节;1999年11月17日—12月6日,安顺蔡官地戏队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出《大破金光阵》《三擒三放》,在青山学院演出《锁阳大战》。得到观众和各界人士的称赞。2006年,德江傩堂戏和花溪大寨布依族地戏分别在2月与10月赴日本演出,受到日本民众的好评。2013年春节,德江县安永柏傩坛在台湾台中市春节民俗庙会演出傩戏、傩舞12场次。2013年10月,黄果树艺术团地戏队应邀赴保加利亚参加第十九届佩尔尼克国际化妆假面活动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

贵州傩戏在国内舞台演出的机会更多,往往利用节假日的汇演、巡回展演等形式向观众展现傩文化真善美的一面。2007年3月11日,贵阳市花溪区举办“花溪地戏汇演”,共有来自11个村寨的13支地戏队参赛。2012年8月15日-9月9日,“儺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展演,其间,平坝县天龙屯堡地戏队演出《陆文龙双枪战五将》《三英战吕布》等地戏谱。2012年,岑巩思州傩戏艺术团在肖光华的带领下先后到宁夏银川市、河南洛阳市、浙江杭州市、山东济南市、湖南凤凰县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共计一百余场次,表演《飞凤望月》《四郎大战潘夫人》《腾龙翻山》等傩戏和赤脚踩红铧、口衔红齿、上刀山、下火海、喊竹等傩技。2012年初,平坝天龙地戏班参加以地戏为主题的电影《脸谱》的拍摄。同时,天龙屯堡地戏作为屯堡旅游的重要景点常年在屯堡“演武堂”演出约五分钟的《张飞大战马超》,向国内外游客展现贵州面具文化的魅力。2012年于贵阳市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期间,息烽阳戏班在阳郎风情小镇演出。同年,德江傩缘傩戏演出队在县人民公园组织三场义演活动。2014年10底,在道真首届仡佬族傩文化艺术节上,傩戏班在舞台上演出《钟馗斩五鬼》等多个戏目。2015、2016、2017年普定县马关镇屯院村连续三年的正月16日举办安顺市地戏大赛。2017年2月2日湄潭傩戏艺术团在遵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会上演出《骑龙下海》《差兵》。

近年来,黔地傩戏作为贵州的一张文化名片频频走上央视舞台面向全国观众。自2012年以来,湄潭县傩戏艺术团、傩文化研究会频繁组织傩戏演出活动。2015年1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7频道《乡村大世界》栏目在湄潭县的录制,逢节假日常在茶乡广场、浙大广场以及各乡镇舞台义务演出。2015年4月,“撮泰吉”被搬上央视11频道“九州大戏台”的舞台,演出共分五幕,时间近三十分钟。2017年2月9日,贵州屯堡傩面具和湄潭傩戏艺术团演出的《捉山妖》搬上中央电视台7频道《乡土》栏目。

文化部门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等平台,积极举办傩文化的展示活动,让民众认识、亲近、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1987年“贵州民族民间傩戏面具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贵州傩文化从此走上“国家舞台”。2012年8月15日-9月9日,由国家大剧院、北京民族文化宫、贵州民族文化宫联合主办“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在国家大剧院展出,贵州仡佬族、苗族、土家族面具占了很大比重。同年11月28日赴至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展览,展期至2013年1月17日。2013年5月18日,“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移至贵州民族文化宫展出,展期至同年7月20日。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唯一的傩文化专题博物馆,展览内容有傩戏、傩舞、傩歌、傩技、傩仪、傩俗等。该馆于2012年4月24日,正式更名“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并于2013年5月28日第37届“世界博物馆日”举行开馆仪式。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属于省级博物馆,位于铜仁市“民族风情园”中,主要陈列一些珍贵的傩堂神案、傩面具、法器道具、科仪文书等,对观众免费开放。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秦发忠傩雕展览馆,同时安顺市正积极筹建世界傩面具博物馆的建设。贵州道真县正在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度假区建设世界最大的傩文化古城“中国傩城”。傩城占地60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年接待能力1500万人次,并于2016年4月28日正式开门纳客。

贵州傩文化以各种方式走进校园,让学生认识热爱长期哺育自己的乡土文化。安顺地戏已成功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教学,部分优秀艺人工匠被聘为兼职教师教授手工制作及制作理论。西秀区的刘官乡、大西桥镇和平坝天龙镇等地从众多学生中选出地戏爱好者举办了多期少儿地戏培训班。自2012年11月,湄潭县傩文化研究会在湄潭中学利用三个周末举办傩戏面具雕刻培训班,由杨志刚先生亲自指导,培训了十名学生,共制作了15个傩面具。德江县则在全县中小学推广“傩韵操”,并从2013年秋季起将“傩韵操”列入全县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锣鼓、牛角号声和踏罡步、祖师诀、开山步、撒网步等步法罡诀融汇其中。该县八一爱民中学还将傩面具雕刻引入课堂的手工制作内容,聘请贵州雕刻名匠王国华先生为兼职指导老师,为学生传授面具雕刻技艺。2014年春季起,道真县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傩韵律课间操,并把傩堂戏因素融入校歌的创作中。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启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1月2日湄潭县傩戏团应邀来校演出傩戏经典剧目《骑龙下海》和《钟馗捉鬼》。

四、 傩信仰与国家社会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4]中国社会的早期,频繁的傩事活动属于“国事”。至元代,传统意义的傩文化形式由于生存空间受正统文化的挤压只能在偏远地区隐忍发展。即便如此,在明清时期傩信仰之花也未能因拘于一隅而自由绽放,因为不利朝政的民间势力或所谓的“不正之习”常利用巫术的神力而召集民众“犯上”,当时朝廷为确保政权长久稳固,对诸如巫傩信仰一类民间文化强加干涉。巫傩信仰被假以“诱聚若狂,实败风俗”[5]“左道乱正之术,搧惑人民”[6]“聚赌为害不细”[7]等名目而屡被禁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振兴,傩信仰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贵州这个傩文化资源丰富、傩文化品种齐全的省份,国家社会生活对傩信仰发展的促动力显得更强劲。

首先,自2006年以来,国家启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名录实施分级保护的措施,贵州多种傩文化形态陆续被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威宁彝族“撮泰吉”、安顺地戏、德江傩堂戏、道真仡佬族傩戏与石阡县木偶戏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沿河阳戏、息烽阳戏、黔西阳戏、罗甸阳戏、开阳阳戏、天柱阳戏和印江土家族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织金穿青人傩戏、江口傩戏和分别以“阳戏”和“傩戏”之名先后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另外,福泉市的福泉阳戏、岑巩县的思州喜傩神、镇远县的土家族傩戏、道真县仡佬族傩戏、贵阳市白云区的蓬莱布依地戏、长顺县马路屯堡地戏、金沙县端公戏、正安县滚龙戏等还以独立的名义进入了贵州省级“非遗”名录。傩技是傩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惊险、神秘、科学不能解释而为世人所称道,其中许多类型亦被列入“非遗”名录。例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傩技——上刀山。

其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的,传承文化是根本。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维护传承人的利益亦被列入国家行为的日程。2007年起,中国文化部开始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中国文化部评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传承人中,贵州省有六位傩戏艺人入选:罗晓云、文道华(彝族“撮泰吉”传承人)、詹学彦、顾之炎(安顺地戏传承人)、张毓福、安永柏(傩堂戏传承人)。

同时,贵州省文化厅也评选了一批傩坛“非遗”传承人,并给予经济资助。贵州省政府对108名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资助,让他们“带薪”传承。全省3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中央财政拨发8000元工作津贴给每人,文化厅每年给71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人5000元补助金,省级传承人由所在县(市、区)文化部门负责发放。

第三,省、市、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与“非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于实施。2011年2月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此傩文化的保护、传承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但早在2002年7月,贵州省颁布了《貴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明确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目的、范围、原则、方法、措施。

另外,为促进傩文化艺人艺术的精进与交流,各级政府定期举办民间技艺竞赛或文艺汇演。2007年1月贵州安顺市刘官乡举行木雕(面具雕刻)工艺评比大赛,全乡的50余名能工巧匠竞相展示傩雕技艺。2010年以来,一年一届的“多彩贵州”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傩面具雕刻艺人也多次参加比赛。在“2016年7月国际屯堡面具节”上,屯堡雕刻一人聚集一堂,切磋技艺。

结 语

概言之,贵州较有特色的地理地貌和历史人文环境孕育了多样化的傩信仰形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傩信仰在黔地形成了多元且根深的社会性质,给域内外多民族的家庭社会、村寨社会、公众社会和国家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傩信仰的社会性涵括两个方面:一是傩信仰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论傩信仰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内质;二是傩信仰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论傩信仰的社会规约性。傩信仰以道德感化提升民众的精神品格,整合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维系多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服务于新农村生态建设,这是傩信仰在新时期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勤建.当代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3:276.

[2] 罗德显.撮泰吉——古代彝族民间戏剧演出记录本重译[J].重庆师专学报,1999(04).

[3] 庹修明.贵州傩戏文化[J].教育文化论坛,2010(03).

[4] 〔日〕服部千春.孙子兵法校解[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1.

[5] (清)曾受一.江津县志(《故宫珍本丛刊》第215册)[M].影印清乾隆三十三年刊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368.

[6] 姚思仁.大明律附例法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474.

[7] (清)王鉴清,施纪云,等.续修涪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47册)[M].民国十七年铅印本影印,成都:巴蜀书社,1992:48.

(责任编辑:杨 飞)

猜你喜欢
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高度社会性的植物
高度社会性的植物
高度社会性的植物
社会性睡眠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论儿童剧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