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芳
摘 要:乡村旅游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应围绕产业融合、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实现信阳市城郊乡村产业融合、社会和谐美好、环境绿色生态、人才兴旺发展和组织改革振兴。
关键词:城郊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 信阳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c)-055-02
黨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出台一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出要求和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和人员素质的现代化,是对“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延续和提升,是精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解决“三农”问题[1]。乡村旅游从地域上主要分为城郊型和远郊型两种[2]。城郊型乡村旅游是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主要依托大、中城市,是城市风貌向乡村风貌过度的地带,以乡村的风光、习俗、文化为对象,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娱乐、体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3]。乡村旅游的发展适应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国内学者也提出了从乡村文化建设、旅游精准扶贫、乡村产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乡村振兴的探讨[4~6]。但目前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宏观策略较多,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较少。本文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重点应该围绕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展开,从而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社会和谐美好、乡村环境绿色生态以及乡村人才兴旺发展和乡村组织改革振兴。本文以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的茶旅特色,提出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振兴的具体措施。
1 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信阳市处于河南省南端,南靠湖北,东接安徽,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赞誉。信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连续七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主要集中在浉河区和平桥区两区,发展态势好。平桥区以郝堂村发展最为典型,树立了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浉河区拥有红色、茶叶、生态等资源优势,所辖区内有南湾湖和鸡公山等信阳知名景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信阳毛尖的主要产茶区。浉河区每年举办有“信阳茶文化旅游节”,并于2018年开展了环南湾湖百里茶廊建设项目。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信阳及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平桥区除郝堂村外,胡店乡进行了石榴种植,并延伸出了石榴种植、加工、餐饮等产业。五里镇开发有怡丰生态园、连丰水库等积极开展农业种植和观光产业。浉河区利用南湾湖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十三里桥乡、肖家河村、老湾村、睡仙桥、郝家冲村等村落积极发展农家乐和茶叶种植,积极进行“茶”“旅”融合。
2 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信阳市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城郊乡村旅游,但在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不融合、基础设施不完善、机制建设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低、统筹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2.1 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必须。在现有信阳市城郊旅游发展中形成了以茶为主线的产业融合链条,包含茶叶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生产、茶叶销售的全过程,实现了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但产业融合深度不够,特别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不充分,缺乏茶制品的开发,以及由此而延伸的深度旅游。
2.2 机制建设不健全
机制健全是保证信阳城郊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社会的和谐美好的保障条件。健全的机制既能保证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平衡,又能约束其行为,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信阳市城郊在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诚信机制和环保机制建设不健全问题。农村经营者出现了胡乱要价等欺诈游客的行为,游客乱扔垃圾,村民焚烧秸秆的行为依然较为突出。
2.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乡村环境绿色生态要求乡村自然环境宜人、使人心情舒畅。自然生态的绿色环境同时要求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城郊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便利。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的接待对象多为自驾车散客,对于交通便利程度要求较高。信阳市郊区虽然有多条公路连接城郊各个主要乡村的旅游点,但总体路况和公路等级低,村落中用于满足自驾车游客的大型停车场缺乏。旺季时节,往往出现人车拥堵,车辆无处停放的情况。在旅游接待中,提供简单食宿的低档酒店和家庭旅馆较多,缺乏干净卫生、价格公道的中档乡村酒店。村落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路灯等缺乏。
2.4 从业人员素质低
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数量是乡村人才兴旺的标志。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中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目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大多数从业者没有受过高等的素质教育,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技能差,服务水平低。这使从业人员在对游客服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破坏游客与服务者的和谐关系,加重了游客对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的不良印象。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缺乏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管理和运营,村旅游发展缺乏规范。
2.5 区域发展不协调
组织管理在乡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信阳城郊乡村旅游以区域和村落为单位进行发展。笔者通过信阳市旅游局官网以城郊村落为单位进行检索未检索到相关信息;以“美丽乡村”“茶文化旅游节”“茶旅融合”等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特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仅显示1~2条;改用信阳市城郊旅游发展区域平桥区、浉河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平桥区信息33条,浉河区信息67条,而信息发布时间集中在14~18年。信息检索结果显示近两年,浉河区旅游发展发展迅速,“茶”“旅”融合特色凸显。平桥区近两年组织动态缺少,旅游发展停滞不前,如表1所示。在检索出的信息中,关于党务、日常工作动态较多,关于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态较少,而信阳市两区旅游发展联合信息检索量显示为0。纵观整个信阳市城郊乡旅游发展,都是一区发展一区,一村发展一村,各自发展,区域之间没有采取合作共赢的方针。从以上可以看出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也反映出乡村组织在旅游作为中不同的态度。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围绕产业融合、机制建設、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展开。
3.1 深化产业融合
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应以“茶”为主线,围绕旅游活动“食、住、行、游、购、娱”的六个基本要素进行产品开发,突出茶种植业和茶加工业的结合,茶文化、茶景观与旅游业的结合。目前信阳的茶叶主要有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茶制品较少。在产业融合中,注重茶制品的制作和加工,如开发茶糕点、茶食品、茶工艺品、茶日用品、茶家具等,丰富产业融合的内容,同时进行茶文化和茶功能的传播,增加产业融合的深度。
3.2 加强机制建设
完善的机制建设为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首先,加强诚信经营机制建设。规范各户的餐饮价格,超市农产品价格,对农户经营单位进行积分制处罚和精神激励双重办法。其次,完善环保机制建设。通过收集垃圾享优惠的政策,调动游客自觉保护乡村环境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使村民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健全农户推荐机制。以时间为节点,对诚信经营,环境保护表现优秀的农户进行评选并进行村委推荐,使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呈良性竞争状态,实现乡村社会和谐。
3.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拓宽通往各个乡村的主干道,开通乡村旅游专线,更大程度服务城市来源游客和本地村民。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停车场,在村落周边建立汽车服务配套设施。其次,实现高中低档次标准均衡分布的住宿产品,加大中档住宿条件建设,完善无线覆盖相关设施。最后,完善乡村公共设施。特别是加强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设施建设。只有基础设施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同步,才能为信阳市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硬件基础,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3.4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
首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服务素质进行培训。请相关的专家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素质技能提升讲座,村委员也可以定期举办有关旅游业服务技能的相关的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其次,引进专业化人才。政府和乡村旅游企业应当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提供良好待遇吸引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到乡村地区工作,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3.5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乡村组织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应起到领头作用,从而解决区域、村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信阳市城郊乡村发展中两区发展要统筹协调。平桥区郝堂村发展较早,知名度相对较大,但近两年发展出现滞后的情况,而浉河区利用其资源和地域优势,乡村旅游发展红火。应保持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不断深化旅游发展,通过带动、交流和互补,实现共生、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铜山.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J].中州学刊,2017(12).
[2] 高文智.旅游圈层结构理论对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借鉴与启示[J].农业经济,2016(3).
[3] 孔德林,黄远水.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城市化影响的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7).
[4] 何白鸥,齐善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J].领导科学,2018(12).
[5] 高新雨,丁绪辉.权力结构治理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J].西北人口2018,39(3).
[6] 杨犇,栾峰,张引.提质、共融:大都市近郊乡村振兴的产业经济策略——以乌鲁木齐北部乡村地区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