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广场文艺演出的摄影技巧

2018-09-10 18:15刘忠学
剧作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感光度闪光灯光圈

刘忠学

作为一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笔者在社区广场拍摄群众演出已经有六年了,每年的广场文艺演出都要拍五六千幅照片,因此从中摸索出一些摄影技巧和经验。

要拍好廣场文艺演出,首先要用好光圈、感光度、速度、白平衡这四个参数。一般情况下,最好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将光圈调到5.6就可以了;拍特写时为了虚化背景,可以把光圈调到最大。感光度要根据光线来定,正常的日光下,即使拍摄主体在阴影里,感光度用200~300也应该没有问题。如果灯光比较暗,感光度可调至800以上,即使调到3000,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噪点。速度是机器自动匹配的,可以不用操心,把白平衡设置为“自动”就可以了。如果是在晚上演出,要根据舞台的灯光,选择“碘钨灯”或“白炽灯”模式,可能会比“自动”的效果好些。这都是摄影常识,只是技术上的问题。拿到一款新相机,只要熟悉一下说明书就可以解决了。要想拍出理想的广场演出照片,还涉及到一个艺术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的确确需要“悟”,但也需要必要的技巧。

拍摄时,你必须要明白自己拍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拍,不可以脑袋里没数,有什么拍什么。不要因为不用胶卷,就来个“多多益善”,一定要有目的地拍摄,否则,即使用了“连拍”“包围”,也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

广场演出的节目形式比较单一,独唱、合唱比较多。拍摄时,既要注意角度,又要照顾到演员的表情、动作,口型、手势。如果演唱者左手持麦,你最好到右侧拍,这样,话筒不至于挡脸。拍摄独奏时,要注意到所用乐器的特点,既要让人看到乐器,又要表现出演员专心演奏的特点。表演大合唱、小合唱、二重唱、器乐合奏、相声等节目的演员基本不活动,拍摄难度不大。二重唱、合唱要注意抓拍“合唱”部分,否则一部分人张嘴,一部分人闭嘴,或一个人在演唱,另一个人在看着,画面就不美了。拍相声时,要注意捕捉演员的表情,演员间交流时的动作、表情非常重要。

拍舞蹈、歌伴舞、二人转或幼儿表演的节目时比较麻烦。如果事先看过彩排,对节目有个大致了解还好,否则就要端稳相机,时刻准备。舞蹈既要拍得清晰,还要拍出动感,所以曝光速度不要太快,一般用1/60秒比较好,如果不调为“速度优先”,就要降低感光度,尽可能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捕捉特写镜头也很有必要,一定要点面结合,全景照片必不可少。拍歌伴舞类节目,要抓拍歌者与舞者互动的瞬间。二人转演员在舞台上活动范围比较大,有的演员舞扇子时总是挡住自己的脸,这就要靠经验了,要有预判能力,尽量抓拍到两个演员对望、齐唱或亮相等精彩瞬间。小朋友演出时,经常有老师在台上台下指导,尽量避开这些干扰,多拍些特写,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拍杂技、魔术、拉丁舞、武术等节目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观众可以欣赏节目,摄影师只能透过镜头,紧紧盯住演员,这时“连拍”就派上用场了。

要知道,拍一台文艺节目,全景是不能少的。室外舞台,自然光的干扰是没办法改变的,更糟糕的是人为干扰。有的灯光师,凡是舞蹈就一通“闪”,赤橙黄绿青蓝紫,把舞台弄得光怪陆离,如果再来个泡泡吹呀吹,你就得格外用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尽量抓住干扰最少的瞬间,多拍一些。

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闪光灯的局限性,太远够不着,太近又容易失真。不到非用不可(有目的地补光)时,最好不用闪光灯。用闪光灯不但影响演员表演,也不容易拍出色彩饱和的好照片来。

摄影师不能有懒惰情绪,一场演出,演员演完自己的节目就可以去休息了,可摄影师不到演出结束,一刻也不能停。

责任编辑 王彩君

猜你喜欢
感光度闪光灯光圈
手机闪光灯是否已沦为手电筒
关于光圈,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智珠二则
如何用好自动感光度
暗夜中的微世界
卤化银胶片聚合物使用的应用研究
日清发布闪光灯、引闪器新品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
简明FOTO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