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国东
摘要:本文通过对蹴球在宁夏师范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场地器材、学生对蹴球的兴趣与认识等状况进行分析与调查,发现蹴球在宁夏师范学院的开展存在以下问题:一,学校对蹴球运动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二,学校蹴球场地数量有限;三,对蹴球健身功能的认知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促进蹴球在宁夏师范学院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蹴球;现状;宁夏师范学院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蹴球在宁夏师范学院 2014——2016 级在校大学生中的开展现状。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二、调查与分析
(一)宁夏师范学院蹴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蹴球运动的参与学生状况
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蹴球参与学生中,男性人数所占比例为38.7%,女生人数所占比例为61.3%,男女的比例相差较大,当然这与我们师范类学校的性质有关。如今生活水平的改善,女性地位的提高,使得许多女性在生活、学习的同时开始注意自身的体型和认识到健身的价值。场地内男女相互搭配甚至对打的场面比比皆是。据了解,长期参与蹴球运动可以使肌肉的收缩力增强,腿部力量增大。越来越多的女性倾向于选择参与蹴球运动作为健身、塑造体型的手段。
2.蹴球运动学生参与动机调查分析
运动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去从事运动或不再从事运动的一种内在的原因,也是直接促使一个人去从事或者不再从事运动的内部推动力。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学生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并形成终身健身的体育锻炼理念。在对326名大学生参与蹴球运动的动机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健身、健美需求,占46.0%,排在第二位的是消遣娱乐,占27.6%,排在第三的是追求个性时尚,占15.3%,排在第四的是其他,占11.1%。这种现象与参与该项运动的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3.参与蹴球运动强度状况
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亦称运动强度,从对运动强度的选择能够看出学生的健身意识,及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对该锻炼项目的满意程度。从锻炼身体角度讲,持续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效果是最佳,表4显示,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蹴球运动爱好者每次持续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占14.1%,30-60分钟的占29.1%,60-90分钟的占44.5%,90分钟以上的占12.3%,以上数据表明,参与蹴球锻炼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健身观念,大部分活动时间可以保证在半小时以上1小时以内,持续时间比较稳定。
4.蹴球运动开展的场地状况
36.8%的人选择在室外塑胶场所参加蹴球运动,19.9%的人选择在室内塑胶场所参加,27.9%的人选择在足球草坪场地参加,还有15.4%的人选择其他方式参加蹴球运动。由此不难看出,目前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参加蹴球运动的大趋势是在室外塑胶场地,其原因在于场地的维修、场地环境设施较好,能满足蹴球的多样化需求等。然而调查中发现,宁夏师范学院的蹴球运动场地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师生的需求,从而无法进行蹴球运动开展,这成为阻碍着此项运动的发展的原因之一。
宁夏师范学院蹴球场地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体育馆只有1个,风雨操场2个,户外足球草坪场地4个,由此可以得出蹴球场地不足是制约宁夏师范学院蹴球运动的主要因素。
(二)宁夏师范学院开展蹴球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没有最大限度地提供和利用好蹴球体育训练场地,场地较少,室外蹴球场地不能很好的利用;院系不够重视学生身体锻炼,很少组织开展蹴球比赛。
2.场地数量有限
蹴球场地是蹴球健身的重要基础资源,从调查情况看,场地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造成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想打球的人很多,但场地不够。一定数量的场地给学生进行蹴球运动带来了不便,虽然蹴球运动即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进行。
3.对蹴球健身功能认知不足
长期进行蹴球锻炼,可使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但在调查中发现,宁夏师范学院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蹴球运动能增强体质、培养意志、陶冶心理的健身价值,更能感受到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效应。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学校不够重视蹴球项目活动,因而导致场地数量少及没有建设专门的蹴球运动场地;开展规模小,没引起大多数学生对蹴球的认识,没能培养学生参与蹴球运动的兴趣;因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得到大力推廣,使大多数学生对蹴球的健身价值认识不够;缺少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学校没能很好发挥体育文化继承与发扬的平台。
(二)建议
转变蹴球场地的经营理念,体育馆本应该就是广大学生娱乐、健身场地,不应该对其进行收费,可以对在校学生实行免费开放。学校领导应重视蹴球运动的发展,多组织各种蹴球比赛。由于学生对蹴球项目的喜爱,可根据该项目的运动特点,合理利用场地,因地制宜,利用广场、校园、等较为平整的空地多建些室外蹴球场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将传统优秀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并以课的形式开展,进而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方征,荣仕霖.我国蹴球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体育文化导刊,2002(9):1.
[2]李明.蹴球为何没有成为现代体育项目[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2:1.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