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话剧创作演出综述

2018-09-10 18:46刘平
剧作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话剧舞台

刘平

2017年的话剧创作与舞台演出依然很红火,各种展演一个接一个,中国剧协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中国国家话剧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原创剧目展演”,北京人艺举办的“2017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中国儿艺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还有 2017北京青年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2017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以及上海和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戏剧展演活动等,真可谓好戏连台,美不胜收。2017年适逢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话剧协会联合举办“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暨戏剧东城十周年全国话剧优秀新剧目展演季”,上演全国各话剧院团创作的21台剧目,其中国营话剧院团17台,民营话剧社团4台。这些演出不仅丰富了北京乃至全国的话剧舞台,而且在艺术上也呈现出多样的风格追求。

一、原创话剧的诗意追求

话剧创作的诗意追求,是中国话剧创作的理想与奋斗目标,但能否实现却不是每部戏都能达到的,因为它需要编剧和导演的默契,编剧提供坚实的剧本基础,导演需要具有驾驭舞台艺术创造的能力。2017年的话剧舞台上出现了几台令人惊喜的剧目,如《〈富春山居图〉传奇》《秋水山庄》《再见徽因》等。

《〈富春山居图〉传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故事写元朝山水画大师黄公望,古稀之年结庐富春江畔,倾其全部心血完成名画《富春山居图》,引无数达官显贵、文人骚客为之痴迷,为之沉醉。该剧通过这幅名画在历代风雨中跌宕起伏的命运,写出了人的命运与民族情感。导演李伯男运用传统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舞台上营造出诗中画、画中诗的写意美的艺术意境。整个演出用画面讲述画中的故事,演员演画中的人物,舞美体现着画中的意蕴,音乐延伸着画中的含义,灯光透视着画中的灵魂。全剧讲述的是《富春山居图》在历史中所经历的风雨变迁,其演绎过程和舞台上所呈现的似乎就是一幅大写意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简约中展示着坚韧的风骨,唯美中蕴含着浓浓的诗情,质朴中体现着文化人的精神气质,而“留白”处又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真可谓画里乾坤,烛照人心。该剧的舞台呈现具有简洁、大气、空灵的美感和诗的意蕴。竹叶、梅花的运用,雕栏、团扇的造型,夸张的冷月,都非常恰当地为该剧的演出营造了简约的、诗的意境,表达出中华古典文化淡雅悠然、飘逸空灵的审美意蕴。剧中表现吴间卿一家逃难时出现的那几束光柱,既像圆柱子又像画轴,表达了人物的心理幻象——对画的痴迷,对美的向往,展现了人物“家中诸物皆弃,唯《富春山居图》寸步不离”的真实心态。此时的情景,人物合一,情境融合,可以说这种情景所达到的意境美才是舞台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美妙至极,令人陶醉。

《秋水山庄》(浙江话剧团)描写民国时期一对才子佳人的凄美爱情故事。沈秋水(原名沈慧芝)是上海滩名妓,史量才是报界翘楚,两个人走到一起成就了收购《申报》后的如日中天。然而令人称道的爱情却并非如平静的春水,在涟漪迭起之中不断涌起道道波澜。导演李伯男通过多时空的运用,以人物的心理线索设置场景,人物情感浓情蜜意,情爱绵绵。尤其是对沈秋水与史量才的爱情描写,导演李伯男以“碎片化”的形式,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回忆与朋友们的记忆,在深入开掘这对郎才女貌佳偶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纠葛的过程中、在表达爱情的无奈之中体现出爱的美好与纯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展示出一种纯粹的人格力量。导演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基础,以散文化的舞台表现手法,在虚实之间体现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以简约、大气的手法创造出具有浓郁诗化意象的演出形式,在展示人物多重心理矛盾与情感纠葛中突出人物的心灵美,使整个演出具有了写意性的美学意蕴和行云流水般的韵律美。剧中人在陶醉,观众也在被感动,甚至在唏嘘不已之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再见徽因》(浙江话剧团)通过对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的情感纠葛的描写,表达了剧中人物的复杂情感与高尚人格。导演李伯男在舞台二度创作中,通过对林徽因和她周围的每个人物心理的开掘,揭示出语言和行动背后涌动着的“欲说还休”的浓浓情感,给观众一种美好的、纯情的印象——爱一个人不是以得到为目的,更不是以伤害对方作为失败的报复,而是从心里为对方发出由衷的赞美和美好的祝福。这种在爱中生发出来的友谊和在友谊中延伸出来的爱,真挚、纯洁、高尚,可望而不可即,却令人永远向往、回味和怀念。

二、话剧民族化的探索與实验

中国话剧是舶来品,它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就在于它始终走着一条话剧民族化的道路,即与中国的传统戏曲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有别于国外话剧风格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舞台艺术形式。因此,话剧民族化就成为几代中国话剧人的追求目标。本年度出现的《大讼师》《邯郸记》《你是我的孤独》《红水衣》等话剧就体现了这样的舞台艺术追求。

《大讼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取材于传统戏曲《四进士》,经历了从戏曲到话剧的转换,更是一次全新创作模式的尝试,也是继续探索北京人艺话剧民族化的一次实验过程。从舞台演出效果看,编剧郭启宏和导演蓝天野的“探索”与“实验”是很有成效的,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导演在舞台二度创作过程中,有意把话剧的“写实”和戏曲的“写意”手法相结合,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人物,以“写意”的手法调整戏剧节奏,使整个演出如行云流水而不拖泥带水。有些不重要的场景就用“语言”一笔带过,既避免了场次的过于琐碎,又给演员提供了施展表演才能的机会。如宋士杰带着干女儿杨素贞去官府衙门告状,无辜被打了四十大板,下得堂来,正遇着干儿子杨春,他指使杨春去拦轿告状。没有一会儿工夫,杨春就健步如飞地跑上台,向宋士杰讲述他拦轿告状的经过。在此期间,舞台上并没有出现按院大人的轿子,所有的“过程”——杨春如何“呈状”,按院大人如何问话,都是在杨春与宋士杰的“对话”中完成的。这样处理,既避免了“写实”的繁琐,又以简洁的手法增加了讲述故事的趣味性,展示了演员的语言魅力。它既是戏曲的,又是话剧的。宋士杰领着杨素贞去告状,只是在舞台上走了一个圆场就到了府衙。杨素贞呈状子时以双手举过头顶;宋士杰在大堂上见府衙大人下跪时不是面朝府衙大人而是面朝着观众,这些也是借鉴戏曲的一些表现手法,而且用得恰到好处。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鲜明。如“柳林卖妹”中对杨清性格的刻画,宋士杰在客栈偷看二公差的包袱时的描写,府衙大人顾读手捧田伦书信时的情景描写,非常细腻、传神,观众从人物的外部动作可以洞见人物内心的活动变化。剧中用河南坠子“串”起全剧,是编剧、导演的一个精彩的创造。他是一个“叙述人”,冷眼旁观讲述人间的悲欢离合,既起到间离效果的作用,又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也间接参与塑造人物。如该剧结束时,妻子万氏听说宋士杰在公堂上挨了打,对宋士杰说:“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不要管了。”宋士杰没有回答“是”,也没有回答“不是”,而是借助河南坠子唱出了自己的心愿:“以后啊……‘一人一马一杆枪,二郎担山撵太阳……”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让观众感受到了宋士杰性格的坚韧与人生信念的执着。

《邯郸记》(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成功在于导演王筱頔对汤显祖及其作品的重新解读。《邯郸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最后一梦,也是最接近作者汤显祖生平经历的一部戏,既是写自己的生平,却又将故事设定成“黄粱一梦”。历史上的解读多认为这是汤显祖对现世及官场的抨击,甚至愤懑之中还带着消极。但王筱頔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如果汤公只想表达胸中愤慨,为何不退隐之后第一梦就写《邯郸记》?那应当是他胸臆最难平的时候。”她认为:“愤世嫉俗的解读未免太狭隘,汤公其实早已经以超脱的高度俯视官场,又何以值得再愤懑?人生只有自己能度自己。”王筱頔在舞台上创作的《邯郸记》是一部“源自经典,却又不完全照搬经典”的全新作品。为了表达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体现出“人生只有自己能度自己”的深刻意蕴,王筱頔把原剧中的吕洞宾换成了一个叫清远道人的人物,因为汤显祖的号亦称“清远道人”。在舞台呈现方面,导演不仅运用了很多戏曲元素,使整个表演充盈着诗情画意的美感,而且在台词上下功夫,既能体现汤显祖剧中原词如诗般的美韵,又能呈现出现代诗意,以此拉近经典名剧与当下观众的审美距离,令观赏者感到情趣盎然。该剧的创作为话剧民族化的探讨与实验提供了新的思考与舞台实践。

《红水衣》(甘肃省话剧院)通过对《水浒传》中历史人物的重新解读,以普通人的视角去俯视原著中那些被神话了的英雄好汉,从对剧中杨雄、石秀和潘巧云等人物的心理开掘与情感探讨,到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和对人物形象的重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思考空间。该剧的结尾,石秀尽管拒绝了潘巧云的爱情,却珍藏了红水衣若有所思地离去。这一笔是导演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认识,也给观众留下了思考。李伯男导演在这个戏中对话剧民族化的追求与体现,无疑是今天话剧创作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

《你是我的孤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一台以歌手王洛宾的歌为素材创作的音乐戏剧。随着一首首歌曲的吟唱,创作者所探寻的是音乐背后发生的故事,是与行吟歌手一次次灵魂的对话。诗人(歌手)不断地吟唱带给人们无限的欢乐,而他却一直游走于孤独的情感长河之中,跋涉于对爱的寻觅之中。他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去追忆那位美丽、善良的藏族姑娘卓玛。他唱着《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对爱妻永生的怀念。二十年的牢狱之灾,几次面对死亡,可他的那种热情激荡的情感从来没有被束缚,一直在自己的心灵中自由地飞翔,激情地歌唱。那首热烈的《青春舞曲》正是他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小鸟的歌唱。他唱着《高高的白杨》为的是应和三毛的《橄榄树》,但阴差阳错始终错过,他只有轻吟《等待》祈盼着下一世的重逢。导演周小倩以开放的舞台设计诠释这部作品,以音乐为“灵魂”勾勒出诗人(歌手)的心灵轨迹,唱出诗人的情感波涛。整个演出人物的上下场是以诗人的情感起伏为需要,以雕刻人物形象为宗旨,没有半点儿的多余,简洁、朴实、和谐、流畅,形成一种流动的韵律美。

值得一提的还有北京曲剧团演出的话剧《怀清台》。该剧是小剧场实验戏剧,是一部非现实主义风格的历史悲剧,演绎了秦朝时期中国第一个女企业家巴清(巴寡妇)与秦始皇之间关于长生不老丹的一段政经悲史,是一部融历史底蕴与当代思悟于一体的有关“运”与“脉”的作品。该剧取材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古代涪陵(今重庆彭水)巴寡妇清的记载,讲述了“重农耕、重军功、重吏治”的秦始皇在垂老之时追求长生不老,驱逐涪陵工商业人士迁往南阳耕种。寡妇清为了保护本地工商业发展,从咸阳宫到琅琊台,冒死求谏秦始皇,以炼制长生不老仙丹的承诺求得生机的故事。然而,为虚无的长生不老,秦始皇等到鬓发霜白,炼丹百姓亦逃脱不了离乡背井和割舍生命的悲惨结局。导演梧桐在该剧的舞台呈现方面进行了话剧民族化的探索与追求,剧中十几个角色全部由戏曲演员扮演,荒诞风格的服装设计和怪异的脸谱造型,比较贴切地映衬了剧中人物虚无、荒诞的思想与人生追求。在演出过程中,戏曲打击乐全程贯串,以快慢强弱的节奏与诗意化的语言相融合,烘托出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及其在强权压迫下的悲苦心情。

《她弥留之际》和《收信快乐》则给人以另一种启示,即艺术家如何运用艺术的思维把简单的事件开掘出深意,演绎出人间真情。

《她弥留之际》(北京人艺)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关于爱的谎言。其突出的特点是:把谎言写成了真实,或从谎言中写出了真实。编剧实在高明,他让剧中的几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在误会中发生了联系,产生了爱情,滋生了亲情,而且让观众看了不觉得虚假。这说明他对生活是有深刻了解的,不然,他不可能把谎言写出生动的细节和动人的情感来,而且还让人相信,觉得好看好玩又有艺术趣味。尤其是剧中的年轻姑娘金娜的举动——她莫名其妙地得到苏菲亚老太太赠送的珠宝,原以为老太太想孙女心切,实际她心里明白,她把珠宝送给金娜之时就没有想得到回报。结果是,金娜拿走了珠宝后居然又回来了,而且把珠宝也如数带来了。这一笔写得令人感到温暖。

《收信快乐》(福建人艺)的导演陈大联的高明之处在于把一个普通、乏味的故事变成了有趣的演出。该剧没有什么大的舞台动作,也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故事情节。舞台上的男女主人公读了四十多封信,在一封封来信中“读”出了两个普通人几十年的人生道路、情感发展和生活状态,“读”出了真情,“读”出了爱意,让观众领略到那种超越世俗的相互关爱。该剧的创作真正是以小见大,在普通中见惊奇,在平凡中见深刻。

三、历史剧创作的现实表达

有人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当我们去讲述历史时一定会有自己的观念融入其中,通过历史人物的口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借古人块垒,浇今人心绪”,或许这就是当代性吧!正因为如此,历史才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历史剧才会有吸引今天观众欣赏的艺术魅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本年度出现的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话剧《大清相国》《天下粮田》《大江东去》《甲午祭》等,才具有了当代意义。

《大清相国》(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当代的视角去描写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深入开掘历史上反腐题材的深刻含义,以做人、为官、忠君、爱国为切入点,通过对陈廷敬等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以及官场的黑暗,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揭示了道德、人格在人生、仕途中的重要作用。该剧以细腻的笔法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代表的清官形象。他聪明有才,智慧能干,却因直爽敢言,惹怒官场权贵,屡遭打压,但他意志坚定,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他徜徉于官场几十年而不倒,就在于他不忘初心、不弃理想,尽管他也常常感到无奈与痛苦,但他始终保持着洁身自好的品格。該剧写出了他的复杂性格——忠心与良心、友情与爱情、铁面无私与人性善良的矛盾,使这个人物非常鲜明、生动、活灵活现。同时,该剧还以陈廷敬、张汧、郑恒、高士奇等人物的人生道路为观众提供了如何选择生活道路的思考。

《天下粮田》(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从事关国计民生的粮田入手,通过廉吏刘统勋与以讷亲为首的贪腐集团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折射出人性的善恶忠奸。刘统勋因妄议皇庄废弛而被贬为庶民,但他不卑不亢,坚持以法护田,以律治田,命寄沃野,血洒田畴,最终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击败了盘踞朝廷中枢的“铁帽子王”讷亲的贪腐集团,保住了大清国的耕地红线,为今天的现实提供了警示。

《大江东去》(宁波市演艺集团)通过对甬商的创业道路、人生历程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精明的商业智慧、高尚的道德操守,以及在民族利益面前所展现出来的坚毅的人格与爱国情怀。剧中通过对年轻一代甬商洪一龙等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以人物的品格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其在经商活动中的坚韧力量,尤其是在日寇以势压人的蛮横挤压下的不屈不挠和果敢的出击与抗争,体现着中华民族坚毅、顽强的抗争精神,令人敬佩,给人鼓舞。

《甲午祭》(山西省话剧院)展示了一幅19世纪晚期东亚局势图,通过对李鸿章这位晚清政府“裱糊匠”经历的描写,回顾了清政府对日外交及甲午战败的全过程,探寻了其战败的原因——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腐败须铲除,变革须彻底。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也描写了中国人在耻辱中觉醒奋发的激情,中华民族只有自强才是唯一出路。

《遥远的乡土》(江西省话剧团)描写历史人物余墨林的敢于担当、克己奉公的凛然正气。他在朝为官时为挽救部下,宁愿丢官而自己一人担责;回乡务农时仍胸怀天下,造福乡民,其无私精神与浩然正气令人钦佩。

《韩文公》(广东省话剧院)写韩愈被贬潮州刺史,但他仍然以爱民忠君之心,为民排忧解难,整饬歪风邪气,铲除奸恶势力,兴学育人,发展水利农耕,实现了“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心愿。《铁血道钉》(佛山艺术剧院)通过描写詹天佑1905年修建中国第一条京张铁路的故事,赞扬了詹天佑“实业救国,铁路兴邦”的雄心壮志,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伟大理想,以及冲破外国势力种种打压、阻挠的顽强毅力。该剧的演出有激情,充满正气,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兰陵王》(国家话剧院)描写权力与人性的矛盾与较量,给人以警醒。《成兆才》(承德话剧团)通过描写民间艺人成兆才曲折艰难的成长历程与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与发扬精神,鞭挞了黑暗旧社会的丑恶现象。

值得称道的是《赵一曼》(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创作,通过革命者赵一曼真实的人生经历与成长过程,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革命者的精神追求,写活了一个母亲、妻子饱满的精神世界,写出了一心为国家兴旺、为民族解放、为人民自由而甘愿奉献的英雄气概。赵一曼的事迹不仅震慑敌胆,而且鼓舞后人。

四、现实题材的审美突围

描写现实题材的话剧作品很多,但质量上乘者并不多,这一直是近年来话剧创作的一个瓶颈。其原因:一是现实题材的话剧难写,没有艺术功力的人很难从现实中提炼出生活的实质,讲不好故事,平铺直叙的描摹生活,人物形象不鲜明,语言没趣味,缺少艺术吸引力。二是一些以先进模范人物为素材创作的戏,多是唱颂歌,讲好人好事,不敢写矛盾,戏立不起来,人物形象不突出。这种现状在2017年的创作中多少有了一些改变。

《干字碑》(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根据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支部书记毛丰美的先进事迹创作。该剧值得称道的一是写出了矛盾,二是舞台形式新颖。毛丰美为发展农村经济砍树被人举报,被公安局抓走,由此让人们看到了想做好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舞台表现形式比较新颖,编剧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通过与毛丰美交往密切的人的回忆为这个人物“塑像”,有县委书记、车奶奶、曹主任、老犟牛、毛妻等,故事从毛丰美死后讲起,形式比较鲜活。但对毛丰美内心矛盾的描写仍然不够丰富,表现与家人的矛盾只有不顾家、不管孩子等。

《铁杆庄稼》(宁夏话剧团)写得满台生活,情感真挚,把精准扶贫的理念融进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让观众看到了一种生活真实与情感真实。如剧中描写沟底村的支部书记段冬林为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组织村民外出打工,可是村里的老人们没人照顾。他与赵天贵商量办一个小食堂,可是没有钱。他以假结婚为由从父亲段老抠手里“骗”到六万元,结果被父亲发现,父子俩顿时起了冲突。段冬林的计划被打乱,独自苦恼不堪。是他的母亲偷偷地把存折交给他。此时此刻,人们才真正看到了爱的实质——它既是自私的,又是无私的。舞台上所涌动的浓浓亲情令人动容。

《人民的名义》(国家话剧院)是一出描写“反腐”题材的戏,但创作者没有对贪官们的贪腐事实与案件着墨过多,而聚焦于贪腐者与反贪者之间的情感纠结与人格较量,重点写人的成长与异化,弘扬了正义战胜邪恶的民族正气。

《家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亦真亦幻的描摹中讲出了生活的真谛,揭示出人生的哲理。生活化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在平静的生活中掀起一道道生活的波澜,给人以诸多的人生感悟。该剧由老艺术家张先衡、许承先、宋忆宁主演,更增添了生活的味道,凸显了话剧的艺术魅力。

《雨夜》(沈阳话剧团)通过一次同学聚会写出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与生活追求,写出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异化现象,故事虽平常却也触目惊心。有些人的变是自身原因,有些则是身不由己,有些是身陷其中而不自知,归根结底还是为名和利所累,在金钱利益面前失去了自我,这是人生最可悲的。

《薪火》(重庆三峡歌舞剧院)围绕三农问题描写四川天坑村改变贫穷面貌的故事。情感真挚,内容接地气,写出了脱贫致富路上人们的复杂心态以及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豪情壮志,塑造了田景秀等人物的鲜明形象。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扶贫工作的实质——不只是给钱,更需要给思路。语言通俗、幽默、感人,富有情趣。

《你若离开我便浪迹天涯……》(国家话剧院)是一部关注中国当下普通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音乐剧。剧中通过一家三代人讲述自己和家人的故事,意在喚起更多年轻人关照老人、关注家庭,学会宽容、理解与爱。“一家人一扇窗,爱是温暖光亮。一个人去远航,家就是避风港。”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步使该剧的演出具有浓郁的艺术趣味。

《谷文昌》(国家话剧院)中塑造了敢作敢为的人民公仆形象,《闺蜜》(哈尔滨话剧院)写不同的人生追求在家庭、婚姻中引发的种种矛盾,《大雪》(鞍山市艺术剧院)描写人格成长、心灵救赎的故事,都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

《情陷阿克塞》(武警文工团)是在《让你离不成》的基础上重新修改创作的一出喜剧。描写边疆部队的官兵与战士的关系,以及连长与妻子的矛盾,把严肃的人生问题以喜剧的形式呈现,机智、诙谐、幽默,又严肃认真,让观众在艺术审美的愉悦中思考着人生道路的选择与生活态度的表达。

五、民营话剧的发展

就2017年话剧创作与舞台演出而言,民营话剧创作不如往年红火,但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一些作品,如《海上花开》《结伴关系》《留取丹心》《皇城根下》《我爱我房》《广陵散》《呐喊》《秋梦》等。

《海上花开》(编剧王甦)写了四个追逐“梦想”的年轻人自主创业的故事。江海不满于妈妈安排的“前程”,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干想干的事。妈妈一气之下断了他的生活费,他便将妈妈的一套房子偷偷出租。他的豪爽与仗义终于收获了一片真情与爱情。樊花是金融界的女斗士,为了支持男友放弃出国,结果被甩了。一厢情愿的梦想破灭,樊花重新认识了自己后,与靠自己打拼的高上天走到了一起。林开颜没有多高的学历,靠着勤奋去追求人生的梦想,与江海一起开了“海上花开”咖啡店,走上自谋生路的创业之路。该剧生活气息浓厚,处处显示着青春、阳光的灿烂情绪,令人赏心悦目且受到鼓舞。

《一双眼睛两条河》(鼓楼西剧场)是一部描写人的心灵情感的话剧,具有诗意的底蕴。剧中通过描写两个素昧平生的人——音乐爱好者白露与诗歌评论家黄雨的偶然相识与交往,写出了两个纯真至善的人的倾情交流。剧中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没有丰富的戏剧性,但人性的纯真与现实的复杂、理想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奈却使这个戏充满了内在张力,使这个戏在平静中蕴藏着汹涌波涛。而人物的主观理智又使这情感波涛化为涓涓细流,观众在这波澜不惊与和风细雨中似乎感受到了生活的本真,在遗憾与无奈中依然使自己干涩已久的心田获得了些许滋润。

《广陵散》(北京市演出公司)以历史上“竹林七贤”的故事创作。这是一出有着浓郁审美意蕴的戏,有散文诗般的美感。舞台呈现通过写意手法演绎出深刻的主题,对读书人命运的思考具有相当的深度。该剧以群体形象探讨中国文人的人生选择和人格精神。他们坚守理想、崇尚自然、淡泊名利,脱俗飘逸、抒浩然之气,尽显魏晋之风骨。主人公嵇康作为一代名士、文坛领袖是儒雅的典范与文人良知的象征,他刚正不阿,赴死之际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以生命彰显人性,在升华其人格的同时,更是在精神层面深刻地定义了死亡的意义与人文的价值。该剧在继承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努力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之中,探索话剧表演艺术与戏曲表演艺术的最佳契合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致命咖啡》(上海安可艺术团)是一部以“瘾藏者”为题材创作的音乐剧,以爱情的力量拯救“瘾藏者”,是该剧的中心主旨。当剧中人张然吸毒的事实暴露后,有嫉妒者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有同事们恨铁不成钢的埋怨,有旁观者的笑话与揶揄,更有小题大做的打击报复。而他的恋人赵冰冰却是另一种态度,她决心用执着的爱去挽救张然,召唤他回家,给他悔过自新、重新站起来的精神力量。“给他最后一次的希望,在悬崖边伸出双手,给他走出阴霾的力量,重新开始,面对伤疤。”这歌声唱出了赵冰冰的心声,唱出了她对张然的希望,更唱出了她心里的坚韧与力量。该剧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表演活泼,歌声优美,音乐动听,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观众在欣赏艺术美的过程中也情不自禁地思考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对“瘾藏者”如何滑向悬崖、走向深渊的思考。

《我是余欢水》(繁星戏剧村出品)根据长篇小说《如果沒有明天》改编。余欢水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猥琐、懦弱、胆小,是一个“怂到家了”的软蛋。在公司不受人待见,在家里也没有地位,岳父、岳母看不起他,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在一次体检中,余欢水被检查出患了胰腺癌。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但他还想实现很多人生的梦想,过过甜美的生活。于是,他去了临终关怀中心,闹了很多哭笑不得的事情。他敢于与恶意碰瓷的不良行为进行搏斗,因此而成为受表彰的“大英雄”。但他依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为他是个穷光蛋。只有一件事让他兴奋了,他的癌症是被误诊的。该剧是一部轻松的生活喜剧,舞台演出生活气息浓郁,表现出一个身处底层的小人物的苦辣辛酸。

《汇贤坊》(上海现代人剧社)写上海一个老城区“汇贤坊”石库门弄堂拆迁的故事,写出了普通市民的复杂心态,是一出非常接地气的演出。舞台设计非常精致逼真,该剧的演出改变了民营戏剧制作粗糙的现象。

《青春之歌》(北京联合大学)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剧作,是一帮年轻的学生在青年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的一部创作。他们不仅演出了历史上青春似火的人生事迹,也思考着自己的生活道路与人生选择,给观众留下了艺术上的审美意趣,同样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一种观照。

而《结伴关系》《呐喊》和《秋梦》的可贵之处则在于编剧的剧本创作和导演的舞台呈现都具有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

《结伴关系》(结伴之家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出品)反映当下的婚恋生活状态,探讨解决发生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的种种矛盾的另一种思路。剧中以超脱婚姻、家庭的视角反思婚姻、家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整个舞台演出节奏流畅,舞美设计简洁、大气,通过几块洁白幕布的拉动,形成不同的表演空间,具有写意性的诗意美感。导演顾雷的舞台呈现富于创新。

《呐喊 》(武汉江湖戏班戏剧工作室演出)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它秉承了鲁迅先生的精神,直面当下,直面社会现实,淋漓地、彻骨地反思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的可能。大胆的想象,恣意的表演,处处显示着青春的、动态的活力。导演郎剑飞的天马行空使舞台呈现流淌着生活的诗意、 人生的哲理。“赵太爷”一场,用民间艺人说书人讲述阿Q对赵太爷的态度与看法,形象地描述了赵太爷的行为举止。“鸡飞狗跳”一场表演的形象化,以肢体语言表达生活的本真,演员的表演非常形象。结尾“集体朗诵”《〈呐喊〉自序》,让观众感受到没有动作的表演,传递着不一样的精神,把鲁迅原作的精神主旨通过语言的塑造深入每个人的脑海,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

《秋梦》的实验性是以梦境反观现实,以梦境映照现实,以梦境的视角探索现实中人们的心灵真实。剧中描写一对在现实中相互怨恨、发誓老死不相往来的同母异父的姐弟,但他们在自己无法控制的梦境里却是另一番情景——一种斩不断理还乱的情结,由亲情与血缘所形成的无法挣脱的关系,一种无法忘怀的感情。现实中的恨,在梦里却互相关心着;现实中不自知的很多事情,在梦中明白了。姐弟俩的反目,是因为姐姐外出打工,干什么都不成功,非但没挣到钱,还常常跟父母要钱,跟弟弟要钱,而且还不还,实际是无力偿还。久而久之,家人都疏远她。但弟弟的态度却不同,尽管他认为,如果是亲姐就不会这样对我,可“她毕竟是我姐”。他心里是这样想的,可感情上却依然难以接受这样的姐。想忘却不能,想接近又不愿,心里的一切纠结在梦中出现了。他爱姐姐,又恨姐姐。然而无论他怎样地恨,却始终不能忘怀姐弟感情。在爱与恨的交融中,他发现恨其实也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正因为恨才激发起他对姐的关心——“你在那边过得还好吗?”同样,姐姐也没有忘怀弟弟,她想解释,可是没有人相信,索性就吵架,互不相让。可是,她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对弟弟的情感。这时她才发现,对弟弟的爱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金钱既无法代替亲情,也无法割断亲情。因此,她也常常在梦里关心着弟弟。正是这样的梦境,拉近了姐弟俩在现实中的情感,从彼此走进对方的梦里逐步发展到现实中的和解。舞美的设计非常巧妙,用“物化”的形式表现人的情感,表达人的心灵情境。舞台设计是大小两个房间,弟弟坐在床上自言自语,述说着自己的梦;姐姐活动在另一个房间,也在独自述说着一切。表现梦境交叉的时候,是姐弟俩语言的交叉——他们会同时回忆起同一件事,两个生活在不同空间的人像是在对话,实际上不过是梦里的所想而已。当姐弟俩的情感逐步接近时,两个“房间”逐渐合二为一,即弟弟的“小房间”融入姐姐的“大房间”,暗示着他们的心灵接近与现实中的行动接近。该剧用虚无的梦境、情感的暗示、语言的交叉(类似于“隔空对话”或“无线交流”)的手段,反映了人物真实的情感和现实世界的一种真实的生活形态,很有艺术的意味。

《婚姻情境》(鼓楼西剧场出品)是非常有生活深度的戏。写家庭、婚姻从夫妻的性生活入手,“寻找婚姻的灵魂”,在寻找中发现性生活在两性婚姻中的重要性。约翰和玛丽安是一对登上《妇女时尚世界》的模范夫妻。多年来他们几乎不吵架。然而突然有一天,这座中产阶级高知家庭的城堡轰然倒塌。原来不吵架的背后是“我想要甩掉你已经足足想了四年”。于是,他们分居,离婚,与不同的情人恋爱,再婚,却永远也找不到理想的伴侣。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他们分别避开自己在法律意义上的伴侣,又一次幽会在一起。作者试图通过自己对家庭、婚姻的认识与理解,以寓言式的笔墨写出婚姻生活的实质和家庭生活的现状,细腻、深刻、有寓意。

六、儿童剧的成长

中国儿艺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与往年一样,好戏连台。本届儿童戏剧节的特点从剧作的主题到舞台演出都非常鲜明。

(一)以“成长”为主题的创作

儿童剧创作,不只是给孩子们欢乐,还应该引导孩子们成长,或者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不同的道路参考与借鉴。本年度就出现了几部以“成长”为主题的儿童剧,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戴“星星”的孩子》等。这些作品不仅让孩子们受到了艺术熏陶,更让他们认识了“成长”的概念,初步体悟到“成长”的意义。

《山羊不吃天堂草》(冯莉编剧,中国儿艺演出)聚焦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历程,启发少年儿童对人生的思索。少年明子一直不明白:“山羊为什么宁可饿死也不吃天堂草?”带着这样的疑问,他跟随师傅三和尚和师兄黑罐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谋生。在生活的艰辛和世态炎凉中被一步步逼到了人性抉择的悬崖边。在经历了“骗雇主的工程款”的“心灵搏斗”中,在经受了一次次灵魂的拷问中,明子渐渐地悟出了“山羊不吃天堂草”的人格隐喻。同时,他也在艰难、挫折、坎坷、磨难的现实中慢慢地懂得了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于是,他从“跌倒处”爬起来,抖掉身上的灰尘,又继续上路了。作为一部“成长戏剧”,该剧从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宽阔视野中去思考生活,去体悟人生真实的含义,对于今天少年儿童的“成长”来说,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与思考作用。

《戴“星星”的孩子》(济南儿艺演出)描写抗战时期一个“孩子剧团”的成长故事。写孩子们在磨难中成长,在艰苦岁月中的亲情和友情,为梦想而奋斗的信心与勇气。尽管时代不同,但由于写出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共同的梦想与亲情,一下子拉近了与今天孩子的距离。该剧生活气息浓郁,充满喜剧风格,塑造了一个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形象。聪明、任性的星豆,憨厚的狗墩,秀气、乖巧的柳荫,率真的英子,淘气的小快板,爱吃零食的胖丫,他们性格各异,争强好胜,互不服气,可是一旦遇到困难又如兄弟姐妹一样亲近。而“孩子剧团”智斗日本鬼子的场面更让小观众们兴奋不已。这些生活在抗战时期的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对今天的孩子也产生了启发作用。

《人参娃娃》(编剧王继厚、刘喜廷,辽宁儿艺演出)描写孩子们在与恶势力抗争中成长。该剧是三十多年前的剧目,今天演出依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即兴喜剧《谎言!卡布奇诺》(台湾如果儿童剧团),是一台令人惊奇又有着浓郁艺术趣味的剧目。该剧是以意大利著名剧作家哥尔多尼的喜剧《一仆二主》为蓝本创作的。但是,如何把一个成人剧改编为儿童剧,从中亦可以看到该剧编導演的智慧与创造的才能。剧中主人公卡布奇诺是一个聪明、勤劳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甚至有些狡猾的普通人。因为吃不饱饭,他外出打工,想多赚钱同时找了两份工作。于是,他便成了佛林嘟嘟和他的恋人拉希娜两个人的仆人。而拉希娜的父亲帕斯达老爷不喜欢佛林嘟嘟,反对女儿嫁给他。于是,拉希娜在女仆妮斯的帮助下逃离家庭,去寻找恋人佛林嘟嘟。想不到两个人住的是同一个饭店。这让卡布奇诺犯了难。为了不被两个主人发现自己的真相,他东躲西藏,欺上瞒下,左右逢源,却欲盖弥彰,不断露出很多马脚,闹出许多笑话,令人忍俊不禁。戏也就在这种阴差阳错的情境中推进、发展。正是因为卡布奇诺的关系,拉希娜才知道了佛林嘟嘟的消息。她最终说服了父亲,与佛林嘟嘟团聚,如愿以偿,皆大欢喜。演出有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融入杂耍和舞蹈动作,边唱边舞,连戏曲的武打场面也借用过来,在舞台上上下翻飞,增加了可看性和趣味性。同时用优美的歌声营造出一种欢快浪漫的舞台气氛,体现出一种互相关爱的情感,洋溢着一种和谐祥瑞、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让观众看着开心、愉悦,还有几分感动。尤其是剧中人物经受了种种波折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时,剧场内的观众无不为他们感到高兴,连笔者自己也感到心情舒畅。

(二)以艺术的“机巧”开启智慧“美”

如果说“寓教于乐”是儿童剧创作所需要遵循的规则,那么,以艺术创造的“机巧”开启“美”的想象,拓展智慧的表达,也应该是儿童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届儿童戏剧节演出的《量身定制》《木偶马戏团》《小吉普·变变变》等就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这些作品中“教”的成分不是很突出,但是,它以创作的“机巧”产生趣味,以美的表现传达智慧的灵感,不仅吸引了孩子们观看的兴趣,同时也给孩子们以启发与思考,促进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智力的开发。《量身定制》(以色列火车剧团)是一个人表演的儿童剧,是一部结合了木偶、音乐与杂耍、魔术的儿童剧。不是讲故事,虽然也写了一个小裁缝,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是以技巧“制造”趣味,利用普通的生活用品如缝纫机、衣架、木盒子等开掘新意,在“机巧”中展示表现新奇的美,在玩耍中呈现艺术趣味,凸显创造的智慧,让观众在好看、好玩的惊讶中享受开动脑筋进行创造的快乐。如缝纫用的盒子突然变成了一架钢琴,缝纫用的针和线又变成渔夫手中的鱼钩,缝纫机的脚踏板能够踏出大海的波浪,挂衣服的架子可以模拟人的动作抬胳膊、摇头晃脑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却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好奇。演出结束后,表演者又把这些“秘密”一个个当众解开。“哦,原来是这样!”孩子们在恍然大悟之中感到惊讶不已。《木偶马戏团》(捷克大篷车剧团演出)是由两个人表演的提线木偶剧,表演技巧精美绝伦。狮子会张口,不吃人;白马会抬前腿,跑动如飞,四蹄嗒嗒;木偶人会在单杠上做各种动作,非常灵活逼真。这是真正把“假的艺术”演成了“活的形象”,演出了木偶的感情。《小吉普·变变变》(中国儿艺)中利用香蕉、苹果、黄瓜和海绵、毛巾、刷子、笊篱等日常生活用品创造出各种形象,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匹诺曹》(西班牙戏剧院)利用纸板和木条创造出多元化的新形象,在充满想象力的创造中尽显艺术的趣味。《皇帝的新衣》(浙江话剧团)超越文本中的故事,进行新的解读,引发孩子观赏的兴趣。《成语魔方(二)》以形象讲述成语故事,增加了观赏的趣味,也加深了对原作的理解,引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曹文轩兄妹和小雨姐姐的开心故事会》以故事会的形式,请名作家进行阅读示范,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增加了孩子们阅读的乐趣,深得孩子们喜爱。

责任编辑 原旭春

猜你喜欢
话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台上
再见啦,秋天!
《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在沪首发
画与话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