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房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2018-09-10 11:49刘恩来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病原防治措施

刘恩来

摘要 对葡萄房枯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葡萄曲霉腐烂病;病原;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3-081-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3.033

Abstract The pathogen, infection cycle, epidemic law and symptoms of grape grain blight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targeted agricultural and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rape aspergillus rot;Pathogen;Symptoms;Control measures

葡萄房枯病,又名葡萄軸枯病、葡萄穗枯病、葡萄粒枯病。该病分布范围很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广东等地区。文中对葡萄房枯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旨在对该病进行科学防控,并为葡萄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1 病原及特征

葡萄房枯病病原菌的有性阶段为葡萄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baceae Cav.),异名浆果球座菌[Guignardia baccae(Cav.) Trcz.],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葡萄房枯大茎点霉[Macrophoma faocida(Via. et Rav.) Cav.],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1 形态

子囊壳扁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埋于病组织皮下,具突出孔口,大小为200.0 μm×180.0 μm。子囊无色,圆柱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纺锤形,大小为(15.3~24.0) μm×(6.0~9.5) μm,子囊间有侧丝,线状无色,具2~3个隔膜。

分生孢子器半埋生在寄主皮下。椭圆形,暗褐色,顶部孔口突破表皮外露,大小为(104.0~320.0) μm×(80.0~ 240.0) μm。分生孢子器内壁密生一层分生孢子梗,短小,圆筒形,单胞,无色,长25.0~30.0 μm,顶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6.0~24.0) μm×(5.0~7.0) μm。

1.2 特征

葡萄房枯病病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是PDA,光照条件有利于该菌的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25℃,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菌丝致死温度是56℃经10 min。

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

30℃,分生孢子在全光照和全黑暗的条件下均能萌发,光照条件较黑暗条件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在52℃以上。

2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果、病穗轴或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子囊世代地区子囊壳也是主要越冬器官。有研究认为,菌丝体也能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壳。越冬后的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气温回升、降雨或湿度大条件下释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

3 发生规律

葡萄房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菌丝生长适温35℃,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最适于病菌的繁殖。不同葡萄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一般欧亚系统的葡萄较感病,如龙眼等;美洲系统的葡萄发病较轻,如黑虎香等。由于房枯病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因此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弱、郁闭潮湿葡萄园发病重。

4 危害症状

葡萄房枯病主要危害果实、果梗和穗轴,发生严重时也危害叶片。先在果梗基部或近果粒处现淡褐色病斑,外具一暗褐色晕圈,后逐渐扩大,色泽加深,当病斑绕梗一周,小果梗即干枯缢缩,病菌又从小果梗蔓延到穗轴上。这几个部位的具体发病情况如下:

4.1 穗轴

穗轴染病初呈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变黑干缩或穗轴僵化,其上也生小黑点。致果粒全变成黑色僵果,挂在蔓上不易脱落。

4.2 果粒

果粒染病,初仅果蒂部失水萎蔫,出现不规则褐斑。后渐扩展到全果,变紫或变黑后干缩成僵果,在果粒表面长出稀疏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果实着色后发病多。

4.3 叶片

叶片染病,呈圆形小斑点,后扩大,病斑中部灰白色,边缘褐色,后期病斑中央散生许多小黑点。

5 防治方法

葡萄房枯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生长季节注意雨后排水,并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化学药剂,以达综合防治的目的(表1、表2)。

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结合叶面追肥,每隔7 d喷施2次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77%的速克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轮换施用。幼果时不宜使用波尔多液,以免果实出现果锈。病中期结合叶面追肥喷施25%的瑞毒霉和70%代森锰锌混合(又称58%瑞毒霉·锰锌)400倍液,每隔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即可。发病严重区2次药间隔时间为15~20 d,发病轻的地区可适当延长。全年防治用药提倡选用2种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宪争.葡萄白腐病、黑腐病及房枯病的区别与防治[J].天津农业科学,2002,8(3):19-20.

[2] 高术国,苏翠军,贾新军,等. 葡萄房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 山西果树,1992:(2):461.

[3] 任中兴. 葡萄房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园艺,2009(12):87.

[4] 张冬梅,沙丽,迪力夏提,等.葡萄房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村科技,2001(8):13.

[5] 刘博,杨红,傅俊范,等.葡萄房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221- 224.

责任编辑:刘赟

猜你喜欢
病原防治措施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延安市宝塔区苹果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患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临床分析
猪口蹄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