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居民对就业集聚区的健康性感知研究

2018-09-10 03:21李孟飞张景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北京

李孟飞 张景秋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CBD、金融街、中关村等10个典型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的自感健康测度问卷调查,利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城市居民对其所处的就业集聚区的健康性感知,以期为北京的健康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案例支撑和政策建议。1)北京城市居民对就业集聚区的健康性感知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西南—东北方向优于城市中心区,西南方向优于东北方向;2)健身、饮食与居民自感健康之间存在相关性,而建成环境对于居民的健身运动和饮食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3)根据健身、饮食与自感健康测度的差异性,将北京10个典型就业集聚区划分为4种不同的集聚类型。

[关键词]健康性感知;自感健康调查;就业集聚区;建成环境;北京

[中图分类号]D 66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8)03-0031-11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perceived health measurement of the employees in ten typical job-clusters in Beijing, such as CBD, Financial Street, Zhongguancun, ect., the health perception of Beijing urban residents in the job-clusters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correl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methods, and certain cas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healthy city planning of Beijing are provided. 1) There are certain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health perception of their job places among the urban residents in Beijing, that of the southwest and the northeas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entral area; 2) There is a correlation among fitness,diet and perceived health,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residents fitness and diet; 3)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fitness, diet and perceived health, ten typical job-clusters in Beijing are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aggregation.

Keywords: Health perception; Perceived health survey; Job-clusters; Built environment; Beijing

引言

健康問题几近成为普遍性的全民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期间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提高人民整体健康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早期对于健康的定义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但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健康的概念也随之深化。世界卫生组织(WTD)定义健康为:健康不再只是单纯地指生理上没有疾病,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此时的健康观念也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人们的健康状态不单与人体生理特性(基因、发育等)、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还会受到城市密度、可达性等城市建成环境要素影响[2]。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不断蔓延,城市形态、功能都趋于复杂化,城市建成环境特征有了显著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体力活动的缺乏、依赖机动化通勤方式等,都会影响到人体健康[3]。目前,城市建成环境会对人体健康性产生影响这一结论已得到广泛认可,研究多是以居住区环境为研究主体[4],探索其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但在锚点理论中,工作地作为居民日常活动轨迹中停留时间较长的节点,也是频繁到达的地点,与居住地构成居民日常活动轨迹的两个重要节点[5]。

在工作日个体基本都是处于工作地当中,大部分活动也是围绕在工作地附近进行的,其建成环境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工作地开展相应研究,以推动健康城市建设,为全民健康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

1.1自感健康及其测度

对于从业人员健康性的评价,是通过在问卷中设计了有关被调查者的自我健康评价的题目来实现的,也称为自感健康(Perceived health)。自感健康是指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综合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各方面情况的总体评价[6]。自感健康不仅测量过程简单易行,同时能可靠地测量出个体的客观健康状况[7],也是对自身客观生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心理健康情况的综合感知[8],比起单独的生理健康评定更能有效地代表个体的健康情况。国外诸多学者也通过长期的、大规模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如Wolinsky等[9]进行了为期7年、对象多达7 527人的研究,发现住院病人的自感健康要明显差于普通人;Maddox[10]在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后也得出自感健康状况与医生所评定的身体状况之间有着持续的、正相关关系,且自我主观评价的健康结果比之医生的估计结果更稳定;此外,Rosen[11]、Miilunpalo[12]、Franks[13]等学者也通过自身的研究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自感健康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健康测量方法[14],通过自我主观健康评价来判定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1.2研究数据说明

研究所需数据采集来自2017年7月至10月完成的“北京就业集聚区周边环境对从业人员健康性的影响”调查问卷,按照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分布的密度,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界定为该就业集聚区中的从业人员。本次调查回收问卷

1 193份,删除有缺失、错答等情况的无效问卷,获取有效问卷共1 029份,有效率86.25%。

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团队将调查时间设定为每周一至周五工作时段,并在调查前确认被调查者为在此地工作的从业人员。同时考虑到北京中心城区范围内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其工作场所多以写字楼为载体,因而参考写字楼点位分布的集聚特征,将研究区域集中在北京城市10个典型就业集聚区范围内,即中关村、上地、奥运村+亚运村、望京科技园、鲁谷、金融街、国贸CBD、丰台总部基地、三元桥+燕莎和亦庄[15]。鉴于部分区域空间上的临近,将奥运村和亚运村、三元桥和燕莎分别合并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分析(图1)。同时,依据201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北京市全市就业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为6∶4,在样本抽取中男性要略高于女性,调查样本各项社会属性见表1,基本符合北京就业人口的总体特征。

2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健康性感知分析

为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健康与卫生系统反应性问卷中相关内容,在自我填答问卷中设置问题“在过去一年里,您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满意吗

”,并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将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该类询问条目可以有效地询问自感健康状况[16](见图2)。

自感健康满意度选项的赋值以调查问卷中5种回答的满意程度来衡量,为使调查结果更具可研性、比较性,需要将其评价结果数值化,使其具有可测性。因此,其等级选项按照百分制对满意度进行赋值(表2)。

针对本次调查的抽样群体,各就业集聚区自感健康得分公式为

K=(Ai×100+Bi×80+Ci×60+Di×30+Ei×0)/I 。(1)

式中:K为某个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自感健康满意度综合评价分值,I为各就业集聚区的样本数;Ai、Bi、Ci、Di、Ei分别代表在同一就业集聚区中选择“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5 个感知选项的样本数;以 100、80、60、30、0 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5个评价感知选项数值化后的赋值。

2.1健康性评价结果

根据式(1)的计算结果,北京城市就业集聚区被调查人群对自身健康的主观感知评价整体较高,平均得分为65.97分。其中,在鲁谷和总部基地就业的工作人员自感健康相对较好,得分分别为 72.56 和 72.02;而在亦庄就业的工作人员对自身健康感知较差,得分仅为55.83。(见图 3)

2.2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健身及饮食情况

目前,建成环境能够影响人体健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影响途径主要是通过体力活动和饮食,而建成环境中的公交地铁站点、休闲场所、健身场所、食品店可达性等则与体力活动和饮食有所关联,进而影响人体健康[17]。问卷中对于就业集聚区的从业人员体力活动中的健身活动以及饮食习惯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是否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性有所影响。

2.2.1健身与饮食对于健康性的影响

1) 健身对于健康性的影响

对于从业人员健身运动的调查,主要有“您工作日期间是否进行健身或运动”“您平均每周健身或运动的频率是多少”以及“平均每次健身或运动时间是多少”。为更好地分析健身运动对于健康的影响,将3个问题的答案分别进行赋值。“工作日期间参与健身运动”赋值为“1”,反之为“0”;

健身频率的具体赋值情况为:“天天参加”赋值为“4”,“每周3次及以上”赋值为“3”,“每周1~2次”赋值为“2”,“偶尔进行”赋值为“1”;每次健身时间的具体赋值情况为:“一小时以上”赋值为“3”,“半小时至一小时”赋值为“2”,“半小时以内”赋值为“1”。另外,不参与健身锻炼的其频率和时间赋值均为“0”。将每周的健身频率赋值与每次的健身时间赋值相乘,可大致得出其每周的健身强度。通过 SPSS 22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得出

是否健身、健身频率、时间以及健身强度对于自感健康的影响。

此外,健身与否以及每次健身的时间、每周健身的频率以及强度与自感健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3),说明健身运动对于自感健康有正向的影响,可以提高自感健康,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

2) 饮食对于健康性的影响

对于从业人员饮食情况的调查,主要有“您有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的习惯”“您工作日期间一日三餐规律”以及“您对于您现在的飲食情况满意”。赋值参照日常生活常识中其对于健康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例如,过多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对健康有害,则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的频率越高,赋值越低;一日三餐时间、数量越规律对于健康越有益,则赋值越高(见表4)。

通过SPSS “相关性”中皮尔森相关系数及其检验结果见表5。

三餐规律性以及饮食情况满意度与自感健康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平日里食用三餐较规律、对饮食满意度较高的人员的自感健康情况更好。此外,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的习惯

与自感健康呈现出不太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较少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的从业人员自感健康情况较好。从中同样验证了饮食对于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

2.2.2健身运动与建成环境的关系

为进一步探究就业集聚区中从业人员健身运动情况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查问卷中对有健身习惯的人员进行后续调查“您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场所健身或运动”,根据其回答,计算各个就业集聚区中从业人员选择不同类型健身场所的人数所占比例(图4)。

总部基地、中关村、亚奥、上地、三元桥+燕莎、鲁谷等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更喜欢的健身场所为公园,CBD、金融街、望京等就业集聚区的从业人员更乐意选择健身房为健身场所,而亦庄选择公园和健身房作为健身场所的从业人员比例相近;从健身情况的分布看,亦庄中健身人员占比最多,金融街次之,而中关村中健身人员占比最少,为45.98%(图5)。

为更好地反映各就业集聚区内从业人员的健身情况,直观地感知各就业集聚区内健身时间及频率的差异,将健身频率与健身时间的得分计算如下,其各就业集聚区内健身频率及时间得分公式为

Q=Ii=1(Ai×a+Bi×b+Ci×c+Di×d)/I 。(2)

式中:Q为某就业集聚区中从业人员健身习惯分值,i=1,2,3,4……I,I为各就业集聚区的样本数;Ai、Bi、Ci、Di与a、b、c、d分别代表在同一就业集聚区中选择的不同选项及其所对应的赋值分数。选项只有3个的D=d=0。

总部基地、中关村与三元桥+燕莎3个区域从业人员健身频率和每次健身时间均較少,其中,在总部基地就业的从业人员每周健身的频率最低,而中关村就业的从业人员每次的健身时间最少;望京、上地、亚奥地区、金融街和亦庄几个区域从业人员健身频率和每次健身时间均较高,就业在金融街的从业人员每次的健身时间最久,就业在亦庄的从业人员每周的健身频率最高;而在CBD和鲁谷的从业人员健身频率较高,而每次的健身时间较少,两个区域的健身情况相差不大(图6)。

2.2.3饮食情况与建成环境的关系

各个就业集聚区中从业人员饮食习惯有所不同,调查问卷中设置有“您工作日期间就餐时倾向于选择的地点”等问题选项,可探知饮食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图7)。

CBD、总部基地、中关村、亦庄、望京、鲁谷的从业人员饮食选择倾向于快餐店,金融街、三元桥+燕莎的从业人员倾向于选择公司食堂,上地的从业人员更多选择去饭店就餐,而亚奥地区的从业人员,选择公司食堂、快餐店和饭店的人数比例大致相同。

日常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习惯方面,完全不食用腌制油炸食品,保持健康饮食的人群比例较小,大多数为偶尔食用,虽知道该种食品会影响健康,但还是会偶尔食用以满足口腹之欲。较多食用该类食物(经常+几近每天)的从业人员主要就业于金融街、亚奥和亦庄,人数在区域内占比为20%左右。

工作日三餐规律性情况调查中,能够保持三餐规律的从业人员占比并不多,最高的是就业于鲁谷的人员,其占比也不过有61.54%。可见就业集聚区中从业人员由于工作等各种原因,三餐不规律的问题比较严重。其中,鲁谷、三元桥+燕莎、望京从业人员三餐食用习惯最具规律性,而上地、亦庄和中关村中从业人员三餐经常不规律的人数占比较多。

为进一步探究就业集聚区中从业人员饮食情况,分别对不同就业集聚区中从业人员的饮食习惯进行统计整理。根据上述赋值,将各就业集聚区内从业人员饮食习惯得分计算如下,计算公式参见式(2)。计算可知,CBD、三元桥+燕莎、上地、望京、中关村的从业人员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的习惯较好;鲁谷、三元桥+燕莎、望京从业人员三餐更加规律。(见图8)

3健康性感知空间评价分析

3.1健康感知的区域差异性

为了评价从业人员在不同就业集聚区表现出的健康情况,将北京市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自感健康、健身运动以及饮食情况得分汇总,从表6中可以看出,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各方面的分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由于不参加健身人员的比例较高,因而健身强度得分总体较低。

为了进一步揭示北京市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健康性区域差异的特点,对选取的10个典型就业集聚区中从业人员的3种指标得分(自感健康得分、健身强度得分、饮食满意度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表6,表7),并通过SPSS 22 进行系统聚类,再根据整体聚类结果,将10个就业集聚区分为4种健康感知区 (见图9)。

3.2健康感知的区域差异对比分析

1) I区

I区从业人员的健康及行为特征是对饮食和自感健康的满意度较高,健身强度较低。此类人员主要就业于鲁谷和总部基地。

I区中从业人员的自感健康得分较高,从业人员健身所选择的公园虽然对于健身的效果一般,但

其中的美丽景观、轻松氛围能够显著减轻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舒缓精神;同时,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平衡

人体能量消耗,促进生理健康,也能令就业于此地的人员心情愉悦,因而,鲁谷和总部基地的从业人员对于自我健康的评定较高。

2) II区

II区从业人员的健康及行为特征为健身、饮食和自感健康得分都处于中等位置,此类人员主要就业于金融街、亚运村+奥运村、望京、三元桥+燕莎。

金融街、望京的从业人员健身倾向于去健身房,其次是运动馆,健身时间和频率较高,健身效果较好;亚奥地区、三元桥+燕莎从业人员健身场所占比较多的为公园,次之的为健身房和运动馆,对于健身效果同样较为满意;饮食场所选择方面,在金融街、三元桥+燕莎、亚奥地区的从业人员选择公司食堂作为饮食场所的比例均占据优势,且三餐更具规律性,因而饮食满意度较高。但唯一例外的是望京,望京从业人员前往快餐店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其他场所,但其饮食满意度并不算很低。而自感健康的得分与健身、饮食息息相关,因而II区从业人员对于自感健康的感知也受到健身与饮食情况的影响,呈现中等的得分水平。

3) III区

III区从业人员的健康及行为特征为健身、饮食和自感健康得分都较低,此类人员主要就业于中关村、CBD和上地。

究其原因,中关村、上地的从业人员健身倾向于选择公园,甚至是街道这样的非专业性健身场所,其对于健身效果的提升有限,而CBD的从业人员虽然健身倾向于选择去健身房、运动馆,但其健身强度并不高,整体参与度不高;饮食方面,该区的从业人员去快餐店进食的人数占比有明显优势,而快餐店提供的多是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的几率较高。从业人员的自感健康情况与健身强度、饮食满意度成正比,同样得分较低。

4) IV区

IV区从业人员的健康及行为特征为健身强度得分較高,而饮食满意度得分和自感健康得分较低,此类人员主要集中在亦庄。

亦庄地区从业人员健身场所的选择性较为平均,去往运动馆、健身房、公园的比例相差无几,且健身的人群比例达到63.89%,因而健身强度得分较高;饮食方面,亦庄的从业人员较多选择的是快餐店,选择公司食堂和饭店的较少,是10个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中的最小值,选择健康饮食的比例较小,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的人群比例较大,饮食满意度较低。

4结束语

通过10个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的自感健康调查,探讨了北京城市居民对就业集聚区的健康性感知特征。

第一,分布在城市西南—东北方向的就业集聚区其居民健康性感知高于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就业集聚区,且西南高于东北,城市从业人员健康性和其所处的工作地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第二,从业人员的健身强度和饮食习惯对于自感健康评价存在一定的影响,从业人员健身强度得分越高,饮食越满意,其自感健康得分也越高,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论相符。

第三,针对10个就业集聚区的从业人员的自感健康得分、健身强度得分以及饮食满意度得分标准化后进行系统聚类,可以清晰划分出4种不同的聚集类型,反映了城市居民对4种不同就业集聚区及其建成环境的健康性特征的自我认知。

[参考文献]

[1]杜晓婷,侯文郁.现代健康观念改变与预防保健对策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2):159-160.

[2]林雄斌,杨家文.北美都市区建成环境与公共健康关系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 规划师,2015(6):12-19.

[3]鲁斐栋,谭少华.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2):62-70.

[4]阎宏. 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5]Golledge R G, Stimson R J. Spatial behavior: a geographic perspective[M].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1997.

[6]李慧娟,徐凌忠,王兴洲,等.农村居民自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7):851-853.

[7]Singh-Manoux A,Martikainen P,Ferrie J,et al. What does self ratedhealth measure? Results from the British Whitehall II and FrenchGazel cohort studies[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6,60(4): 364-372.

[8]邱慧娟,雷鹏,徐玲,等.自感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7):533-536.

[9]Wolinsky F D, Culler S D, Callahan C M, et al. Hospit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mong older adults: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episodes, length of stay, and charges over a seven-year period[J]. Journal of Gerontology, 1994, 49(5):240-252.

[10]Maddox G L, Douglass E B. Self-

assessment of health:a longitudinal study of elderly subjects[J]. J Health Soc Brhav,1973(14):87- 93

[11]Rosen R C, Contrada R J, Gorkin L, et al. Determinants of perceived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 structural modeling analysis[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97, 59(2):193.

[12]Miilunpalo S, Vuori I, Oja P, et al.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as a health measur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elf-reported health status on the use of physician services and on mortality in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1997, 50(5):517.

[13]Franks P J, Bosanquet N, Brown D, et al. Perceived health in a randomised trial of treatment for chronic venous ulcer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 Endovascular Surgery, 1999, 17(2):155.

[14]Orfila F, Ferrer M,Lamarca R, et al. Evolution of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in the elderly[J].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2000,53(6).

[15]甄茂成,张景秋,李孟飞.北京城市办公集聚区外部环境的主观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5):635-643.

[16]李坚.自感健康与客观健康的关系[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2(1): 139-142.

[17]李孟飞.城市建成环境健康性研究综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7,31(4):37-43.

(责任编辑李亚青)

猜你喜欢
北京
C919降落北京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想上北京华联
北京,北京
寻味北京
北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