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丽琨 陶群
[摘 要]文章基于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探讨了构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三个构建路径:全面从严落实主办高校的办学主体责任、全面优化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发挥外部统筹监督体系的最大合力。
[关键词]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命运共同体;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3-0025-04
校外学习中心作为网络教育主办高校在各地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基地、节点和终端,其中240多万的学习者在各地的校外学习中心学习。可以说,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成为网络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要改进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厘清主办高校、校外学习中心、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进这三方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文章围绕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探讨其内涵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的路径,以期推动网络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2013年,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出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各国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必要且迫切。这一理念不仅适应于我国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构建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构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的源泉动力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活动积极性的源泉[4]。这些需要使得各方不断去关注彼此并产生持续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不能只是主办高校、校外学习中心抑或教育行政部门单兵作战,需要这三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策应、有机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本质上就是相互之间的需要。在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中,主办高校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校外学习中心具体执行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共同参与。校外学习中心履行职责既需要来自主办高校资源与技术上的支持,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则是需要通过主办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把人们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落实到位。这三方之间相互促进,互为动力。因此,要构建命运共同体,形成工作合力,推进网络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厘清责任、优化互动是构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門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动态过程。构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命运共同体,要求利益涉及的各方围绕提升网络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厘清各方责任,理顺责任体制机制。着重优化治理主体的互动协调模式,以制度创新破解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结构性障碍难题。既要注重提升主办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内涵式发展的水平,又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统揽全局、宏观把控、协调各方、把握好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的作用;要把主办高校、校外学习中心与教育行政部门在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上的责任细化量化,把任务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全面推动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取得明显效果,促进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要在校外学习中心与工作人员之间形成生死与共的整体,提高校外学习中心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和竞争力;在校外学习中心各部门之间形成沟通顺畅、目标一致、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工作合力;在校外学习中心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其他学习中心的发展,最终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推动的新格局。
(三)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构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该是朝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奋进。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主办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的对经济和社会效益追求的共同心声,也拓宽教育行政部门履行职责的渠道,让这三方在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这一命运共同体中,找到并巩固各主收益的最大公约数,合力绘制出促进校外学习中心规范有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二、构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的良性发展,需要主办高校、校外学习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三方依托自身的优势特长,共同维护办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三者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着挑战,影响和制约了校外学习中心的发展。
(一)来自于主办高校的挑战
一是办学层次与质量定位有所偏差。一些主办高校把网络教育作为创收手段和渠道,过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没有把网络教育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统筹协调起来,人为压缩教育成本、降低校外学习中心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的要求。不仅没有主动满足学习者提升职业能力多样化的需求,也没有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二是网络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尽管各主办高校都建立了网络教育的专门部门,对网络教育有着比较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校内多头办学、精力分散、资源重复建设、资源融合力度不大等问题,影响了校外学习中心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教学秩序。
三是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失之于宽松软。一方面,一些高校对于校外学习中心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秩序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片面追求招生人数与规模,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在建设与管理上松软。另一方面,在校外学习中心,尤其是异地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上,一些校外学习中心长期招生规模极小造成学术性支持服务不到位的现象视若不见。
(二)来自于校外学习中心的挑战
一是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尽管大多数的校外学习中心都非常重视规范化建设问题,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对进一步规范校外学习中心的运行、工作人员的言行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部分制度本身过于宏观、笼统,缺乏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由此出现了政策不同程度地发生落地难、选择性执行的现象。如对于学习支持服务,虽说有明文规定要开展该项活动的原则性要求,但是缺少具体如何开展、怎么监督、如果没有落实该如何惩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措施,有的校外学习中心演变成只是开展招生、学籍、收费、考试等管理服务,而对于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等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几乎空白的场所。
二是工作人员能力培训流于表面。校外学习中心工作人员处在与学习者直接接触的最前线,其工作方法、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网络教育的效果。在现实中,工作人员培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首先是参加培训意识不强。一些校外学习中心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但大多都认为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已经足够满足当前校外学习中心工作的基本要求,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学习新知识上。其次是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效果不理想,效果难以有效运用于工作,造成部分工作人员基于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背景要求开展工作时,创新力度不够、思路不宽、方法不多。最后是校外学习中心唯招生能力论英雄。一些工作人员存在“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学习新知识上,还不如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招生,招生人数等同工作能力”的思想。
三是校外学习中心内部的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校外学习中心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意识不强,遇到问题却习惯性地找借口往外推诿“踢皮球”。一些校外学习中心同时与几个高校合作,导致不同高校对同一专业生源的恶性竞争,扰乱了教学的秩序。
(三)来自于外部督导体系的挑战
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致力于探索校外学习中心管理的途径和办法,建立起了一些督导制度,着眼于增强督导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推进了资源有效整合、监督全面覆盖。但随着校外学习中心所处环境和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些督导制度还存在着一些漏洞,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构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的途径
(一)全面从严落实主办高校的办学主体责任
网络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办好网络教育” [6]彰显了网络继续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要全面从严落实网络教育高校的办学秩序和办学质量的主体责任,夯实校外学习中心的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是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实践证明,立好足、定好位是每一所高校办好学的前提。网络教育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院校特色专长,对接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主动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多办一些接地气的专业,服务于地方行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加大资源融合力度。主办高校要通过继续教育统一管理、平台共享等有效方式,加大对面向成人开展的继续教育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有机融合,开展多种混合教学方式,为两种教育提质增效,夯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三是强化发挥督导作用。网络教育主办高校履行办学督导主体责任是前提、基础和关键。只有主辦高校切实履行自己的办学督导责任,建立“严格准入+全程把控+畅通退出”“日常督导+定期考核”“定性督查+定量考核”“指标评定+民主测评”的督导机制,并把这些机制贯穿于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校外学习中心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才能确保网络教育的办学秩序与办学质量。
(二)全面优化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制度体系
校外学习中心是构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着力点,需要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部门协作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优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方面,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现有制度。针对当前实践教学少的现状,制定行业专家聘用制度,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既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特长,精心组织线下教学和实践活动,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学习者归属感和安全感缺失的问题,制定实践行动制度,组织学习者回校开展活动等。另一方面,要以实效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制度的落实。制度千条万条,没有执行全都是一纸空文。可以借力于痕迹化管理方法的力量,强化工作人员的履职意识,督促其全过程按要求开展服务行动。
二是优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效果。工作人员的能力关乎校外学习中心的发展,学习培训则是促进工作人员能力提升,适应网络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态势的重要手段。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要立足于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按需施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践导向、效应导向的培养方针,以使培训达到既定目标任务。在培训结束之后,可以通过由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每人各讲一节返程课来检验培训效果,放大培训效应。也可以通过培训前后的对比、事情处置流程细节对比量化培训效果。
三是优化部门间的互动格局。要想在校外学习中心团队内部形成命运共同体,可以通过明责有清单、履责有痕迹、考责有绩效的办法,落细落实校外学习中心各部门的管理。首先,明责有清单,就是要把校外学习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分解、细化,并把这些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使部门的责任更明晰,目标更明确,进而形成责任明确、任务明晰、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的命运共同体。其次,履责有痕迹就是要对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缜密的记录,将工作目标、时间节点、责任部门和个人捆绑在一起,着力于增加部门和个人责任意识和担当,激励主动作为,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所依据,使工作全过程履责有依,督责有据。最后,考责有绩效则是履责有痕迹的具体运用。在校外学习中心的具体管理上,可以考虑根据履责痕迹的情况,分配部门运行经费和工作人员薪酬。同时,加大追责与问责的力度,促进工作目标任务在时间节点内有效落实。
(三)全面发挥外部统筹监督体系的最大合力
80%的网络教育学习者在校外学习中心接受高等教育,可见校外学习中心责任之重,因而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外学习中心开展严格的监督,既履行了部门管理相关社会事务的职责,更保障学了习者受教育基本权利。要通过加快出台校外学习中心评估机制、强化信息技术在监督中的运用、强化行政部门的督导作用来推动主办高校、校外学习中心、教育行政部门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一是要加快推进校外学习中心评估机制的出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不单要包含硬件设施、师生配比、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等,还要着重在师资支撑、教育质量保障、学习者满意、培养目标达成、社会需求适应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同时重视校外学习中心日常办学的督查抽查和考核评估结果的运用,全面落实退出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及时有效地遏制那种把招生成绩当政绩,为招生而不惜违反管理规定的错误行为,形成监督合力,促进校外学习中心的良性发展。
二是要强化信息技术在校外学习中心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不仅需要从严落实年检、抽查等制度,还必须要借助于现代化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从而更好地督促校外学习中心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为核心,促进校外学习中心在服务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是加强对校外学习中心的服务与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推动校外学习中心行业自律再上新台阶,加强校外学习中心之间的统筹协调,促使校外学习中心依法办学、规范教育、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构建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校外学习中心的健康有序发展。尽管当前构建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命运共同体会遇到不少的挑战,但也可以通过全面从严落实主办高校的办学主体责任、全面优化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发挥外部统筹监督体系的最大合力三个路径去构建,从而使得主办高校、校外学习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三方成为休戚相关、共同促进的整体,在加强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外学习中心在网络教育中的基础性和长远性作用,使“办好网络教育”的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确保在网络教育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向阳.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J].当代世界,2016(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
[5]严继昌.“十三五”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
[6]严继昌.形势与政策巨变 提速继续教育转型发展[J].终身教育研究,2017(1).
[7]李爱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2).
[8]阮宗泽.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世界梦”[J].国际问题研究,2016(1).
[9]明浩.“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中央民族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
[10]饶世权,林伯海.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7).
[11]郭炯,黄荣怀,陈庚.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运行现状及质量保证措施——基于“在京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
[作者简介]韦丽琨(1984-),女,广西横县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远程教育;陶群(1963-),男,广西武鸣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院长,工程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时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