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中的应用

2018-09-10 15:08王一青
高教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辅导员

王一青

摘 要:在面对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中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以及缺乏原动力与持久热情等问题的现实基础上,通过分析目标管理模式在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时效性、可操作性和激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目标管理理论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发展;目标管理模式;民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5-0153-03

Abstrac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counselor has strong randomness and subjectivity, has the tendency of heavy form light content, lacks of motive power and lasting enthusiasm. Based on those reality problem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arget management mode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timulating personal subjective initiative, puts forward the possibility of objective-management theory in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arget management model; Private Colleges

一、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的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反思

近年来,民办高校数量的增加和其社会信誉的提高足以证明活跃在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的特点,有能力承担起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有资格承担起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的工作。面对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促进其专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是民办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的专业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办高校辅导员自身专业发展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政策、标准以及相关文件,但是目前对于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多数人都是凭着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或者业余爱好从网络、书籍或是相关培训中挖掘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使得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个人专业发展的路径、策略和模式受外在评价指标和个人观念的影响较大。面对国家出台的各项宏观政策,民办高校辅导员无法将其与自身专业发展目标相结合。2. 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有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倾向。民办高校辅导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只是局限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虽然每年有针对辅导员的培训与考核以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但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体现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核心路径与重点问题,培训和考核也仅仅局限于一些可以量化的数据指标,未从深层次挖掘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也是辅导员专业发展得不到重视的根源所在。3.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缺乏原动力与持久热情。目前,民办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立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教育起步比较晚,教育历程短,且大部分民办高校将学生工作“泛化”,使得辅导员的职能不断超出原有的范围,以及学生工作与民办高校其他行政工作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使其工作内容呈现出复杂性和琐碎性的特点。由于民办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和繁忙,一些辅导员逐渐产生职业倦怠,工作热情被磨灭,专业发展的热情更是无从谈起。

面对上述民办高校辅导员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试图将在企业管理获得成功的目标管理模式引入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路径,并构建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应用策略。

二、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提出

在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和学生心理特征与思想状态发生巨大改变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目标管理模式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应用中的本质特征

目标管理模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德鲁克率先提出,核心内容是促进组织实现既定目标、强调“人”是组织管理实现的源泉,旨在引领组织内的全体成员都加入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组织绩效的一种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虽然以企业管理模式出名,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引导组织成员自我管理的方式[1]。

(二)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应用的价值分析

激励强度大、可操作性强、耗时较短是目标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即民办高校辅导员在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定目标、执行目标和检查目标执行情况等各个环节都有一系列促进其积极参与的可操作、可执行的办法,对调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十分有益。

1. 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时效性。创建一个不断完善的目标管理模式来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以目标为指针,有效地培养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核心能力,尽可能地避免专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效性。2. 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可操作性。目标管理过程包括目标的制定、目标的执行、目标的考核评估三个阶段。目标管理模式是一个分阶段操作的过程,一个目标的完成,也是下一个目标的开始。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的特点,我们在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践中引入了目标管理模式,构专业发展模式,其可行的目标制定、执行和考核环节可为其提供实施框架,增强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可操作性。3. 结合个人的需要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目标管理本质上就是基于共同目标的要求,结合个人的需要和动机,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使目标得以实现,即将共同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是学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目标建立的参与者和个人目标行为的执行者。从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目标特点来看,由于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因此,这些独特的职业特征构成了教职员工特殊的需要和心理状况,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之外,还追求着更多的精神需要,有强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以此为切入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目标管理模式的流程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目标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本身就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技术发展而来的,同时又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加之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特殊性使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丰富而多元。从专业发展过程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它们都各自具有相对獨立性的领域,又相互关联、互相渗透与影响。

1. 目标管理理论:为民办高校辅导员提供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目标管理是一种要求管理者在事先确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解、展开目标,并且经过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以创造性地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1]。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在于它强调的不是学校管理层的控制和监督,和提供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过程模式和具体手段,而是立足于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控制,并且以达到专业发展目标的好坏、优劣作为考核、评估的标准。单纯的目标管理模式无法为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具体依据和借鉴,需要其他相关理论作为支撑。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民办高校辅导员提供专业发展的路径参考。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明显的契合点,从教师和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涵来看,拥有教师身份性质的辅导员,其发展自然也包括要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2]。3. 人本主义理论:为民办高校辅导员提供专业发展的驱动方式。因为以人为本既是新形势下时代对高等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心理维度探讨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驱动方式,将专业发展与辅导员个人内心深层次的需求相结合,激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而不只是单纯依靠外部激励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这与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中回到辅导员本身的方向性是吻合的。不仅从理论角度凸显出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而且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中运用目标管理模式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符合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要求。4.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民办高校辅导员提供专业发展的实施策略。以“工作分析”为核心基础职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视为辅导员发展研究的又一个理论基础。工作分析是一道程序,通过这道程序,让我们确定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做这项工作的人需要哪些技能和经验。具体在这个过程中,民办高校辅导员需要通过“工作分析”搜集以下几类信息,来支持完成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将“工作分析”与辅导员专业发展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一下理论支持。

(二)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应用的主要原则

1. 目标管理在辅导员专业发展中要求分层负责和权责合一。目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要求分层负责和权责合一,使每个个体不仅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也被赋予相应的权力,以便于完成目标。这是该模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标管理模式应用于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中,也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因此,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中更强调专业发展联系实际情况的重要性。2. 现实需求与管理引导相结合,体现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系统性。目标内容尽可能具体,提高专业发展的可操作性。目标的内容要具体,能够体现出应取得的成果,通过对目标成果的评价得到奖惩的依据,这就促使人们重视成果,凭成果说话。3. 清晰描述专业发展的目标,提高发展目标的可测量性。专业发展为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提升方式提供了美好愿景,但这并不意味着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因而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中,目标的合理、清晰、可操作、可测量是决定目标管理模式在辅导员专业发展中有效执行的关键。4. 动态、协调目标兼顾的原则。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中应用目标管理模式,目标管理的目的是要统一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各个专业维度的目标实现,促进目标各级系统的和谐发展和整体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日益多元的价值取向、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都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民办高校辅导员对已经形成但不够合理的专业发展目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最终将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高校发展以及师生共同发展的互相协调。

(三)目标管理模式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应用的一般流程

1. 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制定目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上级管理者可以提出辅导员专业队伍的建设总体目标。每个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制定目标时,可根据高校专职辅导员的专业背景、职业理想及日常工作特点,制定出预期的职业核心能力目标。高校辅导员既是专业发展目标的管理者也是执行者,在职业核心能力目标的指导下,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专业背景、发展路径等,相应制定出每阶段的目标,而高校辅导员自身则在目标的引领下,制定自己的可行目标(方案与任务),实现辅导员个人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2. 目标管理的第二阶段:实现目标。虽然此时已形成了完整的辅导员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体系,但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最终要靠落实来完成。我们把目标分别融入每个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具体来说,就是在每一项具体的辅导员工作中,民办高校辅导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通过此次工作预期要有何种收获的计划书,形成一个以引导为主、注重过程管理的子目标管理模式。由于民办高校辅导员自己制定的目标(任务),因而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被充分激发,努力实现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完成任务)。因此,辅导员在专业发展中主体地位得到再次凸显,辅导员的管理者只需加以引导,给予支持,鼓励民办高校辅导员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目标而努力。3. 目标管理的第三阶段:目标的考察与评价。目标制定的是否合适,能否真正实现,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看出实际效果。在每次工作结束后,把辅导员工作的结果同原先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以期通过比较看到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检查当前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建立基于信息反馈的辅导员专业发展目标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4. 目标管理的第四阶段:制定新的专业发展目标。当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完成以后,辅导员应根据自身专业水平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工作需求的变化,制定新的专业发展目标,开始新一轮的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目标制定,目标执行,目标施行情况的评价等环节的循环。更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自身和工作需求的专业发展目标,更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专业发展,同时更合理地评价目标完成情况,同时也更自觉主动地反思和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

四、民办高校专业辅导员目标管理模式的的实施策略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首先要改变被动观念

在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辅导员专业发展是被动接受还是辅导员内在主动性的发挥,这一观念是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前提。在民办高校具体的辅导员专业发展环境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条件下,将辅导员的进取心和发展欲望转化成具体的专业发展目标、行为准则和职业认同,形成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前进动力,使其从心理上主动接受辅导员专业发展,改变过去被动的观念。

(二)辅导员将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结合

辅导员将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结合的目的是为实现个人与高校共同发展目标,因此,在建立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目标应尽可能兼顾辅导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和高校发展战略。根据目标管理理论的内涵,在构建专业发展目标时,辅导员要与其他辅导员及上级管理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使辅导员的专业发展目标被专业团队和上级领导认可,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三)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应能被及时反馈与充分应用

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及时反馈与充分应用是保证其专业发展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在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及时、科学、有效地反馈能在短时间内反映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成效和可提升的空间,为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供可能。通过与辅导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沟通,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辅导员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民办高校管理者若能对辅导员进行有效的专业发展目标构建的引导,加之辅导员队伍中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共同为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而努力,目标在整个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导向、激励、控制和评价作用,这样的过程会使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其效果无异于一次高级培训。

参考文献:

[1]张薇.基于辅导员视角的高校学生事务目标管理模式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

[2]史仁民.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