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军
摘要 通过对蒙城县2018年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的总结,梳理出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应对策略,为做好明年及今后小麦赤霉病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 蒙城县;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总结
中图分类号:S43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4-068-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4.026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wheat sca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Mengcheng County in 2018, the good practic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wheat sca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coping strategies were sorted out,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eat scab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engcheng County; Wheat sca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summary
小麥赤霉病防治工作开展以来,蒙城县及早谋划,抓住农时,积极主动准备防控物资,扎实稳步推进防控的各项工作,赤霉病病穗率在大发生年份控制在3%以下,取得明显效果,但工作中也存在着需改进的地方。笔者对2018年蒙城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防治情况进行了总结,为以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 小麦赤霉病发生及防治情况
2018年蒙城县小麦种植面积10.27万hm2,品种主要为烟农系列,占总面积的80%左右,其他品种有济麦22、良星66等;赤霉病个别地方防治2次以上,累计防治面积22.33万hm2。2018年小麦赤霉病始见期是5月7日,县植保站5月18日大田普查,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为2.4%,平均病指1.8,病粒率0.19%;见病面积10.27万hm2,发生面积(病穗率大于3%)0.33万hm2,重发区域平均病穗率4.5%。2017年小麦赤霉病始见期是5月15日,5月19日平均病穗率0.06%。2016年小麦赤霉病始见期是5月2日,5月17日加权平均病穗率3.01%。2015年小麦赤霉病始见期是5月11日,5月18日平均病穗率0.69%。
2 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
2.1 小麦“一喷三防”防控物资准备
2018年,县农委按照省农委的工作部署,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利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灾补项目资金150万元,小麦“一喷三防”项目(县财政预先垫付)资金750万元,合计900万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防控。公开招标采购农药咪鲜胺、戊唑醇和啶虫脒。所有“一喷三防”物资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市场上预防小麦赤霉病药物供应充足,赤霉病防治2次以上。
2.2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018年4月10日成立了蒙城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蒙城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小组,并发布了“蒙城县2018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4月17日召开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4月24日发出传真电报,“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做到:一是突击抢晴预防,二是加强防控督查,三是强化指导服务,四是强化宣传发动。全县186名农技人员技术包保275个村,实现技术包保全覆盖。加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技术指导,确保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扎实有效。
2.3 加大宣传引导,营造工作氛围
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网络媒体、现场会、技术明白纸、科技入户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防控小麦“一喷三防”的施药时间和使用药物等实用技术,零距离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提高全县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及时防控的工作氛围。全县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专题会议18次,编发防治技术手机短信和微信20期,发送和转发赤霉病防控技术信息8.6万条(次)。
2.4 强化示范带动,掀起赤霉病防控热潮
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村干部、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在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有效地做好病虫防治工作。通过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及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县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
2.5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防治效果
县农委成立3个督察组,加强督导检查。一是督促检查物资发放情况,确保按时、按量发放到位;二是督促检查农技人员在岗到位情况,确保技术措施到位;三是检查防治效果情况,确保赤霉病防治取得实效。
2.6 强化技术落实,分类指导防控
根据小麦品种间生长发育进程,采取分类指导方法,加强小麦生育期监控,见花打药,适期防控。在首次施药后5~7 d再防治1遍,防止病害的二次侵染和蔓延。
2.7 加强信息报送,保障信息畅通
2018年4月23日后,启动“一日一报”程序,乡镇每日下午17:00前将统防统治情况、实施进展、问题建议等信息采取传真方式发送到县农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科学指导,确保防治效果。
3 赤霉病防控成效
2018年5月18日调查,蒙城县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2.4%,全部防治2次或2次以上,平均病指1.8,病粒率0.19%;未防田块(试验用地)平均病穗率23%,平均病指16.2,病粒率0.35%;防治2次及以上田块防效88.9%,每公顷挽回小麦损失720 kg。
4 问题与不足
4.1 抗(耐)病品种较少
赤霉病发生轻重在品种间表现明显,抗(耐)病品种病穗率较低,感病品种病穗率明显提高。
4.2 施药预防时间极为关键
从蒙城县的防控情况来看,齐穗期施药效果最显著,初花期施药次之,盛花期施药效果再次之,花后施药效果最差。
4.3 农药采购及选用
群众对政府采购农药依赖性太强,导致个别农户不愿意购买赤霉病二次防治药剂。多菌灵单剂连续使用多年,赤霉病菌抗性增加,药效受到影响,宜选用渗透性强、耐雨冲刷、持效期长且对锈病、白粉病有兼治作用的高效对路农药,如戊唑·咪鲜胺、多菌灵·三唑酮等农药,防效较高。
4.4 施药质量有待提高
施药时普遍存在用水量少和漏喷现象,有的农户一桶药液喷施1 000.5~1 334 m2麦田;自走式和担架式喷雾机存在漏喷和雾滴较粗问题,影响防治效果。要加大对农民和植保员施药技术的培训。
4.5 农民防病知识有待提高
农民重视虫害防治、轻视病害预防的观念没有彻底解决,对赤霉病的危害性和施药关键时间认识不足,用药时机把握不准,没有根据自己小麥的生育期进行精准施药,造成防效不理想。
4.6 雨前保护、雨后补救
只进行雨前保护未进行雨后补喷的田块,病穗率差别较大。
5 应对策略
通过对2018年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的总结,今后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减少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二是继续深入宣传赤霉病的危害性,并加强农民防控技术的培训。三是推广防控赤霉病农药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罗家传,王怡,何春伟,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4(7):38-42.
[2] 张洁,伊艳杰,王金水,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24-28,53.
[3] 王艳,冯艺,孙俊,等.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09-111,118.
[4] 杨源,杨柳,代会静.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12(5):22-23.
[5] 孙俊铭,韦刚,张启高,等.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适期及不同防治次数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1):110,139.
[6] 宿刚爱,刘颖,徐恒安,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88,90.
责任编辑: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