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保强
摘要 从病原、流行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对猪传染性脑脊髓炎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症状;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4-090-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4.036
Abstract The Porcine transmissible encephalomyelitis was described from the aspects of pathogen, epidemic law, 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integrated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orcine transmissible encephalomyelitis; Clinical symptom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Porcine trans?鄄missible encephalomyelitis,PTE),又名捷申病(Teschen diseaes),是由猪捷申病毒(Porcine teschovirus,PTV)感染导致猪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害而产生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传染病,以感觉过敏振颤、麻痹、惊厥和瘫痪为特征,发病率50%,致死率为70%~90%,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损失。血清学调查表明,当前该病不仅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发生,而且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生,我国内蒙古于2003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以来,其他省份和地区也陆续出现该病的报道。笔者从病原、流行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综合防治等方面对猪传染性脑脊髓炎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病原
1.1 分类与结构
PTV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maviridae)捷申病毒属(Teschovirus)。病毒粒子直径22~30 nm,呈圆形、无囊膜、核心为单股RNA。其外层包着核衣壳,衣壳由60个壳粒组成,呈20面立体对称,由1A(VP4)、1B(VP2)、1C(VP3)、lD(VPl)4种结构蛋白组成,无囊膜。不同的PTV毒株,VPI蛋白的氨基酸數可能不同。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3~1.34 g/ml,分子质量为2.5×106 u。病毒表面不含脂蛋白。
1.2 血清型
国际病毒学大会将猪肠道病毒13个血清型的一部分单独列为捷申病毒属,该病毒属有11个血清型,PTV?鄄1~PTV?鄄11。
1.3 培养特性
PTV能在猪胚胎、猪肾、肠以及PK?鄄15,IBRS?鄄2等原代和传代单层细胞中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也可形成蚀斑。有些毒株可以在Hela、猴肾和乳仓鼠等细胞系繁殖。不同毒株在猪肾细胞上所产生的细胞病变不同,有些为细胞病变呈圆形,类似葡萄样聚合在一起,然后脱落;有些则细胞内有颗粒,周围有星状突起。可用BHK?鄄21、HeLa或Vero细胞培养加以区别。未证明有血凝性。
1.4 理化特性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不敏感,能抵抗胰酶(因为该病毒不含脂蛋白)。pH 3~9的环境相对稳定。对热的抵抗力较强,56℃作用2 h,60℃作用15 min不灭活,-70℃可长期存活,其中I型在15℃可存活168 d。病毒可长期存活在稀粪中,但可被次氯酸钠和70%乙醇完全灭活。
2 流行规律
2.1 传染源
病猪、带毒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后者在该病传播上起主要作用。
2.2 易感动物
猪是捷申病毒的唯一宿主,首次接触猪捷申病毒的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感染率高,病死率因日龄有较大差异,哺乳仔猪100%死亡。
2.3 传播途径
PTV可经由摄食、滴鼻以及肌肉内注射引起发病,自然暴发的途径主要是为摄食和滴鼻。大量病毒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通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呼吸道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本病的间接传播一般是通过人、家鼠等动物,可把病毒从一个猪群带到另一个猪群。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为4~28 d,人工感染与自然感染症状非常相似。引起PTE的血清型有4种,其中血清I型引起的最为严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II、III和V引起的症状温和且病死率不高。
3.1 急性
病初体温升高,发热数日达40~41℃或更高,精神萎顿,厌食,后肢动作稍失调。随后出现脑脊髓炎症状,四肢僵硬,不能站立,倒向一侧,继而肌肉、眼球震颤,出现剧烈的阵挛性惊厥。食欲废绝,呕吐,受到刺激时引起强烈的角弓反张。惊厥期持续24~36 h后体温急剧下降,可能发生昏迷,于3~4 d后死亡。
3.2 亚急性
该型发生迅速,消失也迅速。以14日龄内的仔猪常发,3周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极幼龄猪发病率常为100%,死亡率近100%。临床表现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便秘、食欲不振,经常性少量呕吐,数日后出现脊髓麻痹型神经症状,一般无脑炎症状。轻病例预后良好,经数日后康复,但耐过猪可能表现肌肉萎缩、麻痹或瘫痪等后遗症。
4 病理组织变化
弥散性的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的灰质中,以脊髓最为严重,其中以脊髓腹角、小脑皮质、间脑和视神经床等处最为明显。特征是: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原被吞噬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伴随变性坏死的噬神经细胞结节形成。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管套现象,血管周围渗出物中以淋巴细胞最多,形成淋巴细胞套,但还能看到浆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大脑的组织学变化较小脑轻微。
5 诊断
5.1 诊断要点
①猪是PTV的唯一宿主,首次接触猪捷申病毒的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感染率高,病死率因日龄有较大差异,哺乳仔猪100%死亡;②临床上表现出脑脊髓炎和脊髓麻痹型症状2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症状;③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5.2 类症鉴别
5.2.1 猪乙型脑炎 相同点:都有神经症状。不同点:妊娠母猪有死胎、流产,公猪的单侧睾丸炎。发病季节主要在蚊蝇孳生的5—9月份,以6—8月高发。
5.2.2 食盐中毒 相同点:全身肌肉痉挛、震颤、僵硬。不同点:食盐中毒还表现口渴,喜饮,尿少或无尿,口腔粘膜潮红肿胀,兴奋时奔跑。急性瞳孔散大,腹下皮肤发绀。
5.2.3 李氏杆菌病 相同点:有神经症状,体温升高,脑及脑膜充血水肿。不同点:李氏杆病多发生于断乳后的仔猪,初期兴奋时表现为盲目乱跑或低头抵墙不动,四肢张开,头颈后仰如惯星姿势。剖检可见脑干特别是脑桥、延髓和脊髓变软,有小的化脓灶。细菌学鉴定可以检查到李氏杆菌(G+)。
5.3 实验室诊断
5.3.1 病原分离鉴定 ①病料采集。以无菌操作从病猪采取小脑和脊髓的灰质部,放在pH 7.4的等渗PBS中(含甘油)保存。使用时將病料用PBS制成1∶10倍悬液,加入双抗,4℃放置12 h,
4 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②病原分离。培养组织块切碎,用PBS制成10%待检组织悬液。离心取上清作为组织培养的接种物。单层的原代或传代猪肾细胞,如PK?鄄15最适合病毒分离。待细胞形成单层后,取10个单层细胞培养管,标记。③细胞病变(CPE)观察与动物接种。每管加0.1 ml供分离病毒组织悬液的培养液,加塞放在旋转培养箱内培养。1 h后弃去接种物,每管用PBS洗3次,最后每管加1 ml不含犊牛血清的维持液,再把培养管放入培养箱,37℃培养。3~4 d后可看到典型的细胞病变(CPE),即出现小病灶,病灶中的细胞圆缩,有折光性。时间延长CPE增多,后所有细胞脱壁。也可将悬液接种易感猪,若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则可确诊。④电镜观察。将被检样品用磷钨酸染色液上负染,电镜下检查。如PTV病毒呈球形,直径22~30 nm,无囊膜,核衣壳为20面立体对称。
5.3.2 血清学诊断方法 在众多血清学诊断方法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ELISA和IF。PTV血清型较多,最终的确定还是通过中和试验,许多其他的试验如补体结合试验虽然敏感,但是容易产生部分血清型的交叉。
5.3.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与以上常规PTV诊断方法相比,PCR具有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特点,但对实验室条件和实验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无法进行快速、简便检测和诊断。
6 防治
6.1 预防措施
6.1.1 免疫预防 注射疫苗是一种预防PTE效果较好的方法。但由于该病血清型较多,目前针对II、III和V型的疫苗还很少,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多种血清型的联合疫苗。
6.1.2 饲养管理 完善防寒保暖措施,增加饲粮中能量饲料的供给,以提高猪群整体抗病能力;做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加强引进种猪的检疫,以防引入带病毒猪;对疑似发病猪,要迅速确诊,坚决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必要时予以消灭。
6.2 对症治疗
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仅可采取镇静、解痉、强心等对症疗法:
(1)KBr 3 g、NaBr 3 g、KI 3 g、H2O 50 ml溶解后一次灌服,2次/日,连用2 d。
(2)40%乌洛托品注射液10~20 ml;25%葡萄糖注射液60~150 ml,一次静脉注射,1~2次/日,连续2 d。
(3)10%的磺胺嘧啶注射液10~20 ml、安痛定注射液5~25 ml,一次肌注,2~3次/日。
(4)菊花15 g、远志12 g、天竺黄12 g、朱砂1.5 g、生地12 g、防风12 g、黄连9 g、薄荷12 g、白芷12 g、栀子12 g和连翘9 g,水煎取汁一次灌服,1剂/日,连用2~3剂。
参考文献
[1] 张国锋.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J]. 云南畜牧兽医,2004(4):39.
[2] 李建荣,彭学坤,杨顺萍,等. 疑似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J]. 云南畜牧兽医,2007(4):10.
[3] 吴波平,冯力,时洪艳. 猪捷申病毒3D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及其反应活性[J]. 中国兽医科学,2007,37(2):131-134.
[4] 吴波平,金颜辉,冯力. 猪捷申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08,29(5):78-82.
[5] 林乃参. 猪捷申病概述[J]. 福建畜牧兽医,2008,30(3):42-44.
[6] 世界卫生组织. 贾幼陵,封启民译.动物疾病诊断试验及疫苗标准手册[M].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7] 胡元亮. 兽医处方手册[M]. 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