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云海
摘要:云南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得天独厚、生态地位突出、开放开发潜力巨大。面对国家长江经济带的战略部署,云南应当尽快融入其中并获得发展先机,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对外开放
中图法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8.0403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km2,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资源富集、经济聚集、城市密集的最大经济区域,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云南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干流长1 560 km,覆盖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7个州(市),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得天独厚、生态地位突出、开放开发潜力巨大。面对国家长江经济带的战略部署,如何尽快融入其中并获得发展先机,是云南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1 深刻认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使命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大战略,云南要寻找自身在战略框架中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云南地处长江上游,集通江、达海、沿边于一体,具有贯通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特殊区位优势,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长江经济带建设凸显了云南的战略地位,也赋予云南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
云南积极融入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利于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释放区域绿色发展潜力,增强内生发展新动力;有利于释放云南蕴含的需求潜力,进一步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提升金沙江水道连接长江通达太平洋的江海联运物流能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区域合作竞争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云南积极融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利于云南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把云南打造成为烟草、能源、冶金、化工、特色轻工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学习借鉴长江下游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发达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有益经验,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推进云南对内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把云南打造成为沿边沿江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同时,依托云南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地位,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根据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云南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了包括云南在内的广大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空间,云南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承担的角色更加重要。与长江中下游省市相比,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不足仍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云南金沙江流域,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敏感的地区,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7个州(市),贫困区县、贫困人口较为集中,亟须通过长江经济带建设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改善民生。云南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要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和担当意识,在积极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中不断提升自己。
2 勇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云南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事关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云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理念,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等,提出坚持保护优先,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将云南打造成为全国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绿色生态和谐宜居区、边疆脱贫稳定模范区、民族生态文化传承区和制度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目标,建设天更蓝、水更净、山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美丽云南。实施了“森林云南”“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九大高原湖泊治理行动”等举措,使云南成为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生态保护最好的省份之一,良好生态环境正在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七彩云南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成为云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等联合公布了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2016年云南的绿色发展指数为80.28,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名列第10位,在西部地区仅次于重庆。生态保护指数为75.79分,位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重庆;环境质量指数 91.64分,位居全国第5位,仅次于沿海的海南、福建、广西和西藏;资源利用指数为85.32分,位居全国第7位,在西部地区仅次于甘肃。但是,环境治理指数为74.43分,增长质量指数为70.45分,均位居全国第25位,比云南省的GDP排名还低。绿色生活指数只有68.74分,位居全国倒数第4位,仅高于西藏、青海和遼宁。绿色发展的公众满意度只有81.81%,位居全国第14位,处于全国中游。综合来看,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在于先天的自然生态环境,劣势在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环境治理行动薄弱。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反映出,凡是贯彻落实中央环保决策部署越坚决、越到位的地方和领域,经济社会发展就越健康、越协调;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就会不协调、不可持续,甚至付出沉重代价。云南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更加突出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重点工作,努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要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地区间生态环境不同、环境容量不同,制定出差异化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办事。
二是要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依据。要改变当前唯GDP、唯财政收支的考评体系,把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作为首要考核目标,并且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实施好水利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和退耕还林、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森林资源、草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管护建设,确保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四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
五是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强重点流域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污染防治和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有效防治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对环境的危害。
六是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是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参与各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合作,推动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重点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生态建设和保护恢复,维持和增加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3 强化改革引领和创新驱动,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坚持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道路,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016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15∶39∶46。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明显,烟草、能源、有色、黑色、食品五个工业行业主营收入突破千亿元;烟草、矿业、能源、旅游等支柱产业增加值突破5 0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其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食品工业发展迅猛,增加值突破400亿,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
当前,云南正处于制造业追赶、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阶段,处于发展方式转变、优势充分释放的关键时期,处于体制机制变革、发展阶段跃升的重要关口,面临着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等多重压力,云南长期以来以资源开发和规模扩张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重要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云南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积极顺应产业变革新趋势,强化改革引领和创新驱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个定位”战略目标,发挥资源、区位、开放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为路径,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八大重点产业,坚守绿色生态环保底线,按照做大总量、优化结构、重点突破、全面转型的要求,构建“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云南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把云南建成长江经济带的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基地和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区。借助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产业升级转型,以培育壮大八大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产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产业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资本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速信息化与产业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模式、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打造高端、智能、集约、配套的外向型产业集群,更好地发挥云南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辐射、承接、转移和集聚作用。
要坚持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子,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从中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晰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方向路径、工作重点和落实机制,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云南行动计划,有选择性地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加工业转移,探索“共建园区”或“飞地经济”,实行引进产业与本地特色有优势产业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要着眼科技与经济有效融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供给能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步伐,巩固升级烟草、能源等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和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步伐,实施军民融合发展,集中力量壮大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大力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發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制造,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大健康、文化创意和高端旅游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
围绕把滇中城市群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区,产业创新的引领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的目标,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群产业发展一体化,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原特色农业、冶金精深加工、石油化工和优化提升重化工业、烟草产业为重点,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依托长水国际空港,发展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临空经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滇中地区设立总部机构或分支机构。加快推进昆明中心城区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发挥昆明区域性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群产业联动互补发展,打造产业整体优势。
4 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云南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要依托区位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发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战略通道作用,把云南建成长江经济带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把云南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明确要求,云南要加快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紧扣这一目标要求,云南要着力推进长江上游干线和骨架支流航道治理,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步伐。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交通运输发展,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江海联运、铁空联运等多式联运,构建起多种运输方式优化布局、相互衔接的交通网络体系。
外联方面,与渝新欧铁路大通道对接,构建向西直达欧洲国际大通道;打通昆明—东盟铁路大通道和国际航空通道,构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进金沙江航道和水富港建设,构建向东直抵太平洋的国际大通道,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云南贯通融合。
内畅方面,强化“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特別是省内“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进一步畅通内部交通联系,完善各功能区域间、城乡间交通网络,形成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互通方面,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推动各类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努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整体效能,把云南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云南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要强化战略支点的通道功能,打造经济走廊。云南有七大经济走廊,三条对内、四条对外。其中,昆明—昭通—成渝和长三角经济走廊是云南外联南亚东南亚、内接中国腹地最重要的通道,是我国海、陆开放的重要连接带,是我国沿边、沿江、沿海“三沿”开放紧密结合的最具发展实力的经济带,是云南联结长江经济带的主要经济走廊,也是长江经济带联结南亚东南亚市场的经济走廊。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沿江沿边开放高地。以通道、通关和平台建设为重点提升开放功能,积极“引进来”,支持“走出去”,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引进牵动力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带动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要认真落实云南与周边省区市及长江沿岸省区市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与长江流域、成渝经济区和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加强资本引进、渠道建设、市场对接,深度开展资本和产业合作。
三要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找准同各国互利合作的契合点,统筹推进经济、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旅游、金融等合作,让周边国家在与云南的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四要提升各类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努力把园区建成环境最优、体制最好、成本最低的投资聚集区。
五要加强省际协作和对外合作,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努力使云南成为长江经济带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Abstract: Yunnan Province is a crucial ecological shelter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It ha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in transportation natural resources,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through openning up. In the fac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develop the Yangze River Economic Belt, Yunnan Province shall take initatives to be integrated into the strategy in order to gai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s early as possible,Yunnan Province shall also take the lead in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developing high-quality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s, and fostering new advantages in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