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豫南
摘 要:对河北省“张杂谷”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杂交谷子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张杂谷”;产业;发展现状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4-0009-02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志码: A
谷子是中国的传统作物,也是世界上由我国首次种植成功的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80万hm2左右,产量为250~350 kg/667 m2。张家口市农科院培育的“张杂谷”一般产量可达400~500 kg/667 m2,改变了“谷子是低产作物”的传统观点。
“张杂谷”是采取光温敏育种法和两系配套技术培育出的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一系列杂交谷子新品种,具有节水抗旱、高产优质、耐瘠抗逆及抗倒伏等特点,是环境友好型作物,符合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并且各种营养成分均衡,是公认的食疗粮食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想作物。目前张家口市“张杂谷”种植推广面积达2万hm2,“张杂谷”产业已成为张家口市农牧业特色产业之一。
1 “张杂谷”研究与生产现状
1.1 科研育种取得突破
张家口市农科院从首次发现谷子光敏不育源“292”开始,选育出谷子光温敏不育系“821”;逐步完成了谷子光敏核不育育性转换机理、光温敏核不育的育性遗传机制及育性变化与光、温的关系等研究;自2000年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一号”后,陆续选育出近20个优良品种,并建立了河北省杂交谷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种质资源,研究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生理机制,开展加工转化研发工作和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轻简化栽培模式,研制成功了与“张杂谷”种植技术相配套的精量播种机,实现了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了谷子杂交种利用的创新性、成熟性、配套性和产业化水平,推动了谷子杂交产业化,杂交谷子整体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 种子产业化发展形势良好
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张杂谷”种子的主要生产商,以张家口市坝下各县为中心,建立了万亩杂交谷子制种基地,最多可年产杂交种150万kg,满足26.67万hm2用种需求;建设了从种子脱粒、清选、烘干、包衣到包装的种子生产流水线,实现了种子加工机械化,年最大加工能力300万kg;建立了覆盖北方14个省(区)的杂交谷子适播区的种子销售和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从亲本种子繁育、杂交制种、种子加工到种子销售的一整套种子产业化链条。杂交谷子种子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具备供应全国种植“张杂谷”种子的生产能力。
1.3 “张杂谷”推广面积不断扩大
到目前为止,“张杂谷”在全国14个省(区)累计推广种植160万hm2。2014年河北省种植2.67万hm2,平均产量410 kg/667 m2;全国推广13.33万hm2,平均产量400 kg/667 m2;山西省偏关县种植“张杂谷”1万hm2,平均产量430 kg/667 m2,“张杂谷”种植面积占该县粮食面积的1/3,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的1/2;新疆和硕县2014年种植“张杂谷”134 hm2,平均产量370 kg/667 m2,最高产量462 kg/667 m2。
1.4 加工转化途径不断开拓
河北巡天开展“张杂谷”饲草饲料转化试验,种植“张杂谷”200 hm2,饲喂奶牛、肉羊,抗病性增强、产奶量增加、奶质提高。同时进行加工转化,已利用“张杂谷”成功生产出黄酒,并进入市场。目前正在开展小米营养粉、米糠油产品开发试验。
1.5 国外种植试验效果良好
自2008年以来,先后在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十几个非洲国家进行多点多次“张杂谷”试验,比当地主栽作物增产30%~90%,具有抗旱、耐瘠、生育期短的优势,得到当地政府、科研专家和民众的认可。目前,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和苏丹3个国家已经开始筹建“中非杂交谷子联合研究中心”。
2 存在问题
2.1 消费市场较窄,深加工产业链条短
谷子作为小杂粮,基本上处于自产自销状态。小米曾经是北方人的主粮,现在谷子作为粮食以小米粥为主,用量较少,消费量有限。尽管人们对小米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但是恢复谷子的主粮地位很难实现;谷子高端产品研发滞后、精深加工不足,也制约了谷子的规模;尽管“张杂谷”有高产、高效的优势,但是由于谷子市场狭窄、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较短及价格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杂交谷子的产业化发展。
2.2 杂交种子田间生产难度较大,产量偏低
目前制种基地以农户责任田为主,面积小、地力不均、灌溉设施差,且农户素质不一,管理水平不高;另外繁种基地分散、不固定,不利于统一集中管理,提高了种子管理成本,对种子质量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部分地块干旱时甚至绝产;设备落后,播种、脱粒、收获机械性能、生产能力低,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另外,制种技术要求较高,除要求具备较严格的光照、温度条件外,需要做好去杂去劣、预测花期和辅助授粉工作,但杂交率仍仅为50%左右,致使杂交种子产量较低。
2.3 种植机械化程度低
大多數地区以人力和畜力劳动为主,用工量较大,生产成本偏高,制约了“张杂谷”的规模种植。经过几年的研究、推广,目前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虽然初具雏形,但“张杂谷”配套的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机械均需进一步改进,机械化作业的示范推广力度还需加强。
2.4 杂交谷子在非洲推广力度不够
我国农业部、商务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杂交谷子在非洲的研究和推广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由于受非洲方面的条件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国内企业对国外市场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制约了杂交谷子在非洲的推广步伐。
3 建议
3.1 加强“张杂谷”科研力度
积极争取建立“国家杂交谷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张杂谷”的基础理论研究,创新种质资源,研究新的种子生产技术、栽培技术,提高种子生产能力,简化栽培措施,加大农机研究力度,使农机、农艺可以很好地结合。
3.2 推进杂交谷子加工转化研究
加强谷子对人体保健作用的研究,加大保健作用的宣传,引导大众扩大消费。与此同时,加强谷子深加工转化的研究,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谷子产业。同时,应加大“张杂谷”作为饲草饲料的应用转化力度,进行饲草饲料营养价值的综合分析,为“张杂谷”作为饲草饲料提供科学依据,开发、示范、推广饲喂技术。
3.3 积极开拓杂交谷子国外市场
在积极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大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大宣传、示范、推广,使国外认识、了解“张杂谷”。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张杂谷”种子的主要经营者,要积极走出去,去非洲开拓杂交谷子市场,借鉴国内外种子公司的经验,将种子销售到国外,以市场化方式带动杂交谷子在国外的产业发展。
3.4 加强“张杂谷”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方面,在合适的地区流转土地,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完善现有基础条件,对水、电、田、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并提高生产、加工、仓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升田间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确保种子生产质量和产量;第三,加大种子监督检测力度,从父母本种子质量、田间隔离和去杂去劣、杂交种子质量等环节进行检查、检测,确保种子质量。通过谷子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杂交谷子产业的发展,为全国谷子适播区提供优质种源。
(收稿日期: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