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摘 要: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可以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6-0152-03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can not only diversify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but also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volv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apply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代人民智慧的沉淀和产物,是经过几千年历史变迁检验的。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升,西方文化逐渐被引入到国内并对当代年轻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流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尤其是大学生由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而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使得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十分薄弱。要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在政治教育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及重要性。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对历史变迁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形式,她的目的不单单是提到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是为社会安稳及国家政治的发展做铺垫,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很强的政治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成效是改善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维意识,因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来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因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传播传统文化时需要对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和当代先进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弘扬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的教化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烘托,文化的熏陶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情、知、行的平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帮助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历史发展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当大学生的文化及成长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大学生就会在思想层面进行不断的升级完善,进而通过意识思维去影响周围的其他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作用。比如,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这一阶段他们接触到的人、事、知识等对于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髓,其中包含了各种优良的民族价值观,因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运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运用现状
1. 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现阶段,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大多数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因而,大学生将在校时间的很大比例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为了增加社会经验以提升将来就业优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而且很多大学学校的课程中都已经没有了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即使有也仅仅是作为选修课程,学生们选择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由此可知,大学学校及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十分低,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较差,传统文化课程受不到应有的重视。
2.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看仍然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活动要求要做大因材施教,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相对较为单调,对于学生的鼓励作用较小,无法和学生在思想方面产生共鸣。在当前很多高校中,对于传统文化弘扬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较少,比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等创新型教学模式仅仅是从理论方面展开研究,还没有全面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而且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学生对其产生抵触心理,传统文化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改善。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是十分小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高校欠缺宣传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主要的理论课程包括《基础》、《原理》、《概论》等,这些课本中只有有限的零散章节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阐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另外,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过于重视教育的政治目的,而忽视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尚未寻找到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尽管有些高校也在课程系统中引入了传统文化课程,例如《大学语文》、《文化概论》,然而,这些课程一般都被列为选修课程,在学生中普及的程度十分低。而且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方面,高校选择的一般都是随机形式,没有形成固定的长期发展制度,这就导致高校在宣传传统文化方面的氛围不够浓厚。第二,高校传播传统文化的根基相对较薄弱。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传统文化优良内容的理解程度不深,对于传统文化重要价值的认识程度较浅。這导致有些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表现出较强的中心主义、享受主义以及对金钱的极度热爱,欠缺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不善于团结同学,缺乏合作精神。第三,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的传统文化底蕴较差。教师在融合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着关键的引导作用,然而,现阶段很多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自身在思想政治理论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基础较薄弱,从而也就不能采取高效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明显改善。
三、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1. 传承批判原则
我过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文化,但是,每一事物在存在好的一面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不好的一面,传统文化也不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博大精深,其中既包括优质的部分,也存在落后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因而,高校在传扬传统文化时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继承其中优秀的文化精神,也要主动摒弃其中落后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十分谨慎挑选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 针对性原则
处于不同时期的大学身具有不同的特色,其肩负的任务也是不同的。在目前的环境中,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包括思想、政治、人生观念等层面的不成熟,面对压力的能力较差,对于是非曲折的判断力较弱等。这就要求传统文化传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传统文化内容,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目的性的指引,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交融渗透原则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传统文化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产物,而马克思列宁主义则是西方主义国家的产物,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注意西方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将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 加强对新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从新生开始,帮助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树立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识。对于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新生入学初期,由学院、辅导员等负责向新入学大学生发放传统经典文化著作,例如《弟子规》、《大学》等,鼓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多阅读经典著作,培养文化观念。在假期开始之前可以举办类似于“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帮助父母做一件可以另其感动的事情,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情;到父母工作的场地实地体验,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大学毕业的学长学姐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大学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并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涯发展规划等。要求大学生在假期做其中至少两件事情,并且针对亲身的感受撰写体验报告,在新学期开学时举办相应的主题班会、座谈会等,鼓励学生将假期中的所得所感和其他同学分享,培养同学们的感恩之心,弘扬传统文化。
2. 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现阶段,将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专门的课程放到教学方案中的高校是十分少的,作为教育机构,大学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担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各个高校在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依据本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及主要的发展专业,将传统文化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引入到教学培养计划中,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学。另外,教师在课程讲授的方式、内容设置等方面也要积极创新,丢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传统文学的讲授相对于其他课程要显得更枯燥、单调,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的提升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在授课方面要采取互动及讨论的方式,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例如,可以通过学分奖励的形式鼓励大学生在课程中多发言、多提问,对于积极发言、勇于创新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模式,在开学初期将选修传统文化课程的同学分成若干组,为每组同学布置不同的任务,鼓励同学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一方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讲课方式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直观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3. 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现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处理某些事情时观念不正,欠缺分辨是非的能力。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已十分紧迫。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和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摒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帮助同学们了解并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认识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在学习内容方面,高校可以挑选知名的经典著作及历史典故让学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在课堂之外還可以举办传承文化经典的相关主题活动,例如诗歌朗诵、读经典等活动,通过竞争方式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提高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就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还要帮助同学们学会如何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此,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观看传统文化影视作品、志愿者支教等,让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也能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提升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运用互联网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化技术无处不在,很多大学生都是从很早就接触了互联网,他们更容易接受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知识,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传统文化弘扬方面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手段吸引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在这一方面,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微信群、QQ群及微博等用于弘扬传统文化,定期通过互联网发布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某一阶段热门话题,将传统文化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既可以让大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帮助大学生针对某一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于社交网站都具有评论的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可以鼓励大学生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自身的看法,有助于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化情况及兴趣所在,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及内容。但是,互联网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显著的弊端,互联网中的资源十分丰富,既包括积极正面的内容,也包括负面消极的内容,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资源的审核,避免消极负面的内容流入,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分辨互联网资源的好坏,从而减少不良互联网资源对大学生的侵蚀,弘扬积极正面的优良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宝库,历史悠久,一脉相承。长期以来,传统文化都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如何对我国传统文化加以有效地运用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努力奋斗的奋斗精神,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内容都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指引大学生接触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黄园园.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1):139-140.
[2]夏小琛.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1):176-177.
[3]孔燕.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1):8-9.
[4]蒙秋妍,贾宝莹.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1):7-8+11.
[5]寇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1):84-86.
[6]叶舒.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J].管理观察,2017(30):118-119.
[7]李微.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1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