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寿荣 王树华 岳少华
摘要:[目的/意义]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智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推动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方法/过程]通过对我国智库发展的政策实践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调研,坚持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总结提炼推进我国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举措。[结果/结论]从“管理制度化”“内容专业化”“运营品牌化”“运作平台化”“服务社会化”5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库 高质量发展 决策咨询
分类号:C93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8.05.08
作为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和提供政策咨询的机构,智库具有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把新型智库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程,新型智库迎来了快速发展和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在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各类智库发展十分迅速,智库的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大多数智库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展现核心竞争力、贴近政府和社会需求,积极探索智库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更好地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奋力助推科学决策。
1 新型智库发展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政策制定中智库的作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中央新型智库建设战略方针与政策。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11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江苏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支持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省社科院、省科协、省重点新闻媒体、部分驻宁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截至目前,江苏省已经拥有10家重点高端智库和15家重点培育智库。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新型智库建设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已经基本实现了“战略方向—政策指导—行动方案”的完整政策实践链。
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新兴国家快速崛起,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全球治理主体日趋多元化。然而随着单边主义、恐怖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威胁世界合作、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日益突出,全球治理体系在变革中面临巨大的考验。如何推动全球治理格局体系朝更好方向发展,正考验着世界各国各方的智慧,迫切要求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智库致力于为重塑全球治理新理念提供智力支持,致力于为建构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提供智力支持,致力于为勾画人类美好发展发展前景提供智力支持。
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我国智库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切实推动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和发展路径创新,为我国顺利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贡献智库应有的力量。因此,无论从我国有关新型智库发展的支持政策看,抑或是从国内外发展形势看,我国新型智库建设都面临着十分重要的政策窗口期和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2 “更高水平的发展”是智库面临的首要任务
当前,我国大多数智库普遍存在着制度激励不完全到位、研究领域不够聚焦、智库人才引进力度相对不足、研究成果影响力较弱、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型智库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具体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2.1 制度激励约束不完全到位
一是智库工作考核与研究人员职称评定存在一定冲突。智库工作的考核制度是以研究报告的数量、质量、得到的领导批示与社会认可度为依据,而研究人员的考核以科研论文和学术著作为依据,两者的矛盾增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与职称晋升压力,不利于激发智库科研人员工作热情。二是现有激励机制不够有效。大多数“体制内”智库工作人员的收入来源是财政拨款的工资,根据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并不能从智库专项经费中获得与工作量相匹配的劳务费,造成了智库工作人员利用大量非工作时间的劳动付出得不到相应补偿,不能有效激励智库员工的积极性。
2.2 研究领域不够聚焦
智库的健康发展必须有清晰的定位、明确的愿景目标、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智库产品。因缺乏专业特色和明显的比较竞争优势,当前我国各类智库普遍存在同类竞争和重复建设的问题。智库的专业特色是智库在特定问题领域通过长期的投入和智库员工持续的研究形成的比较竞争优势。缺少自身专业特色的智库会因为很难突出优势、形成亮点、打出品牌,其产品水平很难保证,从而缺乏核心竞争力,向更高水平发展受到制约。
2.3 智库研究人才的引进力度相对不足
人力资源是智库发展中最重要的要素投入。当前,多数智库普遍缺少引领提升智库核心竞争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智库领域的新进青年研究人才通常缺少智库专业培训和经验导致研究成果缺乏决策影响力。现有智库人才储备和引进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军型人才引进缺乏有力抓手。建设和发展高端智库需要既有学术造诣、又有实践经验、同时具备政策研究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领军型人才。二是青年科研人员培育力度不够。科研人员年轻化能够提供人才储备力量,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但是从校园到智库的工作情景转移中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智库工作和咨询工作培训,如何将偏学术型人才快速培育成应用型智库型人才是提升智库竞争力的紧迫任务。
2.4 研究成果影响力较弱
广泛的影响力是智库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标,是智库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智库的影响力主要通过政策采纳程度、领导批示量、出版物的销量、媒体曝光度、公众接纳程度体现。当前,我国多数智库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社会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包括媒体影响力与公众影响力。一是新媒体运营载体的缺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国大多数智库的成果宣传发布渠道主要有网站及其微信公众号、媒体采访、党政报刊、学术期刊等,当下流行的新媒体传播载体并不多见。二是传统宣传手段影响力的缺乏。我国多数智库在传统宣传手段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宣传效率不高、智库影響力不足等问题。
2.5 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
智库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关系到智库的长远健康发展。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我国纳入国际智库研究视野的智库有512家,成为世界第二智库大国,但仅有7家智库进入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单,这反映出我国智库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智库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发展成熟的西方现代智库中,智库的社会化主要通过智库人才的“旋转门”机制,决策咨询的第三方专业化服务能力等方面体现。目前,我国并没有单独制定智库研究人员在政府部门挂职任职的相关支持政策。二是智库国际化开放程度不高。在资金投入的制约下,多数智库在举办和参加国际会议、输送人员赴国外培训交流,接收国际人才交流等方面进展缓慢,影响了智库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影响力。
3 “五化”并举,推动新型智库建设迈向新高度
推动智库高端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指示要求为指导,以为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为宗旨,在借鉴国际先进智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强化提升智库自身发展优势、弥补弱项,突出特色,建议从“管理制度化”“内容专业化”“运营品牌化”“平台化”“服务社会化”5个方面推进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咨政为民”,即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是智库的核心功能,“五化”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功能展开。一是要把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作为智库建设的要求,围绕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立创新导向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提出富有前瞻性、建设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中央和各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二是要及时解释和宣传党委政府政策,主动介入并引导社会舆论,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人民更好地理解与其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政府决策。三是要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意见,把智库建设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
3.1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管理制度化
建立与完善一体化的智库考核机制,落实更有利于智库发展的经费使用规定和人才培养、考核、奖励、引进机制,实现智库管理制度化、长效化。
第一,建立一体化的智库成果评价机制。考核的目的应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一是,立足智库功能定位,建立能反映智库咨政服务特点,系统性、多元化的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把核心期刊论文以外的成果纳入分类评价,包括研究成果被领导批示、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等等[1]。二是,智库研究是团队性质的,团队规模比学术研究的合作规模更大、更紧密,团队中每个成员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考核要公平地体现每个人的劳动价值。三是,出台智库研究人员年度考核、职称考核专项文件,确保规定制度化、长效化。
第二,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改革经费使用制度。雄厚的资金实力是智库发展的基础,也是智库留住人才的关键。为此,一是要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要求,建议将政府购买智库咨询服务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采购目录[2]。二是要肯定智力劳动的价值,切实提高人员费用比例,对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动进行“智力报偿”。三是建立对高质量成果的经费奖励制度,重点是加大对获得领导肯定批示的、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成果奖励力度。
3.2 聚焦专业领域,实现内容专业化
“专业”,既是指研究领域的聚焦,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是指秉承专业的研究态度,保持理性、科学、独立,形成高水平成果。
第一,聚焦专业方向,形成以专业研究领域为核心的研究特色。调研发现,发展好、影响大的智库大多聚焦更专业的领域。比如,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专业的公共安全研究智库,以“现代警务发展与改革”为主要研究领域,其研究课题、学术著作、学术交流均聚焦这一主题,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警学界的广泛关注,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研究方向的聚焦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实践活动和咨政建言中,不断地思考、寻找、选择、尝试、完善和更新,保证专业定位始终紧扣国民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始终围绕党委政府实际工作中最关心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秉持专业态度,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相对独立性。智库研究要立足服务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需求,但在科研上必须保持独立性、创造性,提供具有创新性、有助于党委政府决策的政策建议。一是要把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作为智库建设的要求,从致力于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进行智库建设。智库研究绝不是重复已有政策,而是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设性建议。二是秉承独立、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确保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问题,理性地分析、评价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凭借充足的信息资源、严格的业务道德、自身的智力判断获得结论,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咨询。三是确保项目启动和研究过程程序科学。项目立项具有明确的研究方案、人员分工、研究进度、研究目标,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有完整的监督机制,按照进度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
第三,打造专业化的研究团队,形成智库研究的“精致核心”。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培养机制。推动智库与政府部门、国内外著名高校加强合作交流,给智库人才提供更多的挂职锻炼、参与决策的机会,为智库人才创造深入了解政府决策过程、深入跟踪政策执行效果的机会,同时提供更多的访学机会,以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吸收先进知识。二是实现全员紧密协作,提升团队融合度。各种学科背景的智库人才,通过思想碰撞能够形成更加全面的研究能力,产生“1+1>2”的研究合力[3]。
3.3 形成拳头产品,实现运营品牌化
产品是智库思想性和研究能力的核心体现。智库的品牌建设要求智库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培植良好的声誉。智库研究成果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要有影响力,如领导批示、政策采纳、媒体报道、图书销量、文章引用数等。
第一,充分发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功能,形成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咨政产品。与一般高校相比,智库与实际联系更紧密,接触的问题更具体,要突出咨政为民、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特色。一是坚持定制思维、注重问题导向,及时回应党委政府需求。确立需求导向型的智库产品定制思路,善于从国家大政方针中寻找需求、从党政领导决策思维中寻找需求、从与政府职能部门互动中寻找需求、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寻找需求,以增强决策咨询研究成果的针对性[4]。二是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努力实现成果的决策咨询价值。要进一步加强对课题成果质量的掌控,确保有关项目成果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决策中发挥作用,力争课题成果能够为政策文件吸收,为领导机关采用。三是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咨政研究,生产富有远见的高端产品。着力加强储备性、前瞻性研究,以超前的高水平研究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第二,建立有基础性研究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资料库,形成长线产品。厚植理论功底,围绕智库定位进行长期跟踪研究。要深挖潜力,充分挖掘已有的学术积累,要拓宽视野,追踪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前沿,建立理论研究成果的资料库和数据库。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的道德发展智库以“发展”看待道德。为此,专门成立道德国情调查中心,通过专业团队强强联合,在全国开展道德国情调查。目前,已建立3个大型道德国情数据库(江苏省道德国情数据库、全国道德国情数据库和道德国情比较数据库)、1个测评体系(《江苏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体系(2016年版·试行))、6个伦理事件信息库。
3.4 全方位整合资源,实现运作平台化
坚持开放办智库,立足智库现有科研力量,突破组织边界,打造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的智力共同体,形成智库研究的“大外围”。
第一,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以决策咨询为使命的研究团队。一是充分发挥知名专家的学术影响力。聘请在本专业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的知名专家和领导担任顾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推动专家学术资源与智库人力资源的联合,推动专家负责协同单位的调研项目,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二是通过项目学者、博士后等多种形式聘请外来研究人员,由项目资金提供资助,服务于特定研究项目。人员来源可以更广泛,包括政、企、学、研各界的杰出代表,根据岗位任务,从智库以外更大的行业领域中广揽人才。三是以项目的形式实现合作,包括长期的平台型合作及项目委托型合作。
第二,积极构建党委政府部门、智库和实践部门的共研共商机制,综合发挥政府部门更了解实际,智库研究更具长远性、前瞻性和理论高度,实践部门对问题认识更清楚的优势。一是与政策制定者建立长期、有效且高效的联系通道,确保党委精神及时落实,政府决策需求及时下达到智库、智库成果及时上报。二是形成接近和联系政策制定中的关键角色的能力。推动智库研究人员和政府公务员的双向流动,吸引政府退休人员担任智库顾问[5]。三是加强与实务部门的联系。智库咨询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不会完全按照既有理论发生、发展。在这方面,实务部门接触的东西都是一线信息,智库必须加强和他们的联系与合作,以通过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发现新思路、新举措。
第三,鼓励国内智库主动对标国内外优秀智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对标智库,深入剖析和学习其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5 多渠道扩大影响力,推动服务社会化
要通过多种途径,以专业知识引导公众认知,持续扩大媒体影响力,在培育咨政为民的核心能力的同时,拓展社会服务能力、争取更多的市场化资源支持。
第一,利用好传统媒体,借助适当的媒介对外发布研究成果,提升自身话语权、扩大舆论影响,进而凸显智库存在价值和影响力。除充分利用学术著作、期刊论文等常规形式外,还要通过召开成果发布会、进行新闻报道等方式建立和完善成果发布平台。借助这些渠道,一方面智库能够及时发布相关成果和政策建议,另一方面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学术关注度和影响力。比如,紫金传媒智库以“让公众满意”为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合作,及时发布智库成果,向公众解读政府决策的背景与过程,普及最新的思想和政策,培养公众接受公共政策的社会心理基础,承担向公众传播思想产品的责任与使命,做政府和专家学者连接社会大众的通道,成为服务社会的标杆。
第二,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掌握新媒体工具,并将其作为智库参与决策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是把智库的研究力量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有效结合在一起,如与微信、微博、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合作,定期推送文字或視频简讯,同时将经作者授权的研究成果发布到网络上,便于公众浏览、扩大社会影响力。此外,还可以考虑与在线阅读服务商合作,将有关著作和成果制作成电子读物定期推送到客户端。二是搭建智库网络平台,开展决策咨询活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政策解读。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研究体系,紧密围绕重要主题或热点议题,进行高效、专业、深度的研究和探讨,整理形成智库研究成果。值得借鉴的是,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研究平台。线上微信群交流平台的具体做法是,每周发布一个主题,邀请国内产业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专业观点,由科研助理提炼总结,形成观点性文章;线下圆桌会议沟通平台则是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公务员或行业领袖,进行圆桌聊天,不限主题,头脑风暴,碰撞思维,激发贴近现实的观点。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紧密围绕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题或热点议题进行专业研究,真正实现“广汇智而成库”。
参考文献:
[1] 王冲. 大数据视域下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策略研究[J]. 情报科学, 2018(4): 100-104.
[2] 梁勤儒, 蒋玉涛. 国外科技智库发展经验及其对广东建设新型科技智库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5): 43-48.
[3] 钱再见. 论新型智库的核心能力及其提升的创新路径[J]. 江海学刊, 2017(1): 105-113.
[4] 章寿荣. 定制是提高智库产品有效性的路径[J]. 中国国情国力, 2018(1): 16-19.
[5] 章寿荣, 梁剑. 江苏新型智库体系建设中的平台载体研究[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 2(4): 23-28, 35.
作者贡献说明:
章寿荣:文章总负责人、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整体把关;
王树华:文章执行负责人、协助设计研究方案、组织调研、后半部分修改统稿;
岳少华:撰写研究大纲初稿、设计调研提纲、前半部分修改统稿;
孟 静:撰写政策建议部分初稿;
关 枢:提炼存在问题部分初稿;
梁 剑:撰写政策机遇部分初稿;
魏岩岩:收集整理实践案例初稿。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and mod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s,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new think tanks in China, and provide better policy decision and consultation services. [Method/process] Through combing the policy practice with field research, problem awareness, and problem orient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idea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think tanks in China. [Result/conclusion]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new think tanks in China from five aspects: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ization, content specialization, operation branding, operation platform and service socialization.
Keywords: think tank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ecision consultation
收稿日期:2018-10-20 修回日期:2018-10-26 本文責任编辑: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