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中的应用

2018-09-10 03:06王晖
体育风尚 2018年6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健全人格培养

王晖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各大高校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力度上也在逐步加大。在日常大学学习过程中,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不仅局限于文化课程中的培养,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同样可以得到充分的提高与完善。在大学武术课程内,武术教学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武术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的意义为出发,通过对武术教学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对武术教学对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及策略做出简要论述。

关键词:武术教学;健全人格;培养;应用

在以往传统的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于武术动作的教学,忽略了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内在的健康人格的工作。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的课程中也逐步加入了健康人格的教育工作。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哲学精神,让学生在武术学习训练中逐步完善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利用武术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武术教学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中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武术练习经常被作为提高自我修养的一种方式,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方式,在练习的过程中习武者讲究形神统一、身心合一,通过武术教学,学生可以在武术锻炼的无形当中为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武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为传统武术的传承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由于传统武术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古代哲学思想,通过武术教学工作,可以间接的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充实、上礼、修身的民族内涵人文素质。受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武术教学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内外兼修的品质。通过武术教学与现代化高校课程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带来强健的体魄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内在品质的提升,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武术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之间的关系

在高校武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和专业武术动作的练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练习武术动作的同时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哲学的魅力,从而提升自己内在的涵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高校武术教学的每一个专业的武术动作或者套路都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例如在传统长拳和腿法练习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外在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锻炼,增加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刻苦的锻炼,培养学生坚韧不屈的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毅力。通过大学武术教学工作,间接的促进培养学生内在涵养的提升和带动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武术教学在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中的应用

(一)增强学生体魄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人才的培养工作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格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等。在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中身体素质是开展所有素质教育工作的基础,通過大学武术教学工作可以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很好的锻炼机会,为降权人格的培养工作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

(二)改善学生心理

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学生即将要走向社会,面对求职或者留校深造的各种压力,难免会给许多学生的心理情绪带来较大的消极作用,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大学武术教学工作,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武术学习和武术动作锻炼,将注意力转移开,在武术学习当中消极的心理情绪得到缓解。在大学时期,学生的心理正式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许多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其健康发展。通过传统武术的魅力与其所蕴含的传统哲学对学生在无形中的积极影响,推动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加速学生自我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武术教学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对学习者的健康心理培养和健全人格塑造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大学武术课程的开设既增加了大学体育的可选范围,又能通过武术教学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中国传统武术中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想,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心无杂念,神行归一。所以通过大学武术课程的学习,在锻炼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通过逐步的深入学习与锻炼,积极完善自身的不足,促进自我完善与提高。

(四)培养坚韧的意志与情操

在大学武术课程学习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品行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带动学生坚韧毅力的培养。传统武术学习对于学生的体能锻炼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的坚持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在传统武术的训练途中,带课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起点与身体素质,适当的增加运动强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练习,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通过武术教学工作带动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同步发展,为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大纲的要求,在锻炼专业武术动作的同时,将武术理论与武术精神的教学工作同步进行,通过学生在武术训练中的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良好武德与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大学传统武术的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既增加了身体素质的锻炼,又能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另外,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自身专业素质的影响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毛伟伟,吴永萍.高校武术教学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48-48.

[2]白洋.浅析武术教学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21):128-128.

[3]杨丽,岳珍淑.对大学生在武术教学中健康人格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092-1093.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健全人格培养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武术教学的第二课堂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