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香
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初中足球教学水平,2018年5月14-17日,“江苏省教研重大项目课题结题暨初中优秀足球课评比活动”在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举行。为确保比赛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江苏省教研室从全省抽调了16位体育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大市教研员等体育专家参与评审工作。笔者有幸地担任了本次评比活动的评委,观摩了第一组比赛的全过程,既领略了选手们百花齐放的课堂风采,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
一、网络垂直监控,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本次足球教学评选活动的主题是“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对中小学足球教学的思考”,试图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与方法,让“体育能力、体育行为、体育品德”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足球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本次足球评选活动采用了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发的sunfitlink健康体能运动负荷监测系统,收集监测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负荷、心率、强度、卡路里消耗等指标。数据实时显示,经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参与评选的28节足球课,学生的练习密度平均为51.71%、平均心率140次/min、基本部分平均心率142次/min、平均强度70%、有效运动时间38.82min,体能类各项指标均已达标。学生在高温天气(天气预报35℃,塑胶地面温度接近40℃)进行如此高负荷、大强度的足球课学习,既发展了体能、掌握了技能,又锻炼了学生的专注度和意志品质,充分彰显了在足球教学课堂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实时动态数据监控下的教学过程,使科研助力体育课堂教学得以实现,对授课教师课后的个人反思和观课教师集体的教学研讨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二、转变教学理念,单个技术为战术服务的意识凸现
本次足球课评比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涉及面广,涵盖了足球的踢球、运球、头顶球、守门员、局部战术(二过一)等基本的足球技术与战术(见表1)。参赛选手们的教学理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有十几节足球课的教学内容为组合技术或战术学习。由过去的单一技术学习逐渐走向技术的组合学习和技战术组合学习(如,南京市弘光中学教师果松上课的内容为《拉球脚背外拨变向过人》),证明了“单个技术为战术服务”的意识在教师心中已然形成,这样的意识会使足球教学活动更多地指向实战需要。
表1 参赛选手教学内容统计
类别 内容 主教材 节数
技术 踢球 脚内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射门) 9
运控球 运球变向、运球接扣球变向、运球接
拉球(扣球)转身、拉球脚背外拨变向过人、运球突破拨球过人、脚底回拉球转身 8
组合技术 传球加运控球组合、运球射门 2
头顶球 原地额前正面头顶球 2
守门员 倒地侧扑地滚球 3
战术 “二过一”战术 直传斜插、斜传直插 4
小计 28
注:表中主教材相关内容选自《参赛选手教学设计与教案集》。
三、优化教学设计,学用融合的课堂精彩纷呈
参加本次评比活动的教师在课前均有报告环节,主要報告上课的“单元课次、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从观课点上引导评委及观摩教师关注学习目标的定位,关注教学重点的突显和学习难点的突破。评比活动是借班上课,对学生能力起点的了解非常重要,多数参赛教师都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所借班级学生的足球能力起点及教学常规情况,准确定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学习目标,体现了教者的智慧和以生为本的思想。
课中,多数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进行有一定技能坡度的分解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技能。如,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教师吕朝晖围绕主教材《侧扑地滚球》设计的教学流程为“热身游戏→有球拉伸→跟我一起做(体会身体着垫部位及顺序)→坐姿侧扑(固定球)→半跪姿侧扑(固定球)→站姿侧扑(固定球)→跳动听哨侧扑(固定球)→后滚自扑(地滚球)→两人一组后滚扑地滚球→侧扑(地滚球)→游戏→课课练→放松活动小结”,整个流程简单、清晰、明了。
为了突显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参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用心。第一,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如,扬州市树人集团教师何东平,以“踢固定球与滚动状态下的地滚球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进行动态的、近乎比赛情境下的足球射门练习。第二,充分借助教具,通过条件作业法等,有效突破学习难点。如,无锡广勤中学教师林宇的内容为“倒地侧向扑地滚球”的课中,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标志带,教师要求学生在倒地侧扑时必须从标志带下扑过去,有效解决了倒地的方式和方向问题。第三,体能练习的补偿性和趣味化特征明显。每位参赛教师都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设计了或多或少的“体能练习”,练习内容多为补偿性的,既有对体能全面发展的补偿,也有对足球技能学习的补偿,练习形式则多为趣味化的。如,脚内侧踢球课中,有的教师选择用足球做“俯卧撑+抢球”游戏,有的教师选择持球做腰腹部(核心)力量练习+竞赛、有的教师选择掷界外球练习,既可补偿上肢运动的不足,又可复习界外球技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发展体能与技能。第四,本次评比活动最大的亮点是对足球技术的组合学习与实战运用。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学足球技术的应用时机及价值等,参赛教师设计了一定情境下的教学竞赛或游戏。如,挑战升级式的游戏、小场地教学竞赛等),体现了“足球技术战术化”学习的总体思路,为学生将来能参与足球活动或比赛奠定了一定的技战术基础。同时,学生在足球游戏和竞赛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团队的力量、成功的艰辛与胜利的喜悦,增强了规则意识,懂得了既要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队友,也要尊重对手、尊重输赢,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四、值得关注的现象
1.教师足球专业素养尚显不足。参加本次评比活动中教师中有少数教师非足球专业。值得肯定的是,广大一线教师在省级大赛中敢于挑战非专项内容,体现了教师的勇气,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一专多能教学基本功的要求。但少数教师存在对动作要领的理解有偏差的问题,特别表现在教师进行随机示范时。如,脚内侧踢球支撑脚站位错误、守门员倒地先用肘关节着地等;以及对足球文化的理解和足球专业素养的不足。如,“脚内侧踢球”教学中,学生出现用手拿球或持球跑动等问题时,教师未能及时提醒,没有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相关足球规则、裁判法的适时渗透,错失了及时教育的优势性。
2.教师对学生错误动作的回避现象偶有发生。个别教师因为赶流程或追求教学形式上的变化,学生的基本动作尚未掌握就急着提高难度,表现为对学生技能学习现状不够关注;个别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或不足不进行点评及纠错,采取另请他人示范以达到教师想要的——“学生正确示范”,这种做法不可取。
3.器材利用率有待提高。教师在场地器材设计方面可谓独具匠心,新颖的、自主创新的场地器材让评委和看课教师眼前一亮,但是少数课中所用的场地器材偏多且用法过于复杂,器材利用率低,推广借鉴价值不大。
4.补水次数稍多。在本次评比评选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突显,多位教师在每练习一段时间后,就让学生集体喝水。这一现象在近期国内外的教学活动中屡有出现。高温环境下,运动中及时补充水份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耐寒、耐热、耐渴、耐累、耐挫等)是学生对自我身体的一种教育、对生存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受力,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次评比活动中,少数教师课中给学生集体喝水3次以上,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