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近年来,昆山市档案局按照江苏省档案局、苏州市档案局的部署要求,紧密围绕昆山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服务发展主题,坚持“依法治档、科学管档、科技强档、文化兴档、服务立档”的工作思路,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夯实业务基础,努力提升服务成效,奋力开启昆山档案事业发展新的征程。
一、依法治档,全市档案事业有新发展
1.档案事业发展环境逐年向好。近年来,昆山档案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在人员编制、经费落实等方面协调保障,并多次将档案工作列入区镇、部门绩效考核,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区镇部门档案室达标升级工作的意见》《昆山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昆山市档案资料征集办法》等文件。市四套班子领导也多次过问或亲临局馆视察、指导,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2.档案馆室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以建设“五位一体”(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现代化公共档案馆为目标,历时四年建成档案馆新馆,占地面积20亩,主体建筑11层,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2万多平方米,较好地满足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档案安全保管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同时,为适应档案工作发展,以办公室用房清理及东西部两大行政办公区建设为契机,全市各区镇各部门档案室库房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3.横向纵深管理格局初具规模。结合贯彻《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档案部门依法监管职能,落实一级抓一级的档案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部门档案执法检查,完善档案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建立横向纵深的档案管理体系。指导有条件的单位按档案集中统一管理要求建立档案馆(档案中心),2015年首家乡镇档案馆淀山湖镇档案馆挂牌成立,目前其他区镇档案中心正在有力推进中。全市5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达到省星级规范化管理标准,其中五星级档案室13家、四星级档案室3家、三星级档案室193家、二星级档案室331家,新农村、土地确权、财政、国土、地税等领域实现100%建档。
二、科学管档,档案资源体系有新突破
1.强化接收,数量倍数增长。结合贯彻国家档案局9号令,完善《昆山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和《昆山市档案馆档案接收进馆标准》,积极推进新一轮档案接收进馆工作,逐步将各区镇、部门2010年之前形成的各类档案接收进馆。2017年共完成接收71个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共计198786卷、294439件,此外还接收10家产科医院及妇保所在内的11家单位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共27268件,馆藏档案数量已从5年前10万卷(件)左右增至目前40.1万卷,64.82万件,呈现倍增趋势。
2.多方征集,结构显著优化。建立档案资料捐赠奖励制度,通过在新闻媒体刊登征集启事、寄发征集函和登门拜访等途径,广泛开展重要人物、重点建设、重大活动、地方特色优质档案征集工作。先后接收历届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昆山旅游文化节等重大活动档案资料,并对市政府对外交往礼品、荣誉档案进行接收,建立昆山籍两院院士、著名作家、劳动模范等22个名人档案全宗,还征集到反映昆山城乡变化等照片2万多张,逐步形成了以民生档案为主,辅以文书档案、名人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等多门类多载体的馆藏结构。
3.巩固提升,管理日趋规范。对照江苏省示范县级档案馆创建标准,按照《江苏省市、县级档案馆业务工作规程(试行)》要求,全面提升档案基础管理水平。修订《昆山市档案馆档案管理规范实施方案》,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重新编制《昆山市档案馆指南》,加强馆藏档案清点、杀毒和划控开放工作,做好涉密档案鉴定和分区管理。健全库房及技术用房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库房区域封闭独立解决方案。完善档案安全责任制,加强消防设施检查和消防演练,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三、科技强档,信息化建设有新成效
1.档案检索实现“海量秒检”。2004年昆山市档案局启动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时加强各单位进馆档案数字化扎口管理和督促指导,累计扫描档案3800多万页,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100%。建成婚姻登记、劳动招工、独生子女、职工调动等25个常用专门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民国前档案、照片、实物、音视频档案数据库,全面实现档案“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
2.档案系统实现“智慧管理”。以创建省5A级数字档案馆为目标,积极推进智慧档案馆项目建设,努力构建档案智慧收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监督新平台,目前已完成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馆室一体化系统等11个子系统部署并进入试运行。承担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基于民生档案的分析挖掘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对民生档案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挖掘,通过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现。开发集中式数字档案室平台系统,积极推进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在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构建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目前已经创建5A级数字档案室2家。
3.档案利用实现“同城通办”。与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合作,实现婚姻登记档案数据共建共享;与市信息中心建立数据接口,实现政府公开信息与市政府门户网站同步更新。积极融入昆山市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昆山”APP系统上实现预约查询本人婚姻、出生医学证明、独生证明等民生档案,提高查档效率,实现档案服务“最多跑一次”。在全市各区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并纳入市“城市大脑”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政务外网建立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在11个区镇开通民生档案查阅窗口,方便群众就近查档,实现民生档案查询出证“同城通办”。
四、文化兴档,档案文化开发有新作为
1.档案文化展厅建成开放。近年来,昆山市档案局坚持自觉把档案工作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工作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落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约3000平方米的档案陈列展建成开放,设有“玉出昆冈——昆山历史文化档案陈列”主题展和“星光璀璨——昆山籍院士将军展”专题展,从档案的视角,再現昆山六千年的历史脉络。同时,设有“昆山城市变迁图片展”等五个档案文化展,展示典藏方志和地情文献的方志馆(地情文化展)也在规划设计中。致力于从文化建设的高度将新馆打造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阵地、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设施。
2.地情文化成果丰硕。近年来相继完成市志、区镇志、部门志28部,村志10部。《周庄镇志》作为首批中国名镇志之一在人民大会堂首发,并推出英文版在海外发行,千灯、巴城两镇名镇志在全国第二批出版发行。启动全国试点文化工程《周庄口述历史》和《中国名镇周庄影像志》的整理拍摄工作。《昆山年鉴》编纂常编常新,彰显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多次在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全省综合年鉴优秀框架设计和条目评选中获奖。依托馆藏,积极开展旧志整理和地情书编纂工作,先后整理出版《昆山宋元三志》、明嘉靖《昆山县志》、明万历《重修昆山县志》、明弘治《昆山县志》、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等11部旧志,与市政协文史委合作重印《嘉靖昆山县志》。组织编纂《馆藏名人相册》《星光璀璨照耀桑梓——昆山籍院士与将军风采录》《昆山市自然村变迁图志》《台商在昆山》《沃土兰蕙——元明时期的昆山与昆曲》等一批地情书籍,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五、服务立档,档案服务品牌有新内涵
1.服务发展。编辑《昆山大事记》,连续多年与昆山日报社合作,编印图文并茂展示年度大事要事的《美丽昆山》,充分发挥资政参考作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做好台账资料指导工作。围绕全市重大活动及重大投资项目,提前介入,主动做好建档指导和登记备案服务。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如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与昆山市总工会、市文联联合举办“昆山市非公企业摄影展”,系统梳理昆山改革开放40年的大事记等,发出档案声音。
2.服务基层。创新编制《档案整理实用指南》和《档案法律法规汇编》等实用手册,提供点对点指导、集中式业务座谈、档案协作组交流、示范点现场教学等方式服务基层建档。联合上海大学、浙江大学等举办档案系统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加强基层档案业务骨干培训。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合作,共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发挥高校人才、学科、专业优势,深化高层次创新档案人才培养。
3.服务社会。结合“存史为民”服务品牌和文明窗口建设,不断优化查档服务环境,编印《查档利用服务指南》《档案利用服务承诺制度》等,并通过现场查档、远程查档、电话查档等多种方式,积极提供便捷的查阅服务。加强与司法局、妇联、公益组织等合作,广泛开展“6·9”国际档案日、“12·4”宪法日、家庭建档系列宣传活动,并借力报纸专版、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扩大宣传。积极开展中小学档案教育實践活动和社区共建活动,主动与学校、社区加强联系,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广泛开展“档案馆开放日”“小记者走进档案馆”“档案服务进社区(学校)”等社会教育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广场等场所进行流动宣传,通过分发宣传资料、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广场咨询、举办档案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内容生动、互动性强的档案文化宣教活动,不断深化档案社会服务,提升档案部门服务社会成效和影响力。
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机遇。昆山市档案局将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文化开发利用为重点,坚持一手抓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一手抓档案服务能力建设,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昆山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