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摘要:小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养成与体育教师身心素养存在较大关系,本文以体育教师身心素养对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苏州市吴中区5所小学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分析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因子,并提出结论与建议,为体育教师自身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师身心素养;体育意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身心素养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育意识。
本文选取苏州市吴中区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体育教师身心素养对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体育教师身心素养对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加强教师对身心素养的重视,从而提高小学生体育意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教师身心素养对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因子为研究对象,选取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独墅湖实验小学,越溪实验小学,碧波实验小学,苏苑实验小学5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使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查阅资料。以“体育教师身心素养、小学生体育意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阅了近五十篇相关论文,为本文研究做准备。
2.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次问卷采用随机调查方式,随机选取苏州市吴中区5所学校的四、五、六年级的5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50份,共回收235份,其中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为97.9%。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交叉分析和相关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在有效问卷中,学生人数为四年级67人,五年级82人,六年级81人。学生年龄大多分布在10到14岁,该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主观意识,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统计显示,本次调查的小学生中男生共112名,占总数的48.7%;女生共118名,占总数的51.3%。
(二)小学生体育意识分析
体育意识包括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与体育意向三个方面。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体育认知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程度认知的均值为4.60,说明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知非常高,认为体育运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平时多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外生活,还能增强体质,调节身心;小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了解程度的认知均值为3.64,该数据显示小学生对科学健身了解一般,学生们没有过多涉及科学健身的话题,相关知识也不够了解。小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的认知程度很高,但却并不了解科学的健身方法,知识面比较狭隘。小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不多,接触的机会也较少。
体育情感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喜爱程度的均值为4.18,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介于喜欢到非常喜欢之间,对体育运动的情感较高。学生大都热爱体育,喜欢体育活动。只有小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觉得体育运动是枯燥乏味的项目。小学生上体育课心情愉悦程度的均值为4.29,说明学生们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意向中,学生愿意上体育课、参加课外锻炼的均值分别为4.48、4.22。总体来说,小学生的体育意向较高。他们愿意加入体育课,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三)体育教师身心素养与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关系分析
体育认知分为对体育运动重要程度的认知和对科学健身方法了解程度的认知;体育情感分为是否愿意参加体育运动和上体育课的心情是否愉悦;体育意向分为是否愿意上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通过SPSS统计软件相关性分析(表1),体育教师的身心素养与小学生的体育认知相关系数分别为R=0.469、R=0.434,与小学生的体育情感相关系数分别为R=0.445、R=0.465,与小学生的体育意向相关系数分别为R=0.442、R=0.539,相关系数R均高于0.4,说明体育教师的身心素养与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显著的正相关。
进一步分析,体育教师拥有广泛兴趣爱好与小学生体育意向的愿意参加课外锻炼的相关系数为R=0.514,有显著相关关系。体育教师拥有广泛兴趣爱好与小学生体育情感中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上课心情愉悦的相关性分别达到了R=0.400、R=0.424,相关性较高,说明学生会因为体育教师自身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而变得非常愿意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活动,这也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爱体育运动,喜欢上体育课。
教师身心素养中上课声音洪亮与小学生的体育意向的相关系数为R=0.447**,存在显著相关。体育教师能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上课声音洪亮、有自信,学生们的体育意向就越强烈,在课外也会经常从事各式各样的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上课时声音洪亮与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了解情况的相关系数达到R=0.393**,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教师上课声音洪亮,能够提高学生平时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健身方法的了解情况,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
体育教师擅长人际交往与体育认知中认为体育锻炼重要的相关系数达到R=0.396,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若体育教师在学校,善于与学生沟通,主动和小学生交往,平时了解和研究学生发展状况,尊重热爱学生,能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可让学生觉得体育锻炼在生活中是必要的,也会更加重视体育运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教师的身心素养与小学生的体育意识中体育意向的相关关系最密切,说明小学生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师身心素养存在很大关系。
2.体育教师身心素养中“拥有广泛的兴趣”最能影响小学生的“愿意参加课外锻炼”,体育教师上课中的“声音洪亮”直接影响小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锻炼的热情。
(二)建议
1.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身心素养的提高,克服不良情绪,提升人格魅力,最大限度影响小学生的体育终身意识的培养。
2.体育教师应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参与并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喜欢体育活动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1995 (05).
[2]黄丽娟.广州市中学优秀体育教师素质特征及培养研究[D].广州大学,2012.
[3]毛迪,陈盈,洪晓波,洪国武.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32 (3):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