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省初中优秀足球课评比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8-09-10 15:29:07高胜光
校园足球 2018年7期
关键词:球性传接球学练

高胜光

为了充分展示江苏省校园足球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全省校园足球教学水平,依托江苏省教研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和《江苏校园魅力足球》教材,“江苏省教研重大项目课题结题暨初中优秀足球课评比活动”在苏州市举行。来自江苏省13个地级市和江苏学校体育网的28名优秀教师,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追求,有效地实施每一节足球课教学。

一、学习目标设置科学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来说,教师在课程中设置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在本次优课教学比赛中,教师在比赛前,首先采用报告的形式向评委汇报在本次教学中为学生设立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置课时学习目标时,能注重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在本节课中学习什么,学习到什么程度。如,苏州市教师钱晓东的“脚内侧运球绕障碍时,学生在跑动中连续绕过若干障碍不丢球”、常州市教师黄健的“足球正面头顶球练习中,能够做出前额顶球的技术动作,并且能主动利用腰腹和脚蹬地发力,能顶出一定距离”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依据设置的学习目标,选择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学练内容、组织形式、学法指导等。如,无锡市教师林宇依据“守门侧倒地扑地滚球,通过不同条件下练习,能做出腿、臀、肩、臂外侧依次倒地扑地滚球的动作,并且手型正确”的学习目标,分别设计了“坐姿侧倒地、跪姿侧倒地、蹲姿侧倒地、侧倒地扑地滚球完整技术”等学练内容。林宇不仅为学生准备了侧身倒地扑球必要的安全防范器具,而且巧妙利用器材设备,贯彻在每一个学习内容中,同时,在每个学练内容中随时强调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不断运用个别纠正或小组纠正,提醒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学习,较好地实现了课堂学习目标,促进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选择合理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部分,对水平四学生运动技能内容要求是“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评价要点是“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战术的熟练程度”。由此可见,初中足球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个、简单的足球技术教学,要结合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足球运动技能储备和体能情况,重视选择多种技术组合作为学生的学练内容,尽可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学练中、在活动竞赛中把简单、单个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在本次评比活动中,教师们以《江苏校园魅力足球》(水平四七至九年级)教材为蓝本,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从过去单个技术教学向技术组合学习转变,重视单个足球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突出了多种足球技术的综合运用,促进了学生足球技战术能力的发展。如,扬州市教师何东平的“运球射门”、南京市教师果松的“拉球脚背外拨变向过人”、南京市教师石婷婷的“运球突破拨球过人”、盐城市教师关勇的“踢墙式二过一”、南通市教师吴铁林的“脚底回拉球转身”、连云港市教师王广周的“运球接拉球(扣球)转身”、宿迁市教师高书高的“斜传直插二过一”等。

教师在选择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依据这些足球综合技能形成的学理要求,而且非常注重通过一定形式的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或竞赛情景中去运用所学综合技术,提高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参加本次评比活动的28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安排了一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或游戏活动,其中11位选手安排了课堂教学小组比赛,17位选手安排了围绕技战术的学习内容的游戏。

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具有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足球教学场地大,组织教学有一定难度,只有采用形式多样、方法新颖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内容学练中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本次课堂教学竞赛中,教师们结合足球运动项目技战术学练特点,全面考虑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始终重视选择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课堂教学形式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些教师重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如,果松在“拉球脚背外拨变向过人”教学中,巧妙将小垫子摆放成菱形,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在菱形垫子两端进行拉球—拨球练习,引导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增加了学生练习技术动作的时间。一些教师强调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相互协作、相互帮助进行技战术的完整学练。如,关勇“踢墙式二过一”教学中,首先,运用体操凳代替“墙”,引导学生对“墙”传球、切入跑动练习,体验传球力量、角度、方向和切入距离的关系,然后分组小组内成员作为“墙”,进行组内合作练习等。一些教师依据运动技能形成的学理要求,安排不同的教学练习内容,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练习难度,促进学生技能形成。如,镇江选手于爱平在教授脚内侧传接球时,从丁字步,到踢固定球、两人传球(不同距离)、横向交叉步移动传接球、四人移动传接球等。

四、体能发展受到重视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同时,《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在本次评比活动中,28位选手根据教学内容,分别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体能课课练、素质练习、游戏竞赛等内容。

一些教师结合主教材学习内容,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安排了补偿性体能练习。如,林宇在“侧倒地扑地滚球”教学中,体育课课练环节,安排两人一组分别完成“人形拱门”连续自传自接、俯卧撑顶球配合左右跳、仰卧起坐传接球三个体能练习,把足球元素巧妙地融入在素质练习中,使整节课都围绕足球进行,同时,还锻炼学生的上肢、下肢力量和心肺功能,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教师将素质练习巧妙地与教学中所用的场地器材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器材利用率,做到一物多用。如,宿迁市教师张东亚在“脚内侧運球”教学中,利用凳子作为运球练习障碍,在课课练部分利用凳子进行“绕杆射门”比赛、手撑凳子进行高位俯卧撑和背撑练习。一些教师结合主教材学习内容,安排的体能练习手段和方法实用有趣,注重体能练习趣味性、实用性。如,于爱平在教授脚内侧传接球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臀部高抬俯撑的“钻山洞”传接球、无锡选手徐超“五对五”教学竞赛,让学生在欢笑和汗水中使体能得到发展,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五、反思

在本次评比活动中,教师们许多有价值的做法、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同时,也需要对初中足球课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

1.足球球性练习应该贯穿在教学始终

球性是指人的控球能力和身体动作的协调程度。一些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难以控球,典型的表现是学生动作僵硬,运球时存在难以控制球、传球不到位、接球不稳等情况。这些情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练效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首先要不断强化学生熟识足球的球性。从初中足球教学现象来看,在热身准备部分安排进行学生熟悉球性的练习,教师普遍做得较好,而在教学中巧妙地把球性熟悉练习安排在课堂教学技战术学练过程、体能练习等环节,教师则做得不够。

针对水平四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依据足球项目运动特点,在足球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球性熟悉贯彻在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足球意识,让足球课更有“足球味”。如,在传球技术学习中,增加原地踩球、前后左右拨球或拉球再传球;在技战术学练过程中,随时强调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脚去接触球,不用手去捡球,增加脚对球的感觉;在体能课中,通过完成规定次数或时间的熟悉球性练习的左右脚“左(右)脚底向后拉球接右(左)脚内侧前拨球”“右后拉接左脚内侧前拨、左后拉接右脚内侧前拨”等各种组合练习,不仅能让学生练习球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活性、下肢力量,發展学生心肺功能等。

球性练习的难度和内容应该随着年级增长和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和丰富,在初中阶段球性练习要在小学阶段基本的拨、拉、踩球基本球性练习动作基础上,增加技术难度系数和组合球性练习。如,行进间的拨、拉、踩球球性练习,拉拨球组合练习等,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球性练习,在提高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球性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关注不同性别、不同技能的学生,使其球性都能得到提升。

2.初中足球课教学要保证一定运动负荷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运动负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学校体育界专家学者,还是基层一线体育教师,都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运动负荷、不流汗水的体育课,不可能提高学生体能和技能水平,也谈不上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足球课教学中,必须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首先,要根据足球课的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不同的足球学练内容具有不同特点,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对人体产生的反应也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在足球技战术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人体所产生的刺激也不相同。因此,在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初中足球课运动负荷时,首先要对足球课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找出该内容的固有特点,安排运动负荷。一般情况下,足球技战术比单个技术动作的强度大,可以通过增加练习次数、提高练习技术要求来调整运动负荷。如,增加传接球练习次数和频率、增加技战术学练中跑动距离、利用积极防守提高学练中的对抗性等。

其次,在组织学生学练时要敢“放”、善“放”。由于足球项目具有场地大、球难以控制、对抗性强等特点,在初中体育课足球教学中,体育教师担心体育课教学看起来比较“乱”,担心学生发生意外运动损伤,因此,经常会不辞辛苦地组织学生一组一组进行练习,严格控制学生行为,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学练。为提高足球技战术学习效果,提高足球课堂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敢“放”、善“放”,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和体育小组长的作用,尽可能给学生自己学练、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进而提高运动负荷,同时,加快学生在学练中对技战术内化过程,让技能形成、体能提升、体育品德养成的目标得以实现。

3.重视运用游戏和多样练习方法进行教学

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和发展时期,活泼好动,但专注学习的持久性较差,争强好胜,在学习基本技战术时不够踏实,易浮躁,同时,身体各项素质也处于快速增长期,初步具备一定足球基本技术的技能储备能力。因此,在初中足球课教学中,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重视足球游戏、竞赛和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多变的练习中掌握足球基本技战术,以此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并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如,在球性练习时,把简单的拨、拉、踩球动作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练习方法,逐步过渡到移动控球练习;在运球学练时,利用绳梯进行步伐练习并结合运球组合,同时,强调规定距离内运球时脚触及球的次数;在传接球练习时,三人三角传接球、四人对角移动传接球;小场地3v3比赛、5v5比赛等。在运用游戏和多种练习方法时,强调练习内容和方法的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常变常新的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练兴趣和较高的学练积极主动性,逐步提高足球运动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球性传接球学练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体育教学(2023年1期)2023-02-22 01:37:42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校园足球(2022年9期)2022-03-15 02:09:42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校园足球(2020年12期)2020-03-28 16:47:45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校园足球(2019年9期)2019-09-10 07:22:44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2018年10期)2018-01-08 02:51:04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运动(2017年3期)2017-05-17 06:29:07
解析高职篮球教学中的球性练习方法
魅力中国(2016年19期)2017-04-18 18:09:52
让小学生“球性”大开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19:49:17
篮球球性练习的重要性与动作方法①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