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袋子排起来 钱袋子鼓起来

2018-09-10 03:55于鲛洋黄友斌
新长征 2018年7期
关键词:菌袋示范户河村

于鲛洋 黄友斌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抚松县北岗镇蒲春河村村民大力发展木耳种植产业,曾经种满玉米的田地,如今是一排排、一列列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木耳菌袋。靠着这些“菌袋子”不断变成“钱袋子”,蒲春河村许多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杨子亮就是其中的一个。

自力更生,困难面前不服输

33岁的杨子亮,家里共有5口人,父母身患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在2013年被确定为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困境,杨子亮也曾消极、彷徨,只想着依靠上级给点补助过日子。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他发现这种等、靠、要的办法根本不能使自己脱贫。“以前总觉得脱贫就等着政府扶持就行了,后来觉得自己这么年轻就靠着政府补贴过日子,终归是说不过去。再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勤劳肯干,生活一定可以好起来。”不服输的杨子亮经多方考察,发现种植食用菌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于是东拼西凑筹集3万多元种植了3万袋木耳,后来又得到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他协调投入10万元扩大了生产规模。

谁知正在他想大干一场的时候,本该茁壮成长的木耳菌袋却受到感染,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造成巨大损失,这无疑是给迫切想要脱贫致富的杨子亮当头一棒。蒲春河村党支部对此十分关注,及时邀请专家入村指导,第一时间解决了木耳感染问题。这场风波使杨子亮意识到,只靠吃苦远远不够,学习种植技术才是关键。于是他主动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技术指导班,又多次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虚心请教,凭借着自身认真钻研的劲头,渐渐地掌握了木耳种植的成熟技术,大幅提升了木耳产量。2017年,杨子亮的种植规模已达到15万袋,经营性收入30万元,纯利润达7.5万余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无私奉献,富了不忘穷乡亲

“我当初能够把这个项目做起来,离不开党的支持,离不开乡里乡亲的信任,现在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了,但有的邻里乡亲还很贫困,我想把木耳这个赚钱的好路子告诉他们,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凡是家里有地、有劳动力适合发展木耳种植项目的,杨子亮都会把他们专门请到自己的厂房进行参观学习,发动他们一起发展项目、共同致富。村里种植木耳的村民逐渐多了起来,他又把自家的接菌室、灭菌锅无偿地借给有需要的村民。不懂配料的,他就全程跟踪指导,无偿传授经验;不懂接菌的,他就把自家的接菌扔给妻子,自己则是谁家需要指导帮助便随叫随到。看到杨子亮的带动作用,镇里将他評为了项目带富示范户,鼓励更多的人向他学习经验。“评为示范户后,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要把我掌握的木耳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的父老乡亲,让他们一起致富。”截至目前,蒲春河村木耳种植规模已达到60万袋,成了远近闻名的木耳种植村。而现有61户木耳种植户中,有半数都是在杨子亮的帮助和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不懈追求,平凡人有大目标

蒲春河村的木耳种植现已初具规模,杨子亮又想着如何进一步带动乡亲们更好地发展。因村里种植木耳的村民越来越多,产量上去了,效益却减少了,杨子亮便积极思考对策,打算成立木耳种植合作社,将村里种植木耳的农户都纳入进来,与收购公司签订合同,统购统销,解决木耳滞销难题,并得到了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发展木耳产业的同时,杨子亮还关注村里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他自费购买棉衣30余件,免费发放给村里年纪大的妇女。村里的老大娘们纷纷夸赞:“小杨这孩子仁义啊,自己挣点钱也不容易,还想着我们这些老人,咱可不能忘了人家啊。”蒲春河村党支部鼓励杨子亮积极参与村里工作,争取为村里做出更大的贡献。杨子亮也主动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言辞恳切地写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父母身患疾病,我以为我的生活会一直在贫困中度过,做梦也没想到,如今能凭借自己的劳动养活这一大家子人,还能帮助村里有需要的人。这一切与党组织的帮助是分不开的,现在我想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一员,尽我的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猜你喜欢
菌袋示范户河村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针对韩城市西庄区域科技示范户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好技术指导员的实践思考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固定菌袋插杆
橡胶林下鹿角灵芝栽培试验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名古屋市长欲访中国大使馆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