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档案信息化推进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8-09-10 18:51:11钱中益闾东影高雍兰
档案与建设 2018年8期

钱中益 闾东影 高雍兰

位于珠三角开放前沿的深圳、珠海、中山三市档案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珠海市档案局数字档案馆系统是全国首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中山市档案局建成全国首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深圳市以建筑面积达9.2万平方米的档案中心作为向市民开放服务的信息中心,局(馆)建设规模化领全国之先。今年5月中旬,我们赴深圳、珠海、中山三市档案局学习考察档案信息化工作,感触良多,深刻认识到,档案信息化是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的根本保障。

一、“三市”成功经验与内涵

深圳、珠海、中山三市对档案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把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抓手,以统筹规划为纲,以集成系统为核,以平台建设为翼,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全面飞跃,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1.统筹规划,推动档案信息化纲举目张

中山市政府把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纳入全市绩效考核范围,统一部署;市档案局从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推进,逐项落实。全面统筹和整体规划使得创建工作立意高、动作齐,2016年12月以高分通过测评,成为首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

珠海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把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列入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珠海市档案局以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数据存储海量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快捷智能化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建成了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体系。2015年率先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2.集成系统,构筑档案信息化“天罗地网”

在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珠海市档案局坚持软硬件建设系统集成、平衡促进。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档案数据核心服务器及应用服务器集群、存储备份设备、安全管理设备、声像编辑设备、数字化及输入设备、实体档案管理设备等,为保障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软件建设包括3个网络服务平台和31个档案业务子系统。通过内网构建档案馆各项业务工作平台;通过政务网提供电子文件归档移交、电子档案接收、档案利用等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档案远程教育培训、民生档案利用、开放档案检索等服务。整个集成系统覆盖电子档案“收存管用”各个环节,涵盖电子档案收集、档案数字化加工、档案资源存储和管理、电子档案利用、电子档案安全等各个方面。

中山市智能馆库系统包括大楼网络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网络安全建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公共支撑模块建设等5项子工程。整个体系有效实现了档案管理环境系统、档案实体管理系统、档案数据管理系统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了档案馆科学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3.搭建平台,实现档案信息化共享共用

中山市重点推进文档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化融入社会信息化,并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档案信息化的作用最大化。2015年,该市投资1800多万元建设文档管理与服务平台并在全市推广应用,按照“局—馆—室”三层管理架构建立以中山文档管理与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档案大数据平台。目前,中山已经有1800多个单位进入和使用该市档案管理和服务大平台,基本涵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居、国有企业等各类机构。目前,全市档案业务网络化管理基本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日益完善,馆室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库初具规模,档案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有力促进了全市档案数据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水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提升。

深圳市编委早在2002年批准成立深圳市文件管理中心,实行党政机关文件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以降低档案管护成本,提升档案的使用价值。文件管理中心对每年新接收文件进行数字化加工,补充著录,建立全文数据库。建设文件档案平台数据库系统,完成“机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并实现与“深圳市智能政务办公系统”的无缝衔接。

二、考察收获与启示

当前,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时代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谋划和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加快步伐,以信息化带动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1.争先奋进,确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定位

档案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支撑性工作。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快车道,去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已跻身全国万亿俱乐部行列。档案管理工作要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发展大局,就必须树立与之相匹配的目标定位,以敢于奉献的信念、敢于创新的理念和敢于作为的态度,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深圳、珠海、中山三市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要把信息化作为重要抓手,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提高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确立争当一流的目标定位,以更好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推动无锡档案管理科学化、服务网络化、建设信息化。

2.统筹规划,实现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建设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深圳、珠海、中山三市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档案信息化工作要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的要求,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总体布局,一揽子统筹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设计,建立高效利用的档案管理体系、档案资源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全方位切入档案“收存管用”的各个环节,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在规划上体现大局性,设计上体现领先性,布局上体现合理性,以统筹规划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好头、布好局、夯实底。

3.上下联动,形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档案工作的管理、利用、保管、开发等各个环节,辐射经济、社会、民生各个领域,绝不是信息部门的单打独斗,也不是档案部门的自弹自唱。从深圳、珠海、中山三市先进经验来看,市委市政府对档案工作顶层设计,机关各部门对档案管理高度重视,形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在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中,要市局(馆)与区(市)局(馆)联动,搭建平台,形成合力;要敢于作为,善于借力,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4.搭建平台,提高檔案信息化工作的服务效率

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属性。深圳档案中心四幢高楼林立,建筑面积达9.2万平方米,囊括房地产、公积金、社保、婚姻、公证等各类民生档案1500万卷,又称深圳的信息中心。珠海搭建文档管理和服务平台,使档案信息化的作用最大化。学习沿海城市的先进经验,我们一定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理念,一方面以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档案对经济发展、民生服务以及政务公开的服务支撑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集成数据等手段,建立民生档案查询平台,提高异地查档的便捷度,使档案信息化融入社会信息化的洪流中,真正发挥如虎添翼的作用。

5.引育结合,加快档案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高。结合档案工作的实际来看,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储备量还远远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学习深圳、珠海、中山三市的先进经验,必须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对在职人员以系统性、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丰富信息化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进复合型人才充实档案队伍,提高档案工作面临新时代新要求所具备的能力水平,以档案信息化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