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工程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9-10 16:15单丹欧海燕
高教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性

单丹 欧海燕

摘 要:工程化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系统性、程序性、情境化和成果化等特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受到学生感性认知不足、教学任务重、实践环节缺失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学存在“工程弱化”现象,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当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实施工程化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工程化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9-0112-03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l is characterized with practicality, systematicness, routinization, contextualization, achievement and so on. Affected by insufficiency of students' perceptual cognition, arduous teaching tasks and deficiency of practical link, engineer and practice are weakened in teaching and social demand on applied talents. Therefor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ngineering teaching should be exerted into modern teaching mode.

Keywords: engineerized teaching;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ality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各行各业急需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在本科专业的基本规范的基础上注重人才的岗位性和职业性要求的本科人才,要求他们具有本科底蕴,实践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1]。工程管理专业是“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应当培养拥有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技术知识,掌握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是一项增值服务工作,以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有利于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等为基本目标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应当建立起一种既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构建教学情境、注重实践的工程化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一般包括绪论,项目总体规划,项目实施控制、项目沟通与协调和工程信息化管理等知识模块,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上机模拟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难以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一)教材内容不完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

一般认为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三大”主要控制目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费用控制。但是,一個工程项目往往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各个参与单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性质和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因此形成了代表不同利益的项目管理主体。从不同的管理主体、不同的专业领域和不同的管理范围去探析工程项目管理,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优良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定位,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教材,或者采用自编的教材。

(二)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知

如果学习者头脑中具有与学习材料中有关联的图式,那么,学习者就会产生相对较少的内在认知负荷[2]。教育心理学认为只有当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发生关联的时候,才能较快的领悟和掌握新知识。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学生对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每个知识点作为一个模块并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认知负荷加重、“时间-转化”(time-shift)效率低、知识内化进程慢。借助于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构建工程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三)课程容量大,教学任务重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涉及管理科学、工程经济、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和知识集成的综合性课程。例如:项目的规划阶段涉及“工程经济、财务管理、环境保护、方案优化”等知识;项目的实施控制阶段涉及“招投标法、合同法、施工技术规范、工程造价、进度控制”等内容,并且需要加强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因而,教学信息量大,实践环节多,必然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及其联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借助于翻转课堂、仿真模拟等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存在“工程弱化”现象

应用型人才的本质是“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实践环节服务于理论教学,实践活动滞后于社会需求的普遍现象。由于经费不足、安全因素困扰、企业横向联系不畅等诸多原因,缺乏大规模实训、实践场所,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工程教育弱化趋势严重,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当强化实践环节教学,考核时注重对学生工程化应用能力的测试,该能力应占总成绩的40%左右[3-4]。

(五)师资力量匮乏,制约“工程化”发展

高校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多数教师缺乏系统的工程锻炼,工程素养、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工科教师是工科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工程师榜样”;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加拿大工科专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注册工程师资质,德国要求工科专业的正教授有10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5]。工程项目管理从“项目策划”到“项目后评价”跨度大、周期长,涉及知识面广,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均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刻不容缓。

二、工程化教学模式特点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和教学行为框架。《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一直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和完备性,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工程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注重实践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具有实践性、系统性、程序性、情境化、成果化等显著特征。

(一)实践性

“工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工程师是从事这种造福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以培养这种工程人才为目的的工程教育在本质上也必须具有实践性[6]。胜任工程管理岗位必须具备良好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并且是一种带有强烈的工程取向的综合能力。

从工程化视角下构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就要尊重其固有的特性——实践性。因此,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按照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配置一定的实践课程[7]。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撰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分析报告”;制作“标书”;编制“质量控制计划”;绘制“进度计划网络图”等都应通过实训、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系统性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技术体系知识的完整性,强调后续职业发展的潜力。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并能连续一贯的进行;如果教学内容随意安排,杂乱无章,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8]。工程化教学的专业知识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实践)计划等完整的系统性。例如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完成“三控三管一协调”的工程化教学任务,基本呈现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貌。

(三)程序性

工程化教学应该体现逻辑的严密性和流程的规范性。课程体系设计中,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既要考虑知识模块的独立性,又要考慮它们之间连贯性,确保工程化教学的有序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管理主体在不同时间节点,应该完成不同的管理任务。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依次呈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真实特征”,实现工程化的教学目的。注重知识间逻辑性的同时,其拓展性也应当予以重视。

(四)情境化

工程化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真实工程”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师讲解。围绕特定的工程项目,以项目流程为主线,把知识点嵌入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之中,通过角色扮演、师生互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专业知识、方法能力和工程经验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成果化

工程化教学应该编制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经过模拟训练、实际操作,学生应该提交具有“应用价值”和“可视化、可评价”的学习成果。比如:根据“实际工程”背景,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合同文件”、“施工平面图”等项目管理成果。

三、工程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社会需求的呼唤,技术进步的要求,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各种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具体运用。随着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BIM)、工业化生产”等理念的发展,社会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蚌埠学院“工程化”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本课程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时,注重了知识的现时性、复合性和跨学科性,以技术体系为依托,处理好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修订《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增添了反映工程建设领域“工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60%课时的教学采取“工程化教学”设计。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完善实验教学的内容,通过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及广联达算量软件、概预算软件、Project等工具软件的操作与设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与使用工具的技能。制定了课程考核“多元化”评价体系,把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进行有机结合。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付诸于实施的重要媒介。根据社会需求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学做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体系。结合知识模块内容的特点,采用了如下一种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一、PBL教学。以项目化的问题,任务驱动的形式,明确学习目标与方向。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以“项目”为基本教学模块,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发挥多媒体的视听优势,通过“真实项目背景、重要会议现场”等情景的呈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工程化意识,提高工程管理能力。强调了“情境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第三、案例教学。针对工程实践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了本校“学生公寓楼、办公综合楼、教师公寓”等工程项目管理的真实案例。从项目规划、招投标合同管理、“三控管理”、项目验收、沟通协调以及相关主体责任等方面收集图片、图表以及视频等资料,形成教学案例,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学习。对于“教师的教学”和“成绩的考核”都具有了客观的依据,突显了“成果化”的客观要求。

第四、翻转课堂。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从感性认知到实际应用的教学任务,借助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把教学时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项目的沟通与协调”的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外观看《超级工程》系列记录片;通过对“港珠澳大桥”的设计、预制、运输、吊装等环节协调管理的学习,大家对于“项目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活跃了课堂讨论气氛,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和行业、学科竞赛等活动。针对企业工程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第二课堂、“双创”活动,引导学生入住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办“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价值要求。

(三)实训实践活动

根据应用型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以及课外创新实践为一体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项目化为引导,设置了“工程项目认知实习、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等系统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性,掌握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将“参赛项目”的内容引进实践教学体系,以赛促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算量大赛、工程识图大赛、BIM毕业设计作品”等各项比赛,在实战的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重视师资培养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的质量,鼓励和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项目开发;组织教师参加“广联达集团”和“安徽省智筑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业务培训;实施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大力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担任兼职教授,解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师资培养活动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工程化教学水平,为工程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际出发,工程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应结合学校自身特色,立足于复合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并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以适应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会涉及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工程化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建设中,首先,应当树立“工程化”教育的理念,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引导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其次,建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使课程设计更合理、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再次,以工程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强企业横向联合,推进实训模拟、实践基地的建设,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最后,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程社会实践锻炼,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建设,使工程化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2]宋艳玲.从认知负荷视角认知翻转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

[3]田金云,杨旭,刘忠超.基于工程化的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33):69-71.

[4]姚佼.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

[5]杨凯,安江英.构建基于工程实践的“工程化”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0,02.

[6]莫春柳.从工程化的视角构建工程制图的教学学模式[J].工程圖学学报,2009,06.

[7]邓曦.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以及实践拓展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8]马薇薇.工程化视角下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06.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性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基于线上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研究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m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
招投标中不平衡报价法的应用探析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