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县域金融工程的湖北探索与实践

2018-09-10 09:23龚波
产权导刊 2018年9期

龚波

产权的内涵,主要包括物权、股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范畴;股权市场,是产权资本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金字塔”体系中,区域性股权市场是规范培育和服务数量广大的未上市中小微企业的“塔基”。2017年1月20日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国办发〔2017〕11号)明确提出,“区域性股权市场是主要服务于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私募股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人民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平台。”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全国已经设立和运行的区域性股權市场有38家,基本形成了“一省一市场”的格局,从起步、成长、清理整顿到规范创新,已经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湖北武汉与我国产权市场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有着不解之缘。1988年5月11日,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事务所成立,被公认为是全国第一家产权交易机构。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缘起,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4月17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分行和武汉分行联合组建的武汉证券交易中心,俗称“汉柜”,是当时全国第三大证券交易中心,最大的国债及国债期货交易场所,最大的资金拆借中心。到1997年底,共有祥龙电业、汉商集团等7只股票从“汉柜”摘牌,相继赴沪深证交所上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关闭所有柜台交易系统,存在了6年的“汉柜”于1998年11月9日黯然退场。

由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下称“武汉光联所”)作为主发起人和控股股东设立的湖北省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简称“武交中心”),成立并运行近7年,依托全省产权资本要素市场的平台体系、协同创新、风控机制和资源配置等综合优势,实现了稳健、持续、健康的大发展,其挂牌企业总数、股份公司数量、科技板企业数量、县域特色产业板块、交易额和融资额等主要指标已经跃居全国前列,得到了各级监管部门和业界同仁广泛认可与好评,已经发展成为在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军机构。

近年来,武交中心在控股股东武汉光联所的统筹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密对接湖北省近年来探索实施的县域金融工程,在聚焦普惠金融服务、探索精准扶贫、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被誉为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县域金融工程的“湖北模式”,并被全国多个兄弟省市借鉴、复制和推广。

1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司马迁《史记》中的“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体现了县级机构的重要作用。中国历朝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把县郡的发展与治理作为治国安邦最根本的工作。目前,我国行政区经济体系主要有省域经济、市域经济、县域经济等层级,其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单元是县域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古人讲:‘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工作做好了,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140页)。正因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强国必须强省,强省必须强县,强县必须富民,富民必兴产业。

2 县域金融工程的内涵和原理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小微和“三农”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湖北省推动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之前的2014年度,全省贷存比为69.30%,而县域贷存比仅为44.9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实体经济面临“失血”的困境。因此,县域经济要发展,县域金融要先行。

县域金融工程是指运用金融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地方经济发展进行系统金融谋划,结合县域经济及其资源禀赋情况,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县域金融工程紧密对接区域性股权市场,可以引导更多来自基层的中小微企业到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规范培育并为其提供融资融智等综合金融服务,从而促进企业规范治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企业强身健体,为产业固本强基。

3 湖北省探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的主要做法

3.1试点先行,探索打造“通山模式”

2013年6月开始,湖北省政府金融办指导和支持武汉大学经管学院与省级重点贫困县——通山县人民政府协作,在该县设立了“中国湖北县域金融工程示范基地”,引进武交中心与之紧密对接、提供服务,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成功培育了15家通山县小微企业到武交中心挂牌,形成了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第一个县域板块——“通山板块”。过去封闭在大山深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微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后,公司内部治理得到改善,市场知名度明显提升,部分企业迅速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和青睐,现已实现股权融资1.5亿元,达成意向融资1.3亿元;1家企业(玉龙机械)成功被上市公司(星光农机,证券代码:603789)实施股权并购,两家企业已经启动了升级转板到“新三板”的挂牌辅导。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县域金融工程试点,通山县从资金流出地变为仝省第一个资金净流入县。在通山这样一个思想观念普遍较为保守、经济和金融都十分落后的山区贫困县,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令人深感欣慰和振奋,为全省和全国其他地方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金融发展样本。

3.2总结经验,开始推广“通山模式”

在“通山模式”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湖北省政府于2015年4月在通山县召开“全省县域金融工作现场会”,总结通山经验,鼓励全省各地学习、借鉴“通山模式”,找准三个发力点:一是政府主动作为,科学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制定金融规划,优化政策环境,集聚金融资源。二是引导金融机构转变观念,深耕县域,在创新产品、加大对小微和“三农”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通过县域金融网络加强风险预警和防控。三是鼓励企业以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规范培育为契机,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3加快推进,确定首批试点县市

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列为2015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点内容。2015年4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县域金融工作座谈会,政府领导、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首批试点县市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总结了通山、红安等地开展县域金融工程的经验,并就湖北县(市)域金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探讨。同年7月,省政府选择首批27个县市区进行县域金融工作试点。与此同时,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和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到全省各市州区县做了关于实施县域金融工程的实地调研和巡回报告:武交中心组成项目小分队,奔赴全省各试点县市区进行市场推广、企业尽调、服务对接。至此,湖北省县域金融工程创新探索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点之后,于2016年7月向全省铺开。

3.4政府推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在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和推广期间,湖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市)域金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函〔2015〕5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湖北省股权质押融资办法的通知》(鄂政办〔2015〕31号)、《省科技厅、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关于鼓励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到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板”挂牌的通知》(鄂科技通〔2015〕35号)等系列政策文件,各市州(县)也先后出台相关配套奖励或补贴政策,为区域性股权市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3.5扎根基层,深耕、精耕县城市场

武交中心联合银行、券商、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600余家会员中介服务机构,分片区深入全省各市州区县,走访基层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已先后举办“四板服务宣讲会”、“四板企业投资融资对接会”、“四板挂牌企业常态化路演”等活动300余场,实地走访企业近千家。

同时,武交中心主动参加襄阳、宜昌、荆州、黄冈、荆门、仙桃、孝感等地方政府组织的县域金融工程推进会议,向参会企业家和政府领导介绍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中的角色定位、功能作用和具体做法,引导更多企业到武交中心挂牌培育,融资融智,健康成长。

4 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县域金融工程的主要成效

4.1运营机构迅速发展壮大

通过对接县域金融工程,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也实现了自身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作为运营机构的武交中心,其托管、挂牌、交易、融资和特色产业板块等主要业务指标已经跃居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前列,成为在全国屈指可数的由产权交易机构控股、依托产权要素市场平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领军运营机构。

截至2018年7月30日,武交中心累计托管登记企业5167家,托管总股本1516.04亿股;累计挂牌企业4354家、挂牌项目6个,其中,“股份公司板”2272家,“科技板”1968家,“青创板”84家、项目6个,“海创板”30家;共成交87.93亿股,成交总额184.40亿元:累计为377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2052笔,实现融资总额858.68亿元,其中,股权直接融资380.19亿元,股权质押融资478.49亿元。

与此同时,湖北四板挂牌企业区域分布已覆盖全省17个市、州、林区,覆盖率达到100%;县域挂牌企业覆盖全省103个县级行政区域中的100个,县域覆盖率达到97.O9%;县域挂牌企业3978家,占中心挂牌企业总数的91.36%;县域企业共完成股权融资648.67亿元,占中心融资总额的75.54%。目前,湖北省已陆续形成通山、红安等97个县(市)域特色产业板块。

4.2融资渠道有效拓宽

2015年至今,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湖北省股权质押融资办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创新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的政策性文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挂牌的非上市公司提供股权质押融资服务,支持具备条什的省内非上市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备案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私募债券。特别是盘活股权“沉睡资产”、力推质押融资业务,已成为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一大亮点。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领导来中心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武交中心创新探索“股权质押融资”的做法,将其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广。

4.3小微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

小微企业通过到武交中心办理股权托管登记、申请挂牌交易,进行了较规范的股份制改造,进一步理顺了股权关系,完善了内部治理结构,规范了财务管理,及时进行信息披露,逐渐熟悉了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规范要求。挂牌企业有效提升了市场知名度和信用等级,部分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有的成功实现了从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到更高层次的新三板和创业板的转板升级。

得益于县域金融工程的持续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挂牌后的“获得感”逐渐增强。例如,地处湖北荆州市的湖北海瑞渔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12日挂牌当天,与武交中心签订了《综合服务协议书》和《财务顾问协议书》,3个月后,武交中心指导、协助其举办了定向增资扩股交流会,现场签约认购股份近2000万元;位于湖北省重点贫困县——咸宁市通山县的湖北玉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秸秆打捆机的小微企业,2013年8月挂牌时,年产值只有不到2000万元,2016年3月9日,被上市公司星光农机以1.53亿元现金收购51%的股权,并追加后续资金投入,企业完成并购后,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生产规模、产品知名度都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大变化,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利润7200万元,成为“从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4.4金融扶贫初显成效

截至2018年7月底,已有1048家贫困县企业登陆武交中心挂牌,覆盖全省37个贫困县中的36个,覆盖率达97.30%;累计成交3.96亿股,成交总额5.53亿元;已为72家贫困县企业完成股权融资527笔,实现融资总额27.24亿元,其中,股权直接融资3.91亿元,股权质押融资23.33亿元。

在幕阜山连片贫困地区的咸宁市有通山、通城和崇阳3个省级贫困县,已经培育“通山县域板块”、“幕阜山崇阳绿色工业板块”和“崇阳县域成长板块”3个特色县域板块。

在大别山连片贫困地区的黄冈市有红安、英山、麻城、罗田、蕲春和团风6个国家级贫困县,已经培育“黄冈大别山扶贫板块”、“大别山红安红色板块”、“英山云雾茶业板块”、“大别山麻城发展板块”和“湖北蕲春大健康产业板块”等12个县域特色产业板块。2018年1月22日,湖北首个资本市场扶贫专板——“黄冈大别山扶贫板块”在武交中心启动,56家企业集体鸣响金钟、挂牌开市。这56家扶贫企业共有在职员工4680人,其中约40%为贫困人口就业人员;工业转化地方特色资源禀赋的产品有30多种。

地处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恩施州在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已托管登记企业175家,托管总股本37.29亿股;挂牌企业139家,已覆盖全州8个县市区,县域覆盖率达到100%;已为13家托管挂牌企业完成股权融资38笔,实现融资总金额2.92亿元:已培育5个县(市)域特色产业板块,挂牌企业直接带动了当地3000多个贫困户人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