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辩证关系

2018-09-10 17:18韩功华
全球化 2018年9期
关键词:时空改革开放改革

韩功华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具有整体上特定的时空辩证关系,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规律。我国改革开放是历史必然性和空间特定性的辩证统一,是时间上渐进性和空间上选择性的辩证统一,是时空差异性和目标一致性的辩证统一。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从提出到实施以至于全面推进的内在时空发展规律。探究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之后,回过头来更好地分析过去所经历的哪里是险滩、哪里是深潭、哪里水流急、哪里水流缓,为我们将来趟更大的河、涉更险的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改革开放时间空间辩证统一

引言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8年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神州大地,让古老沧桑的中国发生了巨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2142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22503亿美元,增长了56倍多。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抚今追昔,我们不禁感叹,“改革开放”为什么就有这么大的威力,简单的四个字,蕴含着什么样的时空关系,给20、21世纪的中国注入如此大的活力。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在的条件。中国改革开放整体上的时空性是由内因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生产力解放了,也才能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正是我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时候,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中国当时的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开放以解决新的矛盾,应对新的挑战。不改革开放就很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解决不了国家面临的贫困落后状态;同样,不改革开放也很难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就很难巩固;与此同时,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在一日千里地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改革开放同样是没有出路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得那样,我们很可能会被开除球籍。这些原因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了。

一、历史必然性和空间特定性的辩证统一

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说,“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邓小平:《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第132页。由此可知,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经对开放的政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历史产物。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造成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拉大。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开放成为了一种历史必然。我们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特殊的时间性和地域性,首先强调的就是我国改革开放是历史必然性和空间特定性的辩证统一。

改革开放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有其特有的本质。所谓的本质,就是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现象就是事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表象。改革开放的本质可以从与其相对的词语中得以感悟。

——改革相对于保守。中国历来就有保守派和改革派。保守就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改革恰恰就是要打破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局面。改革就是改变劣的,保留好的,革除落后和腐朽的,改革的本质是一场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是一种守旧与反守旧的斗争,是一种历史必然性。

——开放相对于闭塞。中国历史上大部分都是闭关锁国的。从历史上看,凡是兴开放之风的,国家必然昌盛;反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国力必然衰微。开放就是要突破外在的束缚,走出去,放进来,本质也是一种斗争,是一种束缚与反束缚的斗争,也是一种历史发展必然性。改革开放是一种历史现象,正因为如此,导致改革开放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同时,改革开放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要在一定的时空环境才能得以进行。历史与逻辑在此得以完美结合。

改革开放政策是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破除“两个凡是”的基础上提出的。最早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邓小平在1977年5月的谈话,在报纸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后,又接连发表了三个讲话,这对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展开和两个凡是的否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大讨论是全党和全国范围一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也开启了改革开放汹涌澎湃大潮的闸门,它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2日。我们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将“改革”与“合作”的问题并列纳入视野,并使之成为全党的统一意志。党的十三大不仅肯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指出“九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在拨乱反正基础上坚决推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5日。报告还认为,“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5日。并正式将“坚持改革开放”确立为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以上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的分析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确立的历程的回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改革开放发生在20世纪70年的中国是有特定的时代和历史原因的;改革开放的启动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改革开放”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本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基本问题的必然结果。其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及其建设的认识局限,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目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理论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动力和路径。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个人因素在我国改革開放政策得以顺利启动和实施过程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总之,我国改革开放是历史必然性和空间特定性的辩证统一,这是由改革开放本质属性和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二、时间上渐进性和空间上选择性的辩证统一

(一)改革开放在时间上具有渐进性

我国改革开放在时间上的渐进性,可以从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始终的经济体制改革来分析。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8月党的十二大之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至1991年12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到2000年12月进入21世纪之前,我国开始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完善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阶段。于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第十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版。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同时,适应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变化,提出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脉络,具有非常明显的、伴随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渐进性特征,不仅总体上是分阶段、渐进式开展,而且每个特定阶段也是渐进式推进的。

经济领域如此,其他诸如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事业的改革,也是遵循渐进的规律,逐步推进展开的。从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分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根据实际情况,概括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理论思路,无不是按照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渐进推进开展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试验性的推进过程。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渐进性原则,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二)改革开放在空间上的选择性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改革试点开始,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滁州等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推广到全国。

1977年11月,复出后的邓小平第一次外出视察,首站选择了广东。在广东,邓小平的眼光盯住了深圳这个沿海小渔村,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当年,当地农民一天的收入不过1元钱,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为60多港元。怎么才能让群众尽快富裕?怎么才能让国家尽快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1979年7月,党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出口特区,后改名为内涵更丰富的“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美国《纽约时报》惊叹,“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继建立四个特区之后,又先后将海南全岛开辟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开辟为开发区,同时将沿海的14个大中城市和长江、珠江、闽南三角地区也作为开放地带。在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以后,新一轮的开放浪潮以迅猛之势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推进。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开放不仅“引进来”,还“走出去”,中国的发展更加融入了整个世界,初步形成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承载区取得快速、高质量发展。我国在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基础上,相继选择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加上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将扩大到12个。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中欧班列”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新时代联通亚欧大陆的实体纽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消息,自2016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以来,实现快速发展,开行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过去6年的总和。截至2017年底,中欧班列国内开行城市达38个;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较2016年新增5个国家23个城市;铺画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61条。“中欧班列”有力带动我国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完善了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成为国际陆路运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通过以上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和空间特性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时间上的渐进性和空间上的选择性的辩证统一,这样的特性是有其内在的原因和机制在起作用的,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必然的统一。

三、时空差异性和目标一致性的辩证统一

我国改革开放在时空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我们的目标却具有一致性。比如我国对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大经济地理板块的划分,改革开放的不同区域和城市的选择,开放政策随时间逐渐放宽,以及利好政策的逐渐释放等,都体现了改革开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差异性是由于客观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决定的,而目标的一致性却是由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首先就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财富,但是贫富差距却日益扩大,造成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而公平正义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其目的就是要逐渐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贫富差距最主要表现在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上,党的十九大及时做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相信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城乡差别必将进一步缩小。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性的存在,是为了将来更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目标的一致性是改革时空差异性的最终归宿,差异不是目的,只是达到一致目标的手段。“改革开放”不仅是党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方略,而且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实践手段和道路。邓小平同志曾谈到:“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6页。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4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改革开放”实践之路历经40年,波澜壮阔,成绩斐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经济发展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有所转变,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政治发展方面:政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明显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法制建设成效显著。文化发展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健全,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等。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逐渐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总体协调,国防、外交、党建等事业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可以说,改革开放在时空上的差异性,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以上具体目标而必须采取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所以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时空差异性和目标一致性的辩证统一。

四、认识改革开放时空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认清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特性,对于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以往的发展历史进行仔细的梳理、总结和深入地反思,从中得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供今后制定相关改革开放方针政策参考,避免走弯路。改革开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过了河之后,就需要去分析哪里是险滩、哪里是深潭、哪里水流急、哪里水流缓,方能为我们将来趟过更大的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这显然是非常有价值的。过往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面对未来,在我们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依然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以较低的代价获得更大的发展。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历史必然性和空间特定性的辩证统一。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今天,我们党又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40年改革开放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坚定表明了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改革开放是时间上的渐进性和空间上的选择性的辩证统一。改革开放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至于将来,我们都需要走渐进的发展道路,并且在实施一项新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可以首先选择特定的区域进行试验,以此减少乃至避免改革开放带来的风险。当然这不代表畏首畏尾,而是强调要以一种谨慎的、科学的和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项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开放带来的风险,实现发展利益最大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是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风险比经济体制改革的风险更大,所以更需要采取渐进的、选择性的原则去实施,千万不能期望一步到位、一劳永逸,那样是不符合改革开放的时空特性的。

另外,改革开放是时空差异性和目标一致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偏离改革的初衷,否则就失去了改革开放的意义,很可能会走上邪路,目标也很难最终实现。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人民也不会答应,最终会导致改革开放的失败。

当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改革开放的时空特性规律,积极稳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5.《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邓小平:《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版。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5日。

9.《中国共

猜你喜欢
时空改革开放改革
跨越时空的相遇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