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018-09-10 16:43:04张希顺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8年9期

张希顺

摘要:北城受田小学推行的“首遇负责制”管理制度和欧盟的《申根协定》中的“都柏林条款”有些类似。但和后者不同的是,“首遇负责制管理”不是为了推诿责任,而是督促教师担负起更多的育人责任。

关键词:“首遇负责制”;保安全;重激励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参与者,担负着“一岗双责”的双重责任。目前,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教师的“教书”功能被放大,“育人”功能被缩小,导致大部分教师缺乏管理育人的责任心,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不强,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校管理停滞不前,管理效果低下。为此,从2011年10月开始,学校经过论证,决定推行“首遇负责制”管理模式。

所谓“首遇负责制”管理,就是当学校教职员工(虽包括学生,但其非重点管理对象)在校园内发现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遇到意外情况,预见存在教育、安全隐患的现象,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并负责到底的一种管理制度。

一、“首遇负责制”管理的功能

(一)保安全

2011年10月,学校提出“首遇负责制”特色管理,同时制定《首遇负责制实施细则》和《首遇负责制管理奖惩制度》。

2012年4月,学校举行“首遇负责制”管理教师誓师大会,明确本项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在首遇负责过程中,对于个别首遇不负责的教职员工,由于他的不作为行为给学校带来不好影响的,经调取监控查实后,按照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首遇负责制管理奖惩制度》严肃处理。校方要求每一名教职员工务必做到:谁遇到谁负责,谁教育谁处理,谁报告谁记录;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主动询问、管理、引导、制止,处理好自己视觉、听觉范围内的各种安全隐患、应受教育的语言行为等。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构筑安全教育管理网络雏形。

【案例】扶起的是安全,背起的是责任。

2015年10月8日,星期四。下午放学,学生们陆续从楼上走下来,突然,在综合楼东楼梯传来“哎呦”一声,原来是五(1)班的刘言诺同学不慎跌倒,扭伤了脚踝,疼得龇牙咧嘴不敢动弹。同学们不知所措。这时边建军老师、杨吉军老师和本人正好路过,看到这个情况,边老师二话不说,背起刘言诺就往楼下跑,杨吉军老师急忙跑下楼去开车,跟在后面的刘乃辉老师焦急地嘱咐边老师:“注意脚下,别摔倒了!”

边老师体重90公斤,偌大的身躯背着学生稳健快速地跑下楼,直奔杨老师的汽车而去,两人一起带着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经检查,学生的脚部无大碍,只是扭伤肌肉。至此,两人才放下心来。

北城受田小学自实行“首遇负责制”以来,涌现出了很多感人事迹,是他们的“首遇负责”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是学生安全的守护神。

(二)促教育

落实“首遇负责制”管理,关键是如何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学校要求每一位事件“首遇人”,都要充分利用好“首遇负责”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违纪、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管理教育, 同时要求首遇教师把“首遇负责事件”发生的原因、地点、时间,涉及到的班级、学生,处理经过和教育效果形成文字上报安全办。安全办把这些教育资源进行共享,让其他师生从中接受教育,避免发生类似错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教育者应本着“循循善诱”的原则对其进行耐心教育。“首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务必做到两点:(1)让学生认识到错在哪;(2)教育学生怎么改。切忌简单粗暴处理。对于“首遇不负责”的教师,按照《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首遇负责制管理奖惩制度》追究责任。

【案例】用爱去改变。

2017年秋季开学,五(2)班来了一个特殊的学生——崔宇航。说他特殊,是因为家庭的原因造成崔宇航同学不安心住校、不安心学习,他经常躲在一个地方偷偷地哭,每晚都闹着回家。他的家距学校30多里,家中只有一个老奶奶,且身体有病,腿脚不方便;爸爸在市里打工,常年不回家;妈妈改嫁。面对这样一个家庭,这样一个孩子,批评教育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唯有用爱去温暖他,呵护他,关爱他,转变他。

班主任王义刚老师每次见到孩子的奶奶,心情都十分沉重;每当对孩子苦口婆心地说教时,他的心都在滴血。孩子没错,孩子是因为家庭的变故和长期的压抑,造成了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他用迷茫的眼神审视这个世界和周围的每一个人:他们真的对我好吗?

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老师那种天生的慈母情怀被激发起来。卜令芳老师、梅儒老师、张桂芳老师、王义刚老师等所有与这个孩子接触过的老师们,心里在呼喊着:孩子,你是我的宝!梅儒老师一遍遍地找他谈心,沟通交流,一起玩游戏;卜令芳老师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关心他,呵护他;张桂芳老师像妈妈一样给孩子洗脸,与他交流;班主任王义刚老师不厌其烦关心孩子、与孩子交流的样子,甚至被别人说“没有了男人的尊严”,但我要说:“只有亲人般的温暖!”“众人拾柴火焰高,首遇负责结硕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的崔宇航同学变化太大了,晚上不再闹着回家了,已经成为班主任王义刚老师的一名得力小助手。

学校自2011年10月施行“首遇负责制”管理以来,教职工、学生积极参与“首遇负责”,弘扬“首遇负责”精神,丰富“首遇负责”文化,传播“首遇负责”能量。

(三)显特色

“首遇负责制”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管理制度,重点突出“首遇负责”的育人功能。在落实“首遇负责制”管理过程中,要求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安全。每一名教职员工、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发现、解除、消除一切视觉、听觉范围内的纠纷、摩擦、安全隐患等。二是确保教育。每一名教职员工、学生在“首遇”的基础上,要进行主动的引导、指导、教育,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四)重激励

落实“首遇负责制”,旨在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因此,学校要加强正面宣传动员,树立典型,表扬激励,传播正能量,用身边的榜样去感染人,教育人,带动人。具体做法是:

1.利用升旗仪式,每周对“首遇负责优秀教师” 进行表彰。对参与“首遇负责制”管理的教师,每月进行汇总表扬。

2.对因参与首遇负责,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教师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

3.学期末,将教师参与“首遇负责”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4.通过召开“我与受田共成长——首遇负责表彰会”“首遇负责教师座谈会”“首遇负责管理征文”“首遇负责摄影大赛”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教师积极落实“首遇负责制”管理。

5.对“首遇不负责”、给学校造成严重后果的教师,学校将根据《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首遇负责制管理奖惩制度》追究安全、教育管理责任。

二、“首遇负责制”留给我们的两点思考

(一)学校在实施“首遇负责制”管理过程中,教师拒不执行、拒不参与怎么办?

首先靠制度、靠教育、靠带动,其次靠软硬兼施、激励惩罚,最后靠量化考核。

(二)“首遇负责制”管理在减少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放大它的育人功能?

加强宣传,正面引导,树立典型,利用《首遇负责登记表》进行“资源共享,共同成长”教育,扩大受教育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

三、“首遇负责制”管理实效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坚持不懈地实施“首遇负责制管理”,始终落实“两个确保”,该管理制度的效益已经初见成效,它为教职员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它突出了“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的理念,实现了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提高了管理积极性,增强了所有师生的责任心,形成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管的学校教育管理网络。

学校“首遇负责制”管理的落实,就是要唤起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引导学校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培養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给学生做出示范表率,从而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让每一位师者践行“首遇负责”之责任,育国家栋梁之未来,成为师者之楷模,教育他人,快乐自己!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