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国企国际化经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8-09-10 16:53陈印辉
中国商论 2018年35期
关键词:战略管理一带一路

陈印辉

摘 要:国企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设计与实施已经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自身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创新力与塑造力的关键手段。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这一利好的政策背景,聚焦于分析国企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向、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经营管理与经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如何增强国企国际化经营发展控制力与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问题,建构了具有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国企走出去战略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企国际化经营 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2(b)-086-02

伴随着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广泛的认同,国企通过国际化经营不断地拓展自身的业务边界与经营规模的幅度屡创新高。如何设计实施差异化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是实现我国国企海外布局优化的一个重要的前置条件。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企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向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顶层设计转化为区域性多边合作倡议体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企国际化经营表现出了新倡议动向。

1.1 从外延式规模扩张向内涵式质量效益获取转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系化发展,不仅从更广的视角与更高的维度拔擢了我国与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更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走出去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正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国企国际化经营的行业分布与产业结构发生了调整。从商务部国际司所公布的数据可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2012年全年我国仅有不到30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成功实现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布局,而这一数值在2017年攀升至85家。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一系列刺激内需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与“消费相关”的国企国际化经营领域实现了大幅度的拓展。这充分的表明国企国际化经营战略正在逐步从外延式规模扩张增长朝向内涵式质量效益获取增长转变[1]。

1.2 从欧美发达经济体向“一带一路”区域转移

根据德勤公司于2017年发布的“中国国企‘一带一路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计划参与以及正在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国企中,有占比超过70%的企业表示在远期会持续地拓宽其在海外经营的规模。可见,国企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重心已经从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及经济体,朝向“一带一路”区域转移,亚洲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圆心及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已经成为国企国际化经营的首选目标区域[2]。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企在亚洲地区经营规模和体量等指标上的表现,已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在这一利好战略的影响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企将会把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重心放置于亚洲区域,特别是中亚与东南亚等地区将会成为国企国际化经营新的投资重心。

1.3 构建“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共进格局

从汤森路透、投资中国以及普华永道于2017年所披露的相关数据能够看出,虽然在资本净收益、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等财务增量绩效指标方面与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2016年甚至出现了一度落后于以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为代表的财务投资者的局面。但是由于国企国家经营所涉及的项目往往是对象国中重大民生项目以及规模以上的重点项目,因此其国际化经营的资本规模与投资规模一直领先于民营企业与财务投资者。同时,国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外溢效应逐步显现,民营企业与财务投资者“走出去”的内生性动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民营企业与财务投资者正在逐步的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体力量”,而在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国企国际化经营将更为侧重于战略布局,从而调整其“走出去”战略定位从“主体地位”转为“先导力量”,构建“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共进格局。

2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企国际化经营的制约因素

国企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仍面临着来自于企业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制约,考验着国企国际化经营战略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1 沿线国家社会形态多元,加剧了“走出去”风险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稳定性、经济市场化、制度定型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短板,因此国企在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运作风险。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政权交替频繁、宗教极端势力猖獗以及恐怖主义滋生,这已经对我国国际化经营构成了严峻的安全威胁[3]。其次,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尚不具备较为成熟完善的市场化经济体系,加之金融与国际收支基础较为薄弱,会对国企国际化经营的财务管理与资本运作产生不利的影响。最后,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立法制度框架、司法体系规范以及执法科学严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变动随意性,进而会对国企国际化经营的运作模式与经营流程产生较大的现实性阻碍。

2.2 一些国家仍持观望态度,提升了“走出去”难度

由于国家之间政治体制稳定性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等要素的影响,部分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多边战略持有观望的态度。这无疑于增加了国企国际化经营的海外政策壁垒以及市场经营风险。并且由于国企天然具备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融合”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式,即便是市场化的经济行为也极易曲解为受政策补贴的“政府行为”。加之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部分国企狭隘的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片面地将其理解成为“对外输出过剩产能”“低价获取生产资料”[4]。这种做法不仅极大的削弱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政策效应、国际合作效应与合作发展效应,同时可能引致东道国的反感和敌意,采用行政式干预的手段限制国企国际化经营的范围。

2.3 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与部署,干扰了“走出去”决策

结合毕马威咨询公司于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以跨国并购为例,国企当年实现跨国并购交易完成率尚不足70%。与以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中缺乏清晰系统的战略体系以及科学完备的尽职调查是引致交易失败的关键性原因[5]。我国部分国企在进行国际化经营之前对于目标市场的分析、运营项目的立体性评估等具体事项并未进行周密的可行性论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国企国际化经营的整体绩效水平(财务增量绩效与非财务增量績效)要显著的落后于民营企业。而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部分国企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误判,片面地将其视为“政治行为”,单纯地将规模扩张作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首要战略目标,从而极大地抑制了企业边际生产效率的增加,促使“走出去”的企业管理成本急剧的增加,干扰了企业“走出去”决策。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企完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对策

3.1 系统构建国企“走出去”危机应对网络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错综复杂且变化动荡,因此国企在“走出去”之前应系统的进行风险评估,科学构建多维的风险管控体系。首先,应综合运用多元化的国际经营争端解决渠道,以扎实的保障国企国际化经营中的资金安全与运营安全。不仅需要凭借国际第三方机构的调解和仲裁,同时更需要积极的与政府合作,通过多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则来保障国企资本运作的资金安全,并针对东道国失当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约束;其次,应综合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与服务平台,针对国际化经营的对象国开展科学系统的经营环评及风险控制预案。国企应充分的发挥其资金、信息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的与国际化经营对象国开展信息交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警数据库,为国企布局海外市场提供战略决策信息基础;另外国企应综合凭借多元化的手段来进一步分散跨国经营风险。

3.2 科学谋划国企国际化经营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起点与实践方向在于凭借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促进多边国家之间的利益诉求的帕累托最优。国企由于其自身具有经济、社会与政治的三重属性,因此为谋求长期战略合作的可持续,应立足于科学的谋划其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顶层设计,需求与东道国之间利益的平衡点。首先,需要创新企业的合作模式,促进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国企在国际化经营对象国的合作导向应从产品及劳务输出转向本地具有战略优势的产业协同。以产业链升级、价值链重构等方式来充分的促进国企与当地企业差异化优势的渗透融合;其次,应秉承“一带一路”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国际化经营的不同节点中,充分考虑与照顾对象国的重大关切与利益诉求,筑牢夯实国企国际化经营的“民生基础”。

3.3 序时增强国企海外经营战略完备性

国企应通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以及完善绩效评价和追责机制,以合理的把握国企国际化经营的节奏、力度与次序。首先,国企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制定应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与价值,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济主体,国企更应基于宏观层面的政治经济现实性需求、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表现来科学审慎的制定及实施其国际化经营战略体系。以凸显前瞻性战略预判的科学性、时效性与针对性,并以此为基础来弥补由于单纯的绩效导向所造成的“战略短视”短板;其次,应进一步完善战略决策的事后评价与追责机制,持续强化针对国企国际化经营的责任监督,从制度的刚性约束与流程的科学监管双重维度扼制国企非理性国际化经营行为。

3.4 持续夯实国企机制基础与人才基础

国企“三会一层”现代企业制度的缺陷,导致其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决策过程中很难系统的把握跨国经营决策的整体性与协同性。国企当前在国际化经营人才储备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从而导致国企在国际化企业管理具体事项存在捉襟见肘矛盾。因此,优化企业决策机制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国企国际化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支撑。首先,应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不断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促进国企中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效的渗透融合,以运转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来增强国企决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次,国企应着力培养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与跨国经营实战经验的国际化专业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構建一支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治企有方、兴企有为、勇于创新的国企国际化人才队伍为支撑,持续的夯实国企机制基础与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欣.“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挑战与对策[DB/OL].一带一路百人论坛,2017-12-21.

[2] 寸守栋.知识创新理论下的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视域[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

[3] 朱瑞庭.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的目标市场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7(7).

[4] 周荣敏.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与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5(8).

[5] 张娟.政府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作用分析: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J].国际贸易,2017(2).

猜你喜欢
战略管理一带一路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论医院如何完善精细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
浅议海外并购后的整合管理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