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抑制背景下企业金融化的行为分析

2018-09-10 20:26杨航
中国商论 2018年35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杨航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企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新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全球化经济相比,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而,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是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整个工业生产进程中,中型企业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与之相比,我国企业在银行贷款总额中占据的位置就比较少了,一直徘徊在5%左右,还无法满足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金融抑制 企业发展 金融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2(b)-041-02

在新时代的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即资本主义金融化模式。该模型的最大特点在于金融业相对于金融行业与实体行业相比日益重要起来,利润点的产生已经从实体部门变为金融部门,在非金融企业中,金融投资的项目比重越来越多。大量的非金融企业以发展本公司的金融业务为目的,纷纷确立或并购了金融子公司。

当前有学者认为,经济金融化是由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所以,目前低利率,金融垄断化严重,实体经济融资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非金融业显而易见的走向了金融化趋势。这与十九大要求实体经济支持的报告不是一致的,报告指出要深化供给方面的体制改革,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的素质。因此,需要对金融抑制后企业金融化这两个现象并存的实际展现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对企业金融化的迸发原因进行分析,以此给出能够减弱我国企业金融化发展的建议。

1 金融抑制下的企业金融化现状

1992年以来,我国金融模式正逐渐向市场化方向改革。中国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上限,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的制度,同时参考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但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同样经历了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我国与之相比有明显的表现,即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对金融市场的限制条件和利率以及汇率的管制条件过于轻松。使金融自由化成为市场导向,但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还处于抑制的状态。

1.1 市场利率高于基准利率

通过调查可知,我国法律规定的存款利率全年波动在2%~4%之间,扣除通货膨胀率后,最后的存款利率已经相当于零,这极大违背了正常的资本价格,我国的官方利率一般会比市场平均水平低出很大一部分。我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实际平均利率仍然在0.25%左右,与巴西、土耳其、阿根廷等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人民币汇率监管比较严格

2016年,中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其资本账户的可兑换速度事实上是越来越快的,然而汇率机制的确定和开放账户资本的进度仍旧是很慢的。特别是随着人民币贬值趋势的提升,外汇管制也变得更加严格。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发布了“境外机构外币现金管理办法”和“改进银行卡跨境交易统计”等办法,向国内机构收取和支付外币现金,加强了交易信息整合培训方面的外汇管理。

1.3 金融业存在严重的垄断现象

目前,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和新农村金融机构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局势。但通过调查可知,五大国有银行的总资产依旧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41.21%,而外资银行总资产的市场份额还远远少于巴西和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只有我国金融市场的2%。从整体情况看,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主导地位的寡头垄断行为仍然存在,并且有著较强的侵略性。

2 金融抑制下企业金融化的行为

部分学者并不是很快觉得,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造成了经济自由化这一局面的产生。但是,自从次贷危机发生直至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异常缓慢,非金融企业也出现了“不正常运转”现象。在金融约束的前提下,微型企业也呈现出显著的金融化势态。

2.1 实体部门远低于金融部门的资产份额

自我国金融企业股权改革分置以来,GDP在金融业的增加值在不断上升。仅近来年,我国金融部门在GDP中所占比例为8.4%,在经济比例中比已经超过了英国和日本。金融上市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正逐渐增加,甚至在2006年已然超过了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两个部门之间的差距正被快速拉大。直到经过十年的发展以后,上市金融公司的总资产是非上市金融公司的3倍之多,高达116万亿元。

2.2 金融投资活动在非金融企业中逐渐增多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保持着较为稳固的金融资产,其资金投入至金融项目比重有明显的增加,金融资产在非金融企业总资产中所占份额正逐渐提高。2014年我国上市非金融公司的金融资产达到6.45万亿元,几乎是2008年的两倍。面对非金融上市公司对非上市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目前从上市的非金融企业对股权投资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已经有大部分非金融上市公司对股权进行了长期投资,并且已经从550多家提高到了1000余家。

3 金融抑制下企业金融化的因素分析

在金融约束的背景下,企业财务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在金融行业高收入,实体企业融资难度高和金融受限制的大背景下,企业针对宏观经济所采取的被动措施。

3.1 金融业资本回报率增多

自1999年后,获股我国不同行业的净资产回报率,近20年来金融业净资产年平均回报率为12.12%,仅仅排在能源业后面。金融危机以来的净资产年回报率为16.55%,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几乎是材料和信息技术行业的3倍,大约是工业部门的2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两个行业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净资产收益率指的就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之间的百分比,体现了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可以看出,我国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相比,前者的资本回报率远大于后者。所以,在资本回报率高这一条件的诱因下,一些企业定位不准,策略方向不明确,金融投机纯粹出于盈利动机。

3.2 非金融企业融资成本高

根据马克思的指导思想,创造财富的并不是金融业本身,而是金融业所创造的功能价值,其主要功能是将社会资金进行高效率的运用。高效率的利用社会资金。然而,若金融部门的运营受到了金融抑制的约束,从而导致新的垄断问题出现,那么就会支持银行在向贷款人收取高额利息的同时进行对存款利率的减少,以此使货币市场的资源分配出现混乱,避免制造企业得到信贷资金去实施发明创新等生产计划。除此之外,制造企业还缺少能够对贷款利率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它只能够被动接受现有规定的贷款利率,贷款成本的扩大导致了制造企业成本的扩大,进而使制造业的利润点减少,再次阻挡了其资本发展。同时,银行的信贷配给又会受到政府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银行可能为了获取利润而向高正是如此。银行可能为了获取利润而向具有高额利润但是高风险的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导致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且渠道难。在我国银行信贷业务中,所有权歧视和规模歧视就是这种情况的具体例子。

3.3 经济波动时的被动选择

在某种程度上,宏观经济的有效运营大致决定了预防性动机的金融资产要求,在经济平稳阶段有很高的时代,企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自身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免预防性金融资产这类情况出现,反之也是如此。自从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直消沉,这正是我国经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进行转型的关键时刻。在我国,煤炭等资源的价格疯长,市场需求逐渐减少,企业的生产能耗过多,造成了实体经济复苏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出现。因此,金融化作为企业在面临宏观经济风险时所选择的措施,避免企业实际生产利润过低。在企业面临危机的前提下,企业更愿意对资金流动性强的金融项目进行投资。

4 完善企业金融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如果想及时的抑制非金融公司走向金融化,就要引诱更多的资金投入实现脱虚向实,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4.1 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

2016年我国提出了稳定发展的主旋律,在“稳定”的基础上,为微型企业创立一个稳固的外部环境。第一,稳定政策,坚持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以此降低企业的税费压力,减少企业的交易和税费成本,支持實体经济的全面发展。保持稳定中立的货币政策;第二,稳定环境,稳步推进,有效的创新宏观调控思维逻辑,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机制,在保证个人资本进行投资的前提下,能够使组建新势头和新形式的速度增快。消除落后生产能力,加快经济的转型与升级;第三,通过扩大开放和稳定私营企业家的预期,确保GDP的稳定增长,确保经济平稳转型,提倡并维护企业家精神,避免不确定的隐患。

4.2 缓解实体企业的融资约束

在最大程度上运用直接和间接性融资渠道,努力创新业务,尽力使实体企业满足正常的融资需求,以此将其融资成本减至最低。首先,要健全完善金融行业的审核激励体系,对金融部门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进行鼓励,支持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帮助金融机构利用恰当的措施注销不良贷款,进而提升服务主体的经济素质。其次,扩大直接性融资的比例,积极推动和鼓励各种成长性企业进行运行模式规范和改制,去国内外的证券交易所进行发行股票,又或者去新的三板和地区性股票市场进行上市,为上市公司建立后备资源基地。最后,及时地进行业务创新,鼓励各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的研发关于企业的信贷业务和产品,充分发挥融资服务平台应收账款的作用,积极推动应收账款融资项目的发展进程。

4.3 提高实体企业投资回报率

引发我国实体企业过分金融化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相对重要的原因是,金融行业的高利润抢占了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造成实体企业缺少创新的同时利润还减少的情况发生。所以,应成立金融业与实体业相互配合的体系用创新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让投资回报率得到一个大的提高。一方面,要对市场金融体系进行规范,消除行业及价格的垄断现象,解决实体经济中的垄断资金供给问题,消除对实体经济结构带来的利润影响;另一方面,要及时的对实体经济采取转型和升级,要尽量改造传统实体企业,提高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拓展速度,提高对实体经济的科研投入,进而推动实体经济架构的优化,以此逐渐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和竞争力。

4.4 全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从表面上看,我国企业的融资问题是融资渠道狭窄,从深层角度看,原因是金融制度的阻碍。站在政府管理部门立场来看,目前最要紧的是摒弃传统理念,改变原有思维,进行金融政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趋势的引领下,整改和优化金融体系,同时全力拓宽各种方式的融资渠道。吸取国外的良好经验,创造不一样的融资模式,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推进不同类别产权交易环境的正规化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总之,金融抑制的负面影响尤其显著,导致极大的额外效率损失。因此,政府的财政政策应从财政约束转向金融开放,其主要目的是尽量减少这些额外的效率损失,最终消除这些损失,以满足不同层次企业融资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马佳琪.金融抑制背景下企业金融化行为探讨[J].金融经济, 2018(2).

[2] 晋盛武,何珊珊.企业金融化、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2).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刍议创新党群工作对推进企业发展的影响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