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教科书《丝绸之路》一课问题商榷

2018-09-10 02:09徐谦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用词苜蓿丝绸之路

徐谦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近2000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等知识点一直是初中历史教学和考试的重要内容,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二子目《丝绸之路》中写道:“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1]这句话存在三处问题,特提出以供商榷。

一、“等”和“以及”用词堆砌

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是西域传来的物品,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也同样是来自于西域的物品。教材编者的用意是对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这些瓜果、植物作单独强调,但在语言表述上有用词堆砌之嫌。

二、“以至”用词不妥

《现代汉语词典》写道:【以至】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专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2]

乐器、歌舞、佛教、魔术、雕塑等文化艺术与“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这些物品之间是并列关系,文化现象不是物品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更不存在因与果的关系。因而这里的“以至”用词不妥。

三、传入“中国”用词不准确

《现代汉语词典》对西域一词的概念作了注释:【西域】汉时指现在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细亚等地区。[3]教材对“西域”一词也作了说明:“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4] 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广义的西域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的中部、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等地区。很明显,教材中所讲的西域是广义的西域。无论是广义的西域还是狭义的西域,今天中国新疆地区都是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罗布泊、若羌、吐鲁番、和田、库车、喀什、伊犁等地都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必经之地。

“西域的物品和文化传入中国”这一说法在概念上出了严重差错,因为西域包括新疆,而新疆又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西域和中国不能作为对立的概念并存。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引用了一幅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人首马身纹丝绸”文物图片[5],反映出中原地区的丝绸传播到了今天的新疆地区。

朱绍侯先生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中提到:“天山南北成为中西交通的桥梁,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不断地传入西域,如中原的井渠法和穿井技术对西域的影响很广泛。” [6]统编教材编写者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教材62页在介绍张骞通西域的背景时写道:“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教材63页在介绍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流的内容时也有表述:“商人们……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现代汉语词典》对“中原”一词作了如下注释:【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7]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在本课教学建议中指导教师厘清概念,“使学生知道中原與西域地区自西汉以前就有着较密切的联系,西域都护的设置使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直接管理之下,加强了西域与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8]

可见,教材中西域的物产和文化传入“中国”用词不准确,应把“中国”改为“中原”。

综合上述,笔者觉得教材这句话存在三处明显问题,不够严谨,可改为“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注释】

齐世荣: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64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2269页。

同上,第2043页。

同[1],第62页。

朱汉国:《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69页。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81页。

同 [2],第2485页。

朱汉国:《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6-17页。

猜你喜欢
用词苜蓿丝绸之路
口齿留香说苜蓿
苜蓿
相似的内容,灵动的表达
苜蓿芽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追问文本,捕捉文字背后的声音
要造就一片草原……
I Want to Be a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