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构建新型开放体制的根基

2018-09-10 07:22刘凌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根基文化自信

摘要:改革開放以来受外来文化冲击产生的特定的文化不自信现象屡见不鲜,发现过度境外消费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高端留学人才流失及低龄化盲目出国留学带来中国“芯”之痛和中国“心”之殇。对此,必须重塑国人文化自信,以文化教育的“软约束”结合“硬措施”引导境外消费理性回归、高端人才回流,促进出国留学走向良性循环,构建起我国新型开放体制的文化根基。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型开放体制;根基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5-0008-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5.002

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外来文化也像洪水猛兽一样冲击着中华文化之根,影响了部分国人的“三观”,导致部分国人产生较为严重的崇洋媚外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人跟风、炫耀、攀比,对国外的东西买买买而造成过度境外消费;高校留学的人才流失,以及低龄化盲目出国留学甚至沦落为弱势群体。

在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体制中,“境外消费”和“出国留学”是对外贸易的“软贸易”指标。 “境外消费”是无形的商品贸易活动,“出国留学”是隐性的人才贸易。如今,这两个“软贸易”指标映射出了中国开放经济背后的特定文化现象——文化不自信。由于文化不自信引起的种种不良现象,正在冲击着中华民族自尊、自爱、勤劳、朴素、节俭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国民经济和教育发展造成了危害,侵蚀我国对外开放体制根基。因此,必须采取以文化自信的教育引导境外消费理性回归、高端人才回流和抑制低龄学生盲目的出国留学以促进其走向良性循环等措施,即以文化自信构建起新型开放体制的根基。

一、文化不自信导致的过度境外消费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适当的境外消费确实能促进国际间贸易市场的活跃,提高人民生活整体水平,但过度的境外消费也是一种贸易失衡,会阻碍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自2006年起,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平均每年的增长率在13%左右,成为全球境外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2012年,中国境外消费增长率达15%,在全球跨境旅游中处于领先地位;到2014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境外消费国。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新零售业态下奢侈品市场的未来》报告显示,2016年的境内奢侈品消费额为276亿美元,境外奢侈品消费额为928亿美元,是境内消费数额的近四倍。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占全球出境游客总消费额的比例超过1/5,而排名第二的美国游客消费额仅相当于中国游客的一半。携程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境外购物消费是115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95亿元,留学生购物消费3800亿元,这两项加起来是112万亿元。根据Nielsen“2017年中国境外旅游和消费趋势”数据,2017年中国游客境外旅游131亿次,旅游海外支出总计7290亿美元,这又是一笔更大的海外消费。与我国相关经济指标相比,2017年的海外购物消费额占商品零售额的35%,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3%,占出口的8%。

从境外购买的产品看,国人在境外抢购的不少商品大多都是贴上国外品牌的“中国制造”。从消费心理分析,中国消费者在境外购买时往往不顾产品本身的设计内涵、价值与实用度,呈现出盲从式、炫耀式、单一化和模仿式、浪费型的消费。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有钱人身上,在年轻人身上也有体现,一些大学生宁愿贷款也要购买国外产品。这些反映出国人的非理性消费现象,由于一些富裕阶层为了显示社会地位购买国外奢侈品,带动人们攀比和从众而竞相购买国外商品。[1]文化不自信使得大量非理性的中国居民消费流失到境外,不仅导致国内资金外流,也对国内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二、文化不自信导致高等教育“脑力流失”的中国“芯”之痛我们所说的高校“脑力流失”(Brain Drain)主要是指大量的高技术人才留学后留在国外,使得我国一些技术领域研发落后。“中兴事件”就是典型一例,其根本原因就是国内芯片产业技术研发落后。由于美国的通讯行业和电子产品起步早,其芯片产业同样领先,他们在专利上占据了优势,我国技术研发滞后,在此方面受到欺负是迟早的事,这是美国的霸权逻辑使然。

“脑力流失”(Brain Drain)一词出现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英国皇学科学院发布一份报告称许多英国科学家到美国就业,一位记者据此形象地创造了“脑力流失”(Brain Drain)的概念,刊发在伦敦《标准晚报》(Evening Standard)上。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日益深入,高端人才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于是在全球交往中产生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高校作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无疑处在这场争夺战的前沿,“脑力流失”“人才流失”等词汇经常见诸于各国报端。且人才迁移是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形成了贫穷国家或地区“补贴”富裕国家和地区的现象。

教育文化论坛2018年第5期Jiao Yu Wen Hua Lun Tan

·理论探索·刘凌:以文化自信构建新型开放体制的根基

·理论探索·中国普遍意义上的留学是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90万人,但仅有63万人学成归国。[2]在绝对规模上,中国人才外流数量称冠全球,中国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

中国人才外流不仅表现在规模上,也表现在结构上。一方面,高层次人才流失率太大。譬如,高端人才去美国留学后,大多数选择留美工作,以致于有人戏称:培养美国博士毕业生最多的两所本科院校不是哈佛、耶鲁,而是北大、清华。如,2006年两校各有500多名本科毕业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且大多数留在美国工作。全球在美的外国博士,毕业5年后留在美国的平均比例约为六成,中国这一指标却高达九成。就职于世界500强大学的中国科学家,约有三分之一在国外就职。总之,对2001年至2011年全世界留美理工科高端人才拿到博士学位五年后仍不归国的人数进行比较,中国一直位居各国之首。2013年,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87%。

另一方面,回国留学生质量太差。近几年国内有报道说中国留学生回国比例越来越大,但仔细分析发现,近几年留学回国的大多数是当年自费出去的,这些人一般在国内因考不上好大学而自费去美国读大学,他们因素质问题在美国立不住脚,只好回国,这个群体当然不是中国最需要的高端人才。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084万人,其中自费留学5413万人,约占总人数的90%。此外,虽有顶尖科学家回国,但寥若星辰。因此说,不管是自规模上还是结构上,中国 “脑力流失”问题严重。

分析其根源就是:中国缺乏年轻人学习、创新等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在教育上不注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致使一些优秀的留学生到国外“有去无回”,加上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对中国的丑化也影响了这些中国留学生的“三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利用这一点挖掘别国的科技研发人才的。自中国打开赴美留学的口子以来,美国一直采用奖学金方式大量招收理工科专业(STEM)的中国学霸去留学,造成了中国这几十年来的“脑力流失”。可以说,美国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中国留学生是对此有贡献的,而美国又拿它们技术上的优势欺负中国企业,以致于出现了“中兴现象”。可见,“脑力流失”是中国相关技术的“中国芯”之痛。

三、文化不自信导致低龄留学的中国“心”之殇教育部数据显示:高中留学人员越来越多,本科阶段是主力,研究生已经达到平台期,出国留学呈低龄化趋势;从留学生的生源结构和质量上来讲,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和学霸,而是越来越多的资质一般的学生。[3]美国开放报告(Open Door Report)也发布类似的数据:274万名中国留美学生中大约235万名中国学生被美国中学录取。

汇总低龄出国留学生家长的经验教训和专家的分析,低龄且在国内就学习不好的学生而追求出国留学有三大类弊端:

第一类弊端是低龄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成为弱势群体。他们因年龄太小,心智尚未成熟,不了解国外法律,自我保护能力和规则意识不强,出国留学后,有的患上抑郁症,有的被开除,有的成为校园欺凌对象,有的甚至犯法坐牢,等等。据美国相关机构估算:2015年被开除的中国留美学生大约有8000人,其中,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学生占8055%,22岁以下的学生占被开除学生的671%。[4]

第二大弊端是“国”“家”的经济损失。以2014年为例,274万名中国留美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约220亿美元。还有报道:近几年留学生购物消费平均每年3800亿元。

第三大弊端是低龄留学的前置化英语学习严重到了“自我殖民”的程度。为了将来出国留学,很多家庭对母语都没学好的婴幼儿过早进行双语教育,这会严重干扰及损害幼童的智力发育和将来的表达能力。

四、用文化自信构建新型开放体制的根基

针对此现象,必须重塑国人文化自信,以文化教育的“软约束”结合“硬措施”引导境外消费理性回归、高端人才回流,促进出国留学走向良性循环,构建起新型开放体制的文化根基。

(一)以文化教育的“软约束”结合“硬措施”引导境外消费理性回归

我国政府在引导国内居民境外消费转向境内消费的“硬措施”方面主要有:简化流通环节以缩小国内外商品价差;增加进口商品供给,通过降低关税或免税,“形成巨大的增长动力,留住宝贵的消费资源”;理顺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造有效供给,抑制无效供给,推动国内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产业迈向中高端,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产品等。

除此之外,建议在采取鼓励买国货对个人补贴同时也对提供更高品质“中国制造”的企业给予补贴的双重办法引导境外消费回归。80年代,我国采取鼓励国人购买外国货然后在出国人员服务中心领取补贴的办法鼓励居民境外消费,这在当时对刺激国内经济走向开放,促进国内经济繁荣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如今,在境外消费大规模增长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应采取对购买国货进行补贴的办法引导消费回归。

但当前通过文化教育和国产品牌宣传提高国人民族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软约束”更为重要。鼓励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注重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让整个国际社会都知道诸如箭牌卫浴“马桶盖”的逆袭、华为手机销量的不断扩大等,让国内外消费者都知道“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低档的代名词,而是一直在发展壮大;对消费者加强民族品牌信任感的培养,让国内居民在国内的购物消费不仅能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收获到爱国主义鼓励的精神享受,从而把境外消费产生的财富流失做到有效“止损”。总之,通过文化自信“软实力”逐步让中国企业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把中国消费者留在境内,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二)用文化教育引导和促进出国留学走向良性循环

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张伯苓曾说:“鉴于教育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完全依靠外国教育显然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外国教育重原理、轻现实,存在着弊端”“教育家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树人,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的意识,从而推动他们感受、珍惜、维护祖国的尊严” 。[5]这应该作为是出国留学的指导思想,以文化教育塑造国人的文化自信,通过文化教育让家长、学生和整个社会都明白留学义理,清楚留学目的,明白盲目留学只会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造成伤害和损失。如果一个学生在国内就没有建立学习的兴趣、爱好和报效祖国的志向,那么出国就只会造成“人财两空”,失去了留学深造的本义,也会让外国人误解中国的优良文化。如果一个学生在国内已经很优秀,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祖国的需要,出国留学就是为了拓宽研究思路、研究视野,这样才有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他们从国外的教育中吸收有用的营养,以备回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代表中国向世界推广我国优秀的文化成果,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追求,了解中国文化在引导人类走向和平发展中的优势和价值。此外,还可以在留学期间获得对西方更生动真实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消除中西方文化的误解,为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做出贡献。

因此,针对出国留学事宜,国家要制定有长远目标的技术和人才战略,建立对儿童“中国心”的培养机制、出国留学的保护机制、双向留学交流机制。特别是要对高等教育制定科学的公费出国留学派出机制和回国配套监督机制,对出国留学者实施切实可行的文化教育,使他们代表着中国的文化自信去学习世界上更先进的科技与文化知识,从而真正达到出国研学回来报效祖国的目的。

总之,在新型开放体制下,只有建设文化自信的教育体系,并健全相应的科学考核和激励等配套匹配机制,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和人才“贸易”双“顺差”的实现,夯实我国新型开放体制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朱昊.中国人境外消费动因及消费行为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10).

[2]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网上数据整理.

[3]教育部.2017年出国留学人数破60万[EB/OL].2018-03-30,http://www.chinanews.com/hr/2018/03-30/8479714.shtml.

[4]美国厚仁教育.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开除学生群体状况分析[EB/OL)].2015-05-28,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ca360090102vz87.html.

[5]张伯苓.中国之国民教育问题(节选)[N].光明日报,2016-06-14(14).

(责任编辑:涂艷)

猜你喜欢
根基文化自信
夯实法律的道德根基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致中和 扎稳根基再出发
坚守农化制造业根基
文化引领 夯实幸福根基
根基扎牢固 四两拨千斤:以高考自主招生试题解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