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志
摘 要 结合区域班主任工作特点和需求,工作室以“三级梯队”成长愿景帮助班主任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制定个性化成长规划;以具体任务驱动班主任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效参与专业学习,实现积极“进阶”;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创新研讨活动形式,辐射带动区域教师成長。由此形成了“三维一体”发展思路,带领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构建成长共同体,实现共同成长。
关 键 词 班主任专业发展;成长共同体;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7-00-04
作为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我们结合区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及需求,形成了“三维一体”的发展思路。“三维”即指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成员和学员,以及区域班主任这三个层次、维度的班主任;“一体”即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工作室通过构建班主任成长共同体,以目标推动三个不同维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路径,“以主持人为核心,成员和学员为重心,区域班主任为中心”,实现三个维度的纵向自我提升和横向互相支持的共同体良性发展。由此,帮助广大班主任提升专业水平,真切体验职业幸福感,激发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自觉,带动班主任群体的共同成长。
一、以“三级梯队”创新班主任专业成长路径
班主任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借助同伴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拥有良好的成长氛围与环境。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老师的成长历程及速度也各有差异,所需要的成长养分也各有不同。工作室应该为不同层次班主任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和强大后盾,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土壤。
基于这一思考,工作室为班主任的成长设置了三个阶梯,即示范型班主任、引领型班主任、专家型班主任(成长图式见表1)。力求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班主任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其提供适合的支撑,帮助班主任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实现积极“进阶”。
“三级梯队”的阶梯递进式发展旨在帮助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准确定位,对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历程及追求形成全面的认识,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发展任务和要求,从而根据自身需要设计详细的发展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阶段性评价。
工作室结合日常活动内容,为“三级梯队”量身定制了专业发展评价细则。评价细则以发展规划、培训、班会、讲座研讨和沙龙经验介绍、比赛、教育教学课题、文章发表、获奖等为一级指标,立足不同发展阶段班主任的实际,设计二级评价指标,并以不同级别的比赛活动或奖项等为三级指标。评价采用成员自评和主持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领班主任不断实现更多更好的发展,脚踏实地实现阶梯式发展。
例如,“发展规划”这一指标细分为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总结两个二级指标,旨在督促工作室成员认真思考自身发展,形成系统的职业生涯发展思路。“培训”这一一级指标则分为参加、组织和主持培训参观三个二级指标,引导工作室成员从“围观”到“介入”,再到“主导”,真正成为培训主体,切实提高培训效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讲座研讨沙龙经验介绍”这一指标则紧密结合工作室的常规专业成长活动,以参加、组织、主持、承担相关讲座研讨为四个二级指标,为工作室成员指明发展路径,从基本的参与到成为讲座专家,逐渐成长为引领型、专家型班主任。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常规赛课活动,工作室设计了观摩、协助、组织、主持、担任评委和点评比赛7个二级指标。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可以“对号入座”,并心怀期待,逐渐实现比赛的“深度介入”,实现示范型、引领型、专家型班主任的阶梯式成长。
在实践中,“三级梯队”设计获得了工作室成员的广泛认同,为成员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愿景。三个层次维度的班主任积极参加工作室开展的各类专业发展活动,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在互相学习和支持鼓励中,看到其他人的优势,并通过各种方法向其他人学习[1]。由此,老师们在工作和活动中不断体验成功和进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工作坊,自觉追求更高的成长目标,实现可持续性的成长。
二、以“任务驱动”引领教师实现自主发展
工作室以“自主发展,任务驱动,活动促进”为工作策略,注重以“任务驱动”引领成员的专业成长。每个学期,工作室都会根据“三级梯队”的成长要求制定相应的任务卡(见表2),指引工作室成员和学员根据任务卡,规划自身的学习进程。在学期结束时,老师们要填写任务达标卡,总结本学期的收获。
工作室或工作坊任务卡,一般在学期初布置总体任务。比如,组织“广州初中班主任Q群”案例研讨。请相关老师利用自己班主任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引导工作坊老师以及工作室老师参与讨论,研讨结束后提交研讨报告,上传工作室Q群。同时,征求各工作室或工作坊主持人的意见后,排出“值日表”,确保每一次研讨都有班主任主持组织,提高活动效率和质量。
在具体任务执行中,工作室根据评价细则,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老师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比如,“组织”活动的老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活动前,确保各种准备工作人员到责到位,如果是班会课研讨活动,还需要帮助任课老师磨课,对班会课质量严格把关;活动中,要组织参加研讨的老师积极参与讨论、发言;活动后,及时打包上传班会设计、课件、照片、通讯稿、任课老师上课心得或反思等活动资料到相关群。
“协助”活动的老师要积极担负起协助任务。主题研讨前期,要了解研讨主题相关内容;分组研讨活动中,要鼓励和带动老师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做好记录;研讨活动后,汇总小组各位老师的意见,做好小组研讨总结汇报工作。
工作室根据“三级梯队”成长愿景,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任务,鼓励成员和学员积极参与、组织或主持各级培训研讨活动。比如每学年组织一次校级以上活动,承担一次校级以上的专题讲座或公开课,至少设计一节优秀班会课等。
这些任务可说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让工作室成员和学员找准了自身的发展优势,明确了研究方向,实现了个性化发展。针对班级建设、班级活动、班会设计和學生常见问题等,工作室成员和学员展开了许多专题研究,并集结形成了专题成果。多年来,有28位老师逐渐形成了“体悟式主题班会”“故事感悟型主题班会”等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班主任工作成果,其专业发展走上了新台阶。在这些优秀班主任的带动下,更多的工作室成员开始以研究的眼光对待日常班主任工作,以高度的成长自觉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以研讨活动创新辐射带动区域教师成长
工作室“三级梯队”愿景为班主任提供了有效的成长路径,促进了许多成员的发展,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班主任的参与。在活动中,工作室积极鼓励成员和学员积极发挥专业指导和带头示范作用,介绍和推广自身班主任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和新成果,从而带动更多班主任一起进步和成长。老师们从小组分享到校际分享再到区域分享,逐渐从站稳到走稳再到高飞,获得了全方位的能力提升。
在此基础上,工作室积极创新研讨活动形式,尝试运用班会研讨、QQ群线上研讨、博客以及公众号推送文章等研讨形式,构建更加广泛的班主任成长共同体,辐射带动区域教师成长。工作室定期开展班会研讨活动,多方面多方位介绍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例如,工作室与从化区教育局联合,在从化七中开展的“初三毕业班备考规划”班会研讨活动,吸引了从化区初三班主任、工作室部分成员以及番禺区大石中学初三级行政人员及班主任等150人参加。观摩“心中的梦”主题班会后,班主任们从学生特点、家长特点、班主任心态、班级规划等方面,讨论毕业班备考的具体做法。最后,番禺区曾锦华老师做了题为“三点一线,一心为初三”的专题讲座,展示并讲解了“动态反思玩规划”新型备考课程,为班主任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范例和创新启示。
针对老师们工作繁忙,难以集中学习研讨的问题,工作室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研讨活动形式,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与分享。比如,开通广州市初中班主任群、番禺高中班主任群、番禺小学班主任群以及番禺班主任专业发展群四个工作群。定期开展线上研讨,每周由一个工作室或工作坊抛出一个工作案例,由具体老师负责组织鼓励群内班主任参与研讨,分析讨论案例,提出解决方法;最后由负责人汇总形成案例报告,上传至群文件供老师们反思参考,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工作室开通博客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最新的工作动态,推送成员和学员的培训心得、班会课设计、班会评课、工作室动态以及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老师们阅读后或留言点赞,或分享心得。
各项研讨活动“基于班主任的需要,源于班主任的日常”,吸引了广大班主任的注意力,也引起了更多班主任的共鸣。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开始参与工作室的活动,自觉融入共同体。如今,工作室的许多活动已经由起初的分配任务,转变为老师们主动申请承担任务。许多老师在完成任务后,还向工作室表达感谢:“这次上公开课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次成长的经历。今后我会继续多学习多磨炼,努力成为一个学生喜欢、家长和领导都满意的优秀班主任。”
在“三维一体”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工作室逐渐形成了所在区域内省市区镇校五级工作室、工作坊或者研究小组自主、协同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等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并创新探索班会+讲座、班会+研讨、班会同课异构、班主任沙龙以及微讲座、微班会等活动形式。工作室所在番禺区建立了全区班主任工作研讨制度,老师们在“三级梯队”的成长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陈静静,等.跟随佐藤学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1.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