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葭
古籍善本,清末张之洞解释为: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换句话说,即是文献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纸贵千年”,纸质书本长久无损地保存下来,并非易事。加之朝代更迭引发的战乱,能否“完璧”更是难测。中国书籍比较早的刻本,现在能够见到的大概是北宋时期,故而收藏界历来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
中国收藏典籍的历史始于汉初。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出现,书籍开始出现“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如今古籍善本从年代上可分为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形式上可分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而活字又有木活字、铜活字、泥活字、铅活字、锡活字之分;内容上分印本、稿本、抄本、批校本等。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乾隆六十年(1795)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古籍善本,因为它显而易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冗繁去尽留元气,或迟或早,古籍善本将会回到它高雅纯正的千古因缘里,因善而藏,因善而读,因善而传。
天禄琳琅,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藏书精华,也是仍存世的清代皇室藏书。清乾隆九年(1744)开始在乾清宫昭仁殿收藏内府藏书,题室名为“天禄琳琅”。自20世纪90年代有古籍拍卖以来,至今所出现的36部“天禄琳琅”藏书中首尾俱全的完本仅有9部,此帙《孔丛子》便是其中之一。
是书著录于《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十之元版子部,为元版子部之第一部。卷前有嘉祜三年宋咸《注孔丛子序》,篇目及嘉祜三年《进书表》、四年《谢赐金紫表》。篇目下有“宋嘉祜名臣宋咸注”。首卷卷端题“孔丛子卷第一”,下题“宋嘉祐名臣宋咸注”。另有“经进监本”四字反文墨记。卷后有后序,末有墨记“茶陵桂山书院校正板行”一行。巾箱小本,尚保持清宫旧装,绛红色绢制书衣,仿宋锦函套,黄绫书签及套签,题“元板孔丛子”。首末俱全,完整无缺。
著录:1.《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十元版子部;2.《故宫已佚书画目录三种赏溥杰书画目》宣统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3.《故宫已佚书画目录三种·收到溥杰书画目》宣统十四年十月十八日。
是书全名《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摆印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是由程伟元会同友人高鹗将历年竭力搜罗的《红楼梦》抄本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以木活字的形式刊行,以“萃文书屋”的名义出版。后来的研究者将此版《红楼梦》称为“程甲本”红楼梦。由于印刷较少,程甲本《红楼梦》存世极为稀少,一般人难于窥其真容。此书曾经康生旧藏,卷首序言下有一方阴刻“康生存书”的章草印章,在高鹗序末尾下有一方阴刻“康生”印章,在第一回下方有一方阳刻“康生”印章。程甲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万千读者提供了第一部完整的一百二十回排印本《红楼梦》。
此经是一部完整的南宋单刻经,日本高山寺旧藏,行二十一字,每半页六行,每版三十行,共十二版。皮纸初印,品相极佳。依照中国《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应属一级文物,国内已失传。昭和十一年(1936),此经被日本文部省指定为“重要美术品”,在日本亦属孤本。这是国内拍场上首次出现的日本旧藏“重要美术品”宋代刻本。
鉴藏印:高山寺(朱)吐佛(白)不空庵文库(朱)重要美术指定(朱)
《文献通考》为宋末元初杰出史学家马端临所撰,全书三百四十八卷分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等24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其中,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是该书的首创。书中记载了自上古时期到宋宁宗期间的典章制度发展史,尤其是有关宋朝典章制度的记载更为翔实。在这部史书里,马端临采用文(叙事)、献(议论)、注(考证)相结合的手法著史,是历史学的独创。
此部书开卷钤盖“广运之宝朱文方印”,一派皇家气象,当属明代司礼监所刻诸书中的上乘之作。明代皇帝御印凡二十四玺,嘉靖以前十七玺,嘉靖十八年又加制七玺,而司礼监刻书常钤“广运之宝”“钦文之玺”“裒章经史之章”三玺,嘉靖十七年以前已有矣。钤“广运之宝”者较常见,一书钤两印者则少见。此本钤两印,盖应皇帝“表章之意”。《天禄琳琅书目》卷八著录此本,并云“抚印极精”。丁丙《善本书室藏志》卷十三著录此本,亦云“板宽字大,写刻极工”。
钤印:广运之宝、表章经史之宝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政书类第639页
奉敕撰《礼部韵略》五卷
《礼部韵略》由丁度等奉敕编撰,成书于宋仁宗景祜四年(1037),纸本五册,皮纸印造,字体古朴,刀臬古拙,版口狭窄。作为两宋科举考试的权威官韵,《礼部韵略》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科举的范围。此本《礼部韵略》不仅比日本真福寺藏本刊刻时间早,而且去声、入声两卷保存完好,能补真福寺藏本之失,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通过对这部《礼部韵略》中避讳字的研究,可以断定该本刊刻在北宋仁宗景四年(1037)至英宗箫平三年(1066)之间,是海内外现存《礼部韵略》最早的刻本。
目录首页钤:宋本、稀世之珍、汲古阁、毛氏子晋;卷一首页钤:宋本、稀世之珍、汲古主人、毛晋之印;卷三末页钤:毛、晋,汲古主人;卷四首页钤:宋本、稀世之珍、毛、晋,汲古主人。卷六末页钤:汲古阁、毛氏子晋。印章比对钟银兰主编《中国鉴藏家印鑒大全》(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64、65页毛晋藏印,确然吻合。此书极罕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皆无著录,且各私家书目均无著录。从藏印上看,毛晋视与宋本同珍,且钤“稀世之珍”于其上三次。全书六卷全,完整无缺。是书卷未有顾广圻手书“嘉庆八年黄荛圃重刻此书为之校雠”“嘉庆二年四月,顾广圻校”等字样,可知此书应为黄丕烈《士礼居丛书》的校勘底本,顾广圻在此基础上,比对梁溪高氏本、影宋抄本、元代吴师道本,进行了通篇精校,依墨色应为三次,前后历经六年,在校勘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版本价值可品酹宋版。成书过程还涉及钱谦益、顾之逵、鲍廷博等明清鸿儒,当为藏界所珍。
雅雨堂为清代学者卢见曾室名。卢见曾(1690-1768),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又号澹园山东德州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精于校勘之学,嗜于刻书。所刻《雅雨堂丛书》堪与黄丕烈的《士礼居丛书》、卢文j召的《报经堂丛书》媲美。及至清乾隆时期,高注《战国策》行世者惟雅雨堂本。
钤印:思适斋、顾涧 手校
此书是元萧士赞删补宋杨齐贤注而成,又称杨萧本。此本是我们研究与整理李白诗歌所依据的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原书首所列至元辛卯萧士赞《序例》、李阳冰《唐翰林李太白诗序》、乐史《后序》、刘全白《唐翰林李君碣记》、宋敏求《后序》、曾巩《序》、毛渐《题跋》、薛仲邕《唐翰林李太白年谱》等篇均已亡佚。开篇起自“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目录”,目錄末镌“建安余氏勤有堂刊”篆文长方牌记。钤印:上党、冯氏藏本、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寿椿堂王氏家藏、二箴堂藏书、龚石王良恭观、松山、潜夫,孙潜之印、靖廷、龙暝张氏坦初主人藏书于云壑居等印,可知此本先后经冯班、孙潜、王靖廷等明清藏书家递藏。
增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二
此本首二行标题大字“增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二”,为未经著录的第七种传世《通鉴》节本。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宋讳“殷、慎、桓、构”等,版心刻“通节”二字,间有卷数。字体瘦劲,点画方严,结体稍长,清细有角,为典型宋浙刻小字。浙刻《通鉴》节本未见有印本传世,仅明汲古阁《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总例称“温公旧有节本,书肆尝印行,既而蜀中有音注本,浙中有增节本……”一处记载,今有此卷孤本传世,既可填补《通节》节本之种类,亦可为宋版浙刻增色。
此书真正令人乐道的,是卷末黄丕烈题赠朝鲜使臣朴齐家的108字手跋:嘉庆辛酉,余计偕北来,与朝鲜使臣朴公修其相遇于琉璃厂书肆,笔谈半日,蒙制楹帖以赠,并索鄙制。余自惟浅陋,无所述学。近尝翻雕影宋本国语韦氏解畧附札记,思举以相质。而箧中又未携此,遂丐诸友人陈简庄所携者赠之,所以见缟纶之风于斯未堕尔。吴县黄丕烈识。这部《国语》的“黄跋”,是迄今所知唯一一篇黄丕烈题赠国外友人之跋,故而尤显珍贵。黄丕烈(清代干嘉时期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版本目录家)不仅与老搭档、有“清代第一校勘家”之誉的顾广圻(千里)一起参照诸本悉心校对,成札记一卷,还延请了钱大听、段玉裁这样的学界巨擘为之作序,并由名手李福写刻上板,从校对到最终刊行历经九年,可谓是集众家所长的精善之本。
鉴藏印:金羲淳章(白)
此件为怡亲王府藏书,怡亲王即康熙帝十三皇子允祥及其世系,怡府有藏书楼九楹,积书充栋。《着砚楼书跋》载“怡府书目”条,云“目中著录,多宋元秘籍”;又载:在钱谦益“绛云楼”未被火之前,当时宋、元珍本,大半为毛晋、钱曾所购得;而这两家书籍散出后,半数由徐干学、季振宜所得;徐、季二家书散出,经何焯介绍,全归于怡府。乾隆中,四库馆开,各地藏书家均奉旨进呈,唯“怡府”藏书未进呈,其中世所罕见者甚多,藏书长达百余年。到同治末年,藏书始散落于民间。
钤印:怡府世宝、明善堂览书画印记
(编辑/余彩霞)